闫丽萍
- 作品数:39 被引量:265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西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电针腧穴“肠病方”对UC模型大鼠IL-6及NF-кВp65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电针"肠病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6)、模型组(n=8)、肠病方组(n=10)。采用冰乙酸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观察电针"肠病方"后UC模型大鼠血清IL-6及NF-κB p65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肠病方组大鼠血清中IL-6及NF-κB p65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腧穴"肠病方"对UC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6及NF-κB p65的水平有关。
- 祁超闫丽萍燕平双源韩志敏司原成
- 关键词:电针IL-6P65
- 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对背侧网状亚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9年
- 目的:观察腧穴"胃病方"即"内关""中脘""足三里"的针刺信号在背侧网状亚核传导与整合的途径。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0%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人工呼吸。立体定位仪固定头部,暴露菱形窝,玻璃微电极记录延脑背侧网状亚核(SRD)神经元细胞放电。首先记录30 s的神经元背景活动,然后施以手法(捻转角度120°、频率80次/min)刺激"内关"30 s,同时记录SRD神经元的反应;刺激结束,待细胞放电恢复后,再用相同手法分别刺激"中脘"与"足三里"穴。结果:刺激"内关"穴后,放电频率从(1.67±0.35)个/s增加到(17.55±1.40)个/s;刺激"中脘"穴后,放电频率从(2.35±0.43)个/s增加到(16.96±1.83)个/s;刺激"足三里"后,放电频率从(1.83±0.37)个/s增加到(17.39±1.58)个/s。结论:SRD可能为腧穴"胃病方"3穴在中枢传入信息聚合的部位之一。
- 冀来喜闫丽萍王海军李亮何伟贲卉朱兵
- 关键词:神经元放电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
- 清热抗感冲剂对大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通过检测清热抗感冲剂对实验性免疫低下大鼠及正常大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该方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Wistar大鼠100只,雌雄各半,随机抽取其中雌雄各25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5mg/(0.5mL.只),每天给药1次,连续7天,造成免疫低下大鼠,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对照组(银翘解毒片组)、西药对照组(γ-干扰素组)、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保证每组雌雄各半:其余5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即生理盐水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同样保证每组雌雄各半。上述各组连续用药3天后,麻醉无菌操作完整摘除脾脏,置含RPMI营养液的无菌瓶中,送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清热抗感冲剂能显著增加正常大鼠和注射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低下大鼠NK细胞杀伤活性(P<0.05或P<0.01)。结论:清热抗感冲剂对大鼠的NK细胞杀伤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乔模王笈闫丽萍李俊莲马彦平
- 关键词:中医药研究清热抗感冲剂免疫调节NK细胞
- 电针保护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基本腧穴配伍“胃病方”的筛选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临床治疗胃病最常用的3个腧穴不同组合配伍的效应比较,选出最优的穴位组合。方法:将48只清洁级Wistar大鼠按析因设计随机分为8组,即模型组、足三里组、中脘组、内关组、足三里+中脘组、足三里+内关组、中脘+内关组、足三里+中脘+内关组。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制作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除模型组外,其它组大鼠在相应穴位施以电针。电针治疗结束1 h后,取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分别进行胃溃疡指数的计算、组织学观察,并运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7个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胃黏膜损伤指数和病理损伤积分显著降低(P<0.05)。足三里+中脘+内关组与其它6个电针组相比,两项指标降低更显著(P<0.05)。超微结构观察见模型组胃黏膜壁细胞、主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断裂,甚至溶解;各电针组胃黏膜细胞损伤程度减轻,足三里+中脘+内关组更为明显。结论:同时电针"足三里""内关"和"中脘"减轻胃黏膜损伤的作用优于其单穴或双穴使用,因而可作为治疗胃病的基本处方。
- 冀来喜闫丽萍王海军王博张夏毅张天生金晓飞
- 关键词:胃黏膜损伤电针腧穴配伍
- 正交设计法筛选“肠病方”最佳刺激参数组合的研究
- 2015年
-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筛选电针治疗肠黏膜损伤的最佳刺激参数组合。方法:制备大鼠肠黏膜损伤模型,以三因素三水平组合电针腧穴"肠病方",观察肠黏膜损伤指数及组织学变化。结果:各刺激参数治疗作用的显著性排列为电针频率>留针时间>治疗频次,治疗频次影响不显著。各因素中不同水平影响排序为:100 Hz>30 Hz>2 Hz;30 min>20 min=10 min;每日2次、2 d 1次、每日1次均可。结论:电针腧穴"肠病方"治疗肠黏膜损伤的最佳刺激参数组合为:100 Hz,30 min,每日2次。
- 闫丽萍冀来喜祁超双源燕平
- 关键词:电针正交设计肠黏膜损伤
- 胃黏膜损伤的穴位组方研究被引量:15
- 2001年
- 目的 观察足三里不同配方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寻求最佳处方。 方法 用酶法测定乙醇所致胃黏膜损伤大鼠黏膜 NO的含量 ,胃黏膜血流量及损伤指数 ,分析足三里不同配方各组之间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 足三里不同配方均可使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下降 ,胃黏膜 NO水平、胃黏膜血流量明显升高 ,但以足三里 +中脘 +内关穴组改变最为明显 ,且与其他 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0 .0 5 )。 结论 足三里不同配方均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但以足三里、中脘、内关
- 燕平冀来喜郝重耀闫丽萍韩国伟杨恩来
- 关键词:配穴法胃黏膜损伤电针疗法
- 电针腹部腧穴对食源性肥胖大鼠游离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电针腹部腧穴对食源性肥胖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100只,随机选用10只为正常组,余下采用高营养饮食诱导肥胖,将造模成功的30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1组电针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关元,治疗2组电针天枢、中脘、关元及大横,正常组和模型组只固定,不予电针干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FFA的含量。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较模型组体重、Lee′s指数及血清FFA均明显降低(P<0.05,P<0.01),在降低血清FFA方面治疗2组优于治疗1组(P<0.05)。结论:电针腹部腧穴对食源性肥胖大鼠疗效显著,尤其可以降低FFA。
- 司原成闫丽萍韩志敏侯玉铎
- 关键词:电针食源性肥胖腧穴FFA
- 电针腧穴"胃病方"对急性胃粘膜损伤模型大鼠颈髓中c-f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腧穴"胃病方"的针刺信号在急性胃粘膜损伤模型大鼠颈髓第一节段中传导途径.方法:将4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假模型组,模型组、胃病方组,每组10只.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造模. 胃病方组取"内关"、"中脘"和"足三里",针刺入穴位后施以疏密波,频率10-30HZ,电流强度以大鼠肢体微颤为宜.电针20min,电针治疗结束1小时后,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颈髓的c-fos表达.结果:c-fos免疫阳性的物质为棕黄色颗粒,着色部位在细胞核内.着色与背景对比鲜明,易于辨认.经电针胃病方治疗后,颈髓中c-fos阳性细胞个数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腧穴"胃病方"在针灸刺激后,c-fos阳性细胞在颈1节段中c-fos蛋白的表达多在灰质的第Ⅳ、Ⅴ板层.
- 王海军冀来喜闫丽萍王博张夏毅张天生金晓飞
- 关键词:电针胃黏膜损伤C-FOS蛋白颈髓
- 浅谈《实验针灸学》的实验教学
- 2001年
- 在实验针灸课的教学中 ,笔者采用 :①更新教学内容 ,②鼓励学生多手 ,③初次实验采用验证理论模式 ,④吸引学生参加课题研究工作 。
- 闫丽萍
-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教学
- 电针“百会”“神门”“太冲”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ACTH、CORT的影响被引量:46
- 2014年
-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门""太冲"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水平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长期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大鼠共接受21 d不同的刺激,造模的同时电针组给予干预治疗,测定各组大鼠Open-field行为学评分,治疗结束后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ACTH、CORT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CTH、CORT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血清ACTH、CORT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电针"百会""神门""太冲"穴可下调血清CORT和ACTH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功能有关。
- 乔瑞瑞燕平刘明菲闫丽萍金晓飞王海军双源张春龙
- 关键词:电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