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婧
- 作品数:45 被引量:652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天文地球更多>>
- 精心准备——开好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被引量:2
- 2007年
- 根据中央部署,自2006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全国高校将普遍按照新的实施方案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章简要介绍北京理工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在领会课程改革精神、确保新课程方案顺利实施过程中所做的积极探索,以期对高校公共课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 刘婧李林英张红峻
- 关键词:公共课课程实施
- 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从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看中国减灾战略的调整被引量:69
- 2005年
- 简要介绍了2005年1月17日-22日在日本神户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的基本内容,并着重论述了当前国际减灾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发展趋向,就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作了系统的论证,提出了我国减灾领域近期发展的主要方向。从世界减灾大会的各项议程和各类论坛可以看出,未来世界减灾的战略可以概括如下加强减灾能力建设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社区减灾体系的建设是实现未来10年减灾目标的关键任务;建立与灾害风险共存的经济与社会体系,必须把减灾与区域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寻求除害与兴利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接受一定风险水平的安全社区体系;重视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城镇化等自然与人文过程引发或孕育的新的灾害风险;建立满足区域减灾目标需要的预警系统,加强减灾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减灾资源。针对国际减灾发展趋向,提出了中国减灾战略调整的建议,即实施“区域减灾”、“综合减灾”、“科教减灾”、“提高区域减灾能力”和“加强减灾科技能力建设”。
- 史培军郭卫平李保俊郑璟叶涛王瑛刘婧
- 关键词:减灾战略
- 水灾恢复力评估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被引量:16
- 2011年
- 依据恢复力和脆弱性的内在联系,提出适合水灾恢复力的评估模型,并选择湖南省长沙市为研究区进行恢复力指数构建的尝试.结果表明,"每一农业人口占有耕地""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和"城乡收入水平差异"3个指标是影响研究区恢复力的关键因子.研究区水灾恢复力在1980—2006年间总体情况较为平稳,1990年的恢复力水平最低,2004年的恢复力水平最高.估算得出的2007年研究区水灾恢复力空间分布结果为芙蓉区最高,长沙县最低.
- 葛怡史培军周忻辜智慧陈磊钱新刘婧徐伟
- 关键词:水灾恢复力脆弱性风险管理减灾
- 风险社会与新的发展观被引量:4
- 2004年
- 风险社会理论是西方学者在反思现代性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本文认为风险社会是由于人们坚持盲目乐观主义、狭隘的发展观造成的,因此,必须转换思维模式,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应对风险社会对人类提出的挑战。
- 刘婧
- 关键词:风险社会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思维模式
- 风险: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被引量:17
- 2005年
- 随着当今社会突发事件的增多、不确定性的增强,风险已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当代西方学者对风险的解读已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领域,而是把视野扩展至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层面,把风险置于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西方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就风险的内涵、特征以及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的探讨,使我们正确认识风险和有效规避风险。
- 刘婧
- 关键词:风险社会社会特征
-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安全响应与调控被引量:82
- 2006年
-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政策,巨大的境外投资、有偿转让使用与土地联产承包政策在广大城乡的推行,引致了快速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过程,城市化水平增长15%,GDP平均每年增长超过9%,城市化土地面积增长2%。与此相应,严重的生态环境灾害相继发生,1994年淮河特大污染事件;1997年黄河断流227天;1998年发生长江、嫩江流域特大水灾;2000年发生严重影响中国首都北京及韩国、日本的12次沙尘暴;2004年,淮河流域再次发生严重污染事件。综合分析表明,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巨大变化、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成为其主因。一些案例研究表明,重建生态环境安全条件下的中国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制定与生态环境安全水平友好的国家土地利用政策,不仅有利于改善中国生态环境安全水平,还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有益于亚洲及世界生态环境的改良。
- 史培军王静爱冯文利叶涛葛怡陈婧刘婧
- 关键词:生态环境安全
- 中国自然灾害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被引量:3
- 2006年
- 地理学属于综合科学。综合性与区域性为地理学的两大基本特点。所以开展地理学的综合研究一直是地理学的传统强项,具有很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体系。同时。自然灾害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甚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安全破坏因素。伴随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活动的结束,国际减灾战略(ISDR)的实施,减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被学术界、经济与社会界予以高度重视。作为减灾实践的科学基础,灾害研究愈来愈受到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工程专家的关注,从全球、区域或地方不同空间尺度,开展对灾害形成机制的研究,并将灾害形成与资源开发,特别是自然资源开发紧密地联系起来。从本质上揭示灾害形成机理与发展过程。
- 刘婧史培军
- 关键词:自然灾害灾害区划
- 参保企业转移脆弱性的评估方法研究--以长沙地区为例
- 2008年
- 保险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风险转移、风险担保和风险控制的重要职责,保险公司亦成为政府推动灾害综合风险管理发展的得力助手,但保险公司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高风险。为了给保险公司在承保业务时提供科学的风险防范指导,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基于Hoovering改进模型,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对企业通过投保行为转移给保险公司的脆弱性进行了研究和评估。选择湖南省长沙市为研究区,利用湖南省人民保险公司的业务数据库,对该地区水灾转移脆弱性的分布状况进行了重点研究。并且,利用构建的网络模型,对保险公司的承保决策进行风险防范的应用指导。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雨花区的投保企业给公司带来的水灾脆弱性整体水平最高,其次是芙蓉区。
- 葛怡刘婧李凤英史培军
- 关键词:脆弱性水灾企业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 构建和谐社会中风险识别的现实障碍
- 2007年
-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社会矛盾在增多,风险在增强,在此背景下规避风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风险的认识与规避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无法很好地掌控所有风险。本文着重探讨了规避风险、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障碍,希望对社会主义发展实践有所裨益。
- 刘婧
- 筑起农业风险管理“防护栏”被引量:1
- 2021年
- 农业保险对于提升农业风险管理水平、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关系国泰民安的基础产业。相比于其他产业,农业更容易遭受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冲击。农业保险是国际公认的农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工具。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发展,自2007年中央财政启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20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815亿元,跃居全球第一,对于提升农业风险管理水平、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刘婧
-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业风险管理农民收入中央财政农业现代化发展防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