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冰

作品数:32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5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细胞
  • 9篇法医
  • 6篇多态
  • 6篇HL-60细...
  • 5篇基因
  • 4篇多态性
  • 4篇遗传多态
  • 4篇遗传多态性
  • 4篇肿瘤
  • 4篇法医学
  • 4篇阿糖胞苷
  • 4篇胞苷
  • 3篇凋亡
  • 3篇多媒体
  • 3篇体外
  • 3篇物证
  • 3篇细胞凋亡
  • 3篇小剂量
  • 3篇教学
  • 3篇汉族

机构

  • 29篇川北医学院
  • 6篇四川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大学
  • 3篇南充市公安局
  • 2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四川省公安厅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南充市精神卫...

作者

  • 32篇杜冰
  • 8篇唐恩洁
  • 7篇王韵
  • 7篇徐冬冬
  • 5篇朱道银
  • 5篇曾恩泉
  • 4篇张林
  • 3篇陈伯礼
  • 3篇周斌
  • 2篇金波
  • 2篇任碧轩
  • 2篇邓振华
  • 2篇杨志惠
  • 2篇冯莉
  • 2篇张更谦
  • 2篇杜宏
  • 2篇韦叶生
  • 2篇张旭
  • 2篇杨健
  • 2篇陈红

传媒

  • 6篇川北医学院学...
  • 3篇法医学杂志
  • 3篇西部医学
  • 2篇中国医学教育...
  • 2篇中国法医学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世界肿瘤杂志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外医疗
  • 1篇教育界(高等...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医学与法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个线粒体DNASNP的微测序技术检测及群体遗传学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应用SNa Pshot技术建立一个检测6个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复合检测系统,并利用其对四川地区140名汉族无血缘关系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选择mt DNA上709、6455、10398、12705、14569和15043等6个SNP位点进行复合扩增,利用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技术(SNa Pshot kit)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对SNP进行检测。结果:6个SNP位点均具有遗传多态性,在140名个体中检测到12种单体型,单体型多样性为0.763 8。结论:该复合检测系统能快速而准确的对样本进行分型,在法医学实践中具有应用价值。
杜冰杜宏周斌张林
关键词:线粒体DNA复合扩增毛细管电泳
游离DNA的研究进展及其法医学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游离DNA在人体内分布广泛,被临床广泛研究和应用,成为多种疾病无创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分子标志物,但游离DNA在法医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尚属少见。游离DNA既可增加DNA产量同时又能完善DNA分型,在法医学实践中特别是痕量检材分型方面有较大潜在应用价值。
徐冬冬黄花张明阳杜冰王韵
关键词:游离DNA肿瘤法医学
改良案例教学法在法医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改良传统案例教学法并初步应用于法医精神病学教学,为法医精神病学及其他应用型学科的教学提供参考。方法对川北医学院2005级和2006级法医学生使用改良案例教学法。结果运用改良案例教学法教学的班级,法医精神病学成绩显著高于未使用该法的班级(F=72.38~85.17;P〈0.01),且获得较高评价。结论改良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讨论中全面深入地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应田刑堂莱。
张旭张丽华杜冰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法医精神病学PBL
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阿糖胞苷对HL-60细胞的作用研究
为探索某些细胞因子和化疗剂对白血病细胞生长与分化的影响,该研究以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为靶细胞,采用细胞增殖试验、细胞周期分析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和NBT还原试验等方法,观察单独或联合应用重组人...
杜冰
关键词:阿糖胞苷HL-60细胞细胞分化
文献传递
南充地区汉族群体1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获取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在四川南充地区汉族人群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160份EDTA抗凝血样采自南充地区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个体。Chelex法提取DNA,AmpFISTR IdentifilerTM kit荧光标记试剂盒进行复合扩增,自动基因分析仪电泳并收集电泳结果数据,基因扫描分析软件计算扩增产物片段相对大小,基因分型软件进行样本基因型分型。结果在南充地区汉族人群160名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中共检出140个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布介于0.004~0.528之间。15个STR基因座的杂合度介于0.151~0.905之间,累积个人识别率和累积非父排除率分别达到0.999998和0.999999。结论该15个STR基因座具有高度多态性,是较理想的遗传标记,所得到的等位基因频率等数据可为南充地区汉族人群的法医学个人识别、亲子鉴定及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杜冰李丽
关键词:遗传多态性法医学
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与bc-l2及p53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 (rh LIF)诱导HL 6 0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剂量 (10~ 4 0 0 0U·ml-1)的rh LIF作用HL 6 0细胞 3d后 ,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并检测细胞凋亡率 ,用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情况 ;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rh LIF作用 2、4、6d后P5 3蛋白及p5 3mRNA、bcl 2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rh LIF (10~ 4 0 0 0U·ml-1)作用d 3,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其中以10 0 0U·ml-1组的作用最强 ;rh LIF (80 0U·ml-1)作用 2~ 6d ,P5 3蛋白和p5 3mRNA表达也同步增高 ,而bcl 2mRNA表达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rh LIF能诱导HL 6 0细胞凋亡 ,该作用与P5 3蛋白表达增加和bcl
杜冰朱道银唐恩洁
关键词:凋亡HL-60细胞BEL-2
艾滋病违法犯罪的法律规制被引量:3
2015年
目前,艾滋病(AIDS)已经从传统的高危人群之间传播,开始向普通人群扩散。艾滋病违法犯罪的特殊性表现在犯罪主体是艾滋病感染者的特殊身份上。如何对艾滋病违法犯罪进行适当定性以及如何执法是我国面临的主要法律难题,建议消除现行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构建以专业执法人员为骨干的执法队伍,将防艾工作融入体制,并积极进行普法教育,构建协调统一的防艾法律体系,实现对艾滋病违法犯罪的法律规制。
曾恩泉杜冰陈伯礼陈红
关键词:艾滋病违法犯罪法律规制
bcl-2与GM-CSF的LdsRNA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2005年
目的 探索bcl-2-9GM-CSF的长链dsRNA(Longer doublestrand RNA,LdsRNA)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体外转录法制备地高辛标记的bcl一2和GM—CSF基因的LdsRNA,转染THP1、HL-60和K562髓系白血病细胞系,分别以MTT法、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技术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LdsRNA转染水平,细胞增殖,特异性bcl-2蛋白表达和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LdsRNA能显著抑制THP1细胞增殖(P<0.05)和蛋白质合成,对HL-60和K562细胞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LdsRNA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为以后利用LdsRNA用于肿瘤的治疗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唐恩洁杨健杜冰任碧轩冯莉李丽
关键词:肿瘤细胞生长GM-CSFK562细胞系白血病细胞系地高辛标记RNA转染
小剂量阿糖胞苷与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联合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杜冰唐恩洁
关键词:ARA-C小剂量凋亡白血病抑制因子阿糖胞苷HL-60细胞LIF
鼠窒息后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心、肺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大鼠机械性窒息死亡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心、肺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作为窒息死亡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大鼠缢死模型,分别于窒息死后及正常断颈处死后0、2、6、24h时间段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测定缢死后HIF1-α在心肌和肺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结果HIF1-α在窒息组的心肌和肺组织中表达,窒息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段表现出明显差异,对照组仅在死后2、6、24h阳性表达。窒息死亡组可见核阳性表达,而对照组未见核阳性表达。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HIF1-α在0h时各组未见升高,但在2、6、24h窒息组则较对照组升高。结论心和肺组织HIF1-α表达核阳性细胞的出现,可以作为窒息死亡的特征性表现。
张更谦周斌杜冰杨志惠张蓓蕾朱银华张林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窒息免疫组织化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