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平

作品数:22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细胞
  • 6篇骨髓
  • 5篇免疫
  • 4篇增生
  • 4篇淋巴
  • 4篇免疫性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血小板减少症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 3篇髓细胞
  • 3篇综合征
  • 3篇淋巴瘤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化疗
  • 3篇急性

机构

  • 22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鞍山市中心医...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焦煤集团

作者

  • 22篇李伟平
  • 9篇陈雪瑜
  • 7篇孙健
  • 7篇慕俐君
  • 7篇闫金松
  • 6篇张旗
  • 5篇王晓波
  • 5篇杨岩
  • 4篇宋振岚
  • 3篇薛祖光
  • 3篇马清君
  • 2篇李霞
  • 2篇闫凡芝
  • 2篇金晶
  • 2篇饶淑梅
  • 2篇赵佳
  • 1篇石敏
  • 1篇宋振兰
  • 1篇李召
  • 1篇朱杰

传媒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14
2016年
为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完全缓解后巩固强化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本文分析5例AML患者,在治疗前完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经诱导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后,即给予大剂量Ara-c(Ara-c 3g/m2,12小时1次,共6次)单药强化治疗共3疗程,每次化疗前均进行骨髓穿刺、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判断治疗效果,观察15例次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之后所有患者均持续完全缓解,并且早期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所有患者均出现明显的骨髓抑制及不同程度的感染、消化道反应等,但均安全度过,不影响进一步治疗。本研究提示大剂量Ara-c作为AML缓解后的巩固强化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分子生物学缓解率高、安全性好。
张旗慕俐君李伟平周栋康志杰陈雪瑜高源闫金松
关键词:大剂量阿糖胞苷白血病化疗疗效毒副作用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建表皮细胞及皮肤附件被引量:5
2014年
背景:研究报道用烧伤大鼠血清作为诱导剂可以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目的: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单独或与必要的诱导剂组合移植修复皮肤创面缺损与重建表皮。方法:无菌环境取大鼠骨髓,选取贴壁细胞用L-DMEM培养液培养至第4代,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20%烧伤大鼠血清DMEM-F12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表皮细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将Wistar大鼠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为3组,将BrdU标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含有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单次涂布到烧伤大鼠模型创面上,以未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做对照,观察再生皮肤创面收缩率及表皮层细胞与皮肤附件再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 h后少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形态长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16 d时细胞贴满瓶底,呈鱼群样或网状排列,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后加入20%烧伤大鼠血清的DMEM F-12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形态渐变为圆形或椭圆形细胞,经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证实已分化为表皮细胞。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独移植还是与必要的诱导剂组合移植其皮肤的修复与再生情况均超过大鼠皮肤自然愈合,且不仅皮肤再生快,而且皮肤附件如毛囊等的再生也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初步推断间充质干细胞参与了表皮和皮肤附件毛囊的重建,从而改善皮肤愈合方式。
李仙松杜娟宋振岚李伟平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皮细胞大面积烧伤皮肤细胞角蛋白
成年人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成年人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进一步提高对成年人骨LCH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成年骨LC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多发骨破坏患者经病理活组织检查证实为成年人骨LCH,排除转移癌及骨髓瘤,分型为单系统多部位,需要全身治疗.结论 成年人骨LCH罕见,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需病理证实,确诊后要进行病情评估及分型,再进行个体化治疗.
李伟平张旗杨岩薛祖光陈雪瑜孙健王晓波
关键词: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成年人
过表达HMGB1蛋白的K562稳定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本研究目的建立过表达HMGB1蛋白的K562稳定细胞株(K562-HMGB1)及不表达该蛋白的对照细胞株(K562-pcDNA3.1),为研究hm gb1基因在白血病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与机制建立基础。从U937白血病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应用PCR技术扩增hm gb1编码基因,将其连接入PMD18-T vector(PMD18-T-HM BG1vector),并转化至大肠杆菌DH5a中。对氨苄青霉素筛选的阳性克隆进行扩增、质粒抽提,应用限制性内切酶KpnI/XhoI酶切鉴定,最终应用DNA测序得到序列正确的阳性克隆;然后将PMD18-T-HM BG1vector克隆中的hm gb1基因应用限制性内切酶KpnI/XhoI切出,并连接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得到重组质粒pcDNA3.1-HM BG1。将pcDNA3.1-HM BG1、pcDNA3.1质粒分别电转染至K562细胞,电转染后48小时后加入终浓度800μg/m l的G418进行药物加压筛选,2周后得到有效转染pcDNA3.1-HM BG1及pcDNA3.1载体的K562细胞株(K562-HM BG1,K562-pcDNA3.1)。通过RT-PCR和W estern b lot技术分别在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K562稳定细胞株中HMGB1蛋白过表达情况,验证建立的K562稳定株的功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cDNA3.1-HM BG1表达载体,并转染至K562细胞中,建立了过表达HMGB1蛋白的K562稳定细胞株(K562-HM BG1)。在转录及蛋白水平上验证了该稳定细胞株过表达HMGB1蛋白。结论:已成功建立了过表达HMGB1蛋白的K562稳定细胞株及对照细胞株即K562-HM BG1细胞及K562-pcDNA3.1细胞,为研究hm gb1基因在白血病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建立了基础。
闫凡芝闫金松赵佳李伟平陈雪瑜杨岩饶淑梅金晶
关键词:K562细胞白血病
不同加工工艺鹿茸组分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细胞体外增殖影响的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冷、热两种工艺加工的鹿茸提取物,对正常、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的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10例健康者、1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中获取MNC,分别在普通培养液(阴性对照组),加热炸茸C组分的培养液(试验组1)及加冷工艺茸A、B、D、E组分的培养液(试验组2)中培养。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CFU-mix集落半固体培养观察集落生长情况;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测定bcl-2、突变型p53的表达。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用x珋±s表示。结果正常骨髓组:试验组2细胞增殖活性及CFU-mix集落数均明显高于试验组1及阴性对照组;bcl-2和突变型p53的表达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AA骨髓组:试验组2中D、E组分细胞增殖活性和CFU-mix集落数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试验组1。Bcl-2的表达:试验组2中D、E组分组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试验组1。突变型p53的表达三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不同工艺的鹿茸相比,冷工艺茸具有更强的生物学效应,故在鹿茸的加工上推荐冷工艺。
李召宋振岚徐晓艳慕俐君李伟平
关键词:鹿茸造血
急性髓系白血病原代细胞BCL-2家族蛋白表达与BH3模拟物S1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唯BH3域(BH3 only domain,BH3)模拟物3-硫吗啉基-8-氧-8H-苊并[1,2-b]吡咯-9-腈(S1)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原代细胞凋亡的分子标志物。方法:分离27例人初发AML的单个核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四氮唑盐(XTT)法检测S1作用下AML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应用Western blot测定AM L细胞中BCL-2家族蛋白及磷酸化BCL-2(p BCL-2)蛋白表达量,并通过光密度法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XTT法及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1与特异性信号调节激酶MEK/ERK抑制剂PD98059联合作用下的AML细胞活性及其BCL-2家族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S1能够诱导AM L原代细胞凋亡。根据AM L原代细胞对S1的敏感度不同,将27例AML原代细胞分为3组:1敏感组12例,IC50<15μmol/L;2中度敏感组8例,14μmol30μmol/L。p BCL-2/(BCL-2+M CL-1)的比值与IC50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71,P<0.0001)。在PD98059的协同作用下,p BCL-2水平下调,S1诱导AM L原代耐药组细胞的凋亡率由9.8%显著提升至64.5%(联合指数CI=0.4),并且促进了AM L原代耐药细胞BCL-2家族蛋白之间形成异源二聚体的解离。结论:S1与PD98059的联合作用能够降低AML患者p BCL-2水平,干扰BCL-2与促凋亡蛋白的相互作用。
王晓波石敏慕俐君孙健李伟平薛祖光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BCL-2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治疗。方法对8例hypo-MDS患者的临床特点、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结果进行分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随访观察疗效。结果8例患者均有2个以上部位骨髓增生低下、骨髓低细胞容积和不同程度病态造血。T细胞亚群分析结果显示5例有T细胞数目、CD4+/CD8+比例异常。治疗后2例基本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进步,1例无效。结论hypo-MDS以骨髓低细胞容积和病态造血为共同特征,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马清君李伟平
关键词: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无血清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对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无血清培养方案。以含胎牛血清(FCS)、人AB血清的培养液作为对照。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在不同培养液中分别加入GM-CSF(100ng/ml)、IL-4(500U/ml)培养6天,再分别加入钙离子载体A23187(100ng/ml)继续培养24小时,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MTT比色法检测各组DC刺激同种异体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能力和DC刺激的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无血清培养组培养出典型形态的DC,其表面CD14分子的表达明显减少,CD83、HLA-DR、CDw123分子的表达明显增高,具有明显的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和DC刺激的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无血清组与两个含血清的对照组比较,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DC与含血清的培养液培养的D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DC无血清培养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张怀东宋振岚李伟平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无血清培养液钙离子载体外周血
槐耳清膏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B淋巴细胞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槐耳清膏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作用。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的20例ITP患者的外周血,患者中位年龄53.5(16.0~87.0)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首先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患者与健康对照者CD19^(+)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19^(+)CD27^(+)记忆B淋巴细胞、CD19^(+)CD24^(+)CD38^(+)调节B淋巴细胞比例异同;用不同浓度(2、4、6 mg·mL^(-1))槐耳清膏处理B淋巴细胞株,应用CCK-8检测槐耳清膏对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槐耳清膏处理外周血72 h后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ITP患者CD19^(+)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中药槐耳清膏能够抑制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ITP患者记忆性B淋巴细胞及调节B淋巴细胞。结论:中药槐耳清膏能抑制ITP患者B淋巴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为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宋滨阳孙健朱杰王娇李伟平陈雪瑜慕俐君
关键词:槐耳清膏淋巴细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细胞凋亡与TNF-α和Fas/FasL系统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TNF-α和Fas/FasL的表达及骨髓细胞凋亡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 ELISA法检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CD 34+细胞Fas、FasL的表达率和细胞凋亡率。结果:各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浓度和CD 34+细胞Fas、FasL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其中RA/RAS组的TNF-α浓度和CD 34+细胞Fas+表达率均明显高于RAEB和RAEB-t组(P<0.001),而RAEB与RAEB-t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值分剐为0.115和0.239);RAEB和RAEB-t组细胞的CD 34+FasL+表迭率明显高于RA/RAS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10)。 RA/RAS和RAEB组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为0.000),而RAEB-t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近(P=0.216)。各型MDS患者 TNF-α浓度与CD34+Fas+表达率呈正相关(r=0.570,P=0.012)。而CD 34+细胞凋亡率与TNF-α浓度或CD 34+Fas+表达率之间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值分别为0.103和0.091)。结论:MDS患者骨髓细胞的凋亡受多因素的调节,TNF-α与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以及机体对其调控的失常参与了MDS骨髓无效造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马清君李伟平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FAS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