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
- 作品数:19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百色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焦灼叙述:张承志与东西小说创作民间审美比较被引量:2
- 2010年
- 回族作家张承志与壮族作家东西,在小说叙事方式和姿态上具有惊人的共性价值意向,他们站在主流文化的边缘,以民间的审美立场,展示了在主流文化笼罩下非主流话语的言说状态:以生命解释的偏执理想主义色彩和居于民间底层视角对主流社会与文化的批判与理解,背弃与接纳。
- 王敦
- 壮族歌咏文化的诗性思维与民族心理被引量:6
- 2010年
- 壮族歌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独具特色,它是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审美人类学视野的观照下,通过对壮族歌咏文化的实地调查,进一步探讨壮族独特的以歌代言的诗性思维与民族心理特征。
- 陆斐王敦
- 关键词:诗性思维民族心理
- 布洛陀文化旅游节的审美文化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文章以广西百色田阳县布洛陀文化旅游节为个案分析对象,从布洛陀文化旅游节的审美文化创意、审美文化特色、审美文化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审美文化分析,以期从中探寻出布洛陀文化旅游节文化产业的特色及举办成功的原因、价值和意义等。
- 高尚学王敦
- 关键词:布洛陀文化旅游节
- “南方”与“瓦城”的现代和后现代叙述——东西、鬼子小说的地域审美文化探微被引量:1
- 2010年
- 新时期的广西文学,其鲜明的代表者之一:东西与鬼子的小说创作,能在全国引起注意。不仅缘自他们的创作天赋和对当下中西方小说创作方法的学习与借鉴,也源于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八桂大地,以及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孕育而成的广西地域审美文化,解读他们的小说,可以窥见其与民间审美文化的这种水乳关系。
- 王敦
- 关键词:鬼子审美文化
- 壮族《麽经布洛陀》的审美人类学研究
- 右江流域是壮族文学艺术发生发展的重要摇篮之一,而《麽经布洛陀》则是右江流域壮族文学艺术中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审美人类学以全球化背景,少数民族和边缘群体的审美文化的变迁和艺术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麽经布洛陀》等右江流域...
- 王敦
- 关键词:右江流域审美人类学
- 文献传递
- 瑰丽而壮美:论民族歌剧《壮锦》的审美理想被引量:5
- 2009年
- 对一个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认识,人们普遍习惯于持一种异域性的文化想象,也因此,一个民族最具个性化的原生态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往往也容易被遮蔽。壮族歌剧《壮锦》以其"瑰丽而壮美"的审美理想,对壮民族的情感世界、精神气质以及审美特征和审美诉求作了独特的思考和表达,同时也诠释了壮民族审美文化中一些曾经被遮蔽住的集体意识和文化意蕴。
- 王敦
- 关键词:壮锦审美理想审美诉求
- 论张承志小说的意象建构与审美品格
- 2007年
- 张承志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倾诉性,小说文体的诗化色彩十分突出,小说作品的意象较为丰富。张承志常常以丰富的意象建构使作品充盈着浓郁的诗意和抒情性,同时也体现了其小说独特的审美品格。
- 王敦
- 关键词:审美意象审美品格
- 张承志草原小说的审美追求——以《黑骏马》为例被引量:2
- 2008年
- 张承志的草原小说大多以古朴的生命意识和苦难抗争中的人性美,熔铸精神冲突于草原生活之中,又常常以爱情悲剧为载体,把民族历史文化和人物的命运悲剧交织在一起,展示了草原所特有的本相生存状态和顽强的生命气息,营造了古朴、苍劲的感伤美,蕴涵了二元对立的文化审视和深刻精神冲突的审美追求。
- 王敦
- 关键词:《黑骏马》草原小说审美追求
- 壮民族审美文化的集体意识和文化意蕴探析--以民族歌剧《壮锦》为引子
- 本文介绍了布络陀文化体现了壮民族审美文化的集体表征。《磨经布洛陀》不仅是壮族的创世经、宗教经、道德经、哲理经,是壮族先民极可贵的智慧之光,包含着壮族先民对澎湃的生命力的追求,而且蕴涵着壮族先民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追求,凝聚着...
- 王敦
- 关键词:审美观文化意蕴
- 追寻诗意居所:审美文化视阈下的张承志小说
- 2010年
- 蒙古草原、天山南北、黄土高原边地,是张承志小说创作中"前定"的三个板块。在这三个审美文化板块里,张承志以小说的审美超越方式追寻诗意的居所,以对审美人格的礼赞、激进主义的眷恋和对哲合忍耶信仰的皈依,表达对于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关切,呈现人性的光辉,希图弥合后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安全感的丧失所带来的缺憾。
- 王敦
- 关键词:张承志小说审美超越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