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庆
- 作品数:25 被引量:4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器装备预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虚拟设计制造技术的大型风洞设备开发被引量:1
- 2008年
- FL-9低速增压风洞是"十五"国家批准建设的大型航空基础设施,以其开发研制为背景,运用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构建了大型风洞设备的虚拟设计制造平台。此平台具备网络系统支持下的设备三维数字化设计、计算机辅助分析、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可视化及三维交互等功能。并建立了风洞设备设计制造信息化体系,实现了设计制造全过程信息分类代码的规范和统一。基于此平台开发的FL-9低速增压风洞经5年的研制已全面建成并首次试车成功。
- 董国庆王仲仁李强高小荣胡传俊
- 关键词:三维数字化设计有限元分析风洞
- 非圆齿轮精度指标及其综合测量方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 1999年
- 论证了把圆柱齿轮的测量原理和方法推广到非圆齿轮测量系统的可行性,并参考小模数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提出了适合非圆齿轮的若干误差项目、精度指标以及制定非圆齿轮精度等级和确定其公差数值的一种折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非圆齿轮综合测量的初步思路、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
- 董国庆徐晓俊唐德威张春丽
- 关键词:非圆齿轮测量方法
- 一种可分离式机械同步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分离式机械同步装置,在大型风洞中应用的可分离的机械同步装置。为了在大型风洞中应用,实现模型及附面层隔板的同步运动,提供一种可分离式机械同步装置,固定底座[1]安装在回转支承[2]上,联接底座[7]安装...
- 魏立辉张国友董国庆于彦泽
- 文献传递
- 摩托车发动机壳体铸锻双控成型模设计被引量:1
- 2008年
- 针对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的结构特点及工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铸锻双控成型模设计方案。该双控成型模选择壳体最大截面处为分型面,锻芯的变形力完全作用于壳体内部型腔,使壳体受力均匀。设置斜销式抽芯机构,抽芯滑块采用T型槽导滑结构;采用模温机及循环冷却水控制模具温度;浇注系统设计时采用FLOW3D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填充,对工艺流程协调优化,解决了热膨胀、气孔及气密性等问题,提高了产品品质,并已进行了壳体小批量生产。
- 李强李周复张鹏宇董国庆李远发高小荣
- 关键词:摩托车发动机壳体
- 多点“三明治”成形及其在风洞收缩段形体制造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6年
- 大型风洞收缩段形体板厚较大,成形较困难,而风洞收缩段形体制造精度对气流品质有很大影响,由于收缩形体中各个瓣片的形状差异较大,所以采用传统模压工艺需要很多模具,势必增加成本和制造周期,因此,提出了低速风洞收缩段型面制造的一种新方法,即多点“三明治”成形方法。通过对收缩段曲面坐标变换和曲面离散,确定出多点“三明治”成形模具顶杆的高度,为了确保瓣片的尺寸加工精度,减少实验工作量,成形前,需要通过数值模拟对弹复量进行预报,试压后,测量瓣片的实际尺寸,重新调节模具顶杆的高度。研究表明,多点“三明治”成形适于制造大曲率半径曲面工件。采用此种新工艺已在一套模具上为某风洞收缩段形体制成200多种双曲率瓣片。
- 王仲仁董国庆滕步刚张琦苑世剑沈济全
- 关键词:收缩段风洞
- 椭圆环截面内高压充气式橡胶密封圈结构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椭圆环截面内高压充气式橡胶密封圈结构,包括可移动部件、基体、沟槽和密封圈,压力容器由基体和可移动部件组成,可移动部件与基体有距离间隙,基体上设有沟槽,密封圈放置在沟槽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
- 李强李周复董国庆陈永魁
- 文献传递
- 一种直线运动圆柱齿轮传动侧隙消除机构
- 一种直线运动圆柱齿轮传动侧隙消除机构,它涉及齿轮传动侧隙消除机构。它解决了侧隙降低了齿轮传动的精度,不能实时消除齿轮侧隙,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连结框架设在减速器上,安装基座设在连接框架的右端,滑动轨道和压簧设在...
- 金沙张国友董国庆刘德富王洪岩
- 文献传递
- 特大型法兰用复杂截面工件精确弯曲成形的工艺被引量:7
- 2003年
- 提出了一种复杂截面大型法兰成形的新工艺 ,即精密弯曲组焊———最后现场精加工的方法 ,通过小型模拟件的实验研究 ,分析了弯曲成形过程中工件的变形规律 ,并采用此工艺制造了某工程上大直径法兰 。
- 滕步刚苗启斌董小瑛王仲仁董国庆沈济全
- 关键词:法兰
- 串联双曲柄滑块式操纵面自动变角机构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串联双曲柄滑块式操纵面自动变角机构,用于风洞试验中实时改变模型操纵面角度的双曲柄双滑块串联式自动变角机构。为了提供风洞试验模型操纵面角度改变自动控制,解决部分控制构件突出至模型表面之外这方面问题,本实用新型...
- 李强董国庆韩若飞
- 文献传递
- 内埋式模型操纵面自动变角度系统研制被引量:5
- 2010年
- 针对风洞试验模型操纵面角度的改变,开发了内埋式自动变角机构及控制系统,对控制角度进行了地面校准,并采用三角翼模型进行了风洞常规测力实验、重复性实验和操纵面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动变角机构改变操纵面角度的试验精准度均较高,完全满足国军标的要求,说明本操纵面自动变角系统的研制是成功的,在风洞试验中可以代替人工更换角度片方式,大大提高实验效率。
- 董国庆李强李周复徐龙金刘喜贺
- 关键词:操纵面风洞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