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益民
- 作品数:48 被引量:2,504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东天山大地构造及演化——1:50万东天山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被引量:92
- 2002年
- 以东天山地区古生代沉积建造分析为基础,探讨了该区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格局和演化历程。认为该区震旦—泥盆纪具板块构造格局,石炭纪—早二叠世属碰撞期后的板内裂谷和裂陷槽。提出早古生代早中期该区曾是古亚洲洋中的一个古老陆块(隶属准噶尔地块),随着阿尔曼特洋盆和米什沟—干沟洋盆关闭,拼接到阿尔泰古陆边缘,成为西伯利亚古大陆的增生边缘。志留纪—早泥盆世沿卡拉麦里一带再次裂解,形成了卡拉麦里有限洋盆,将南准噶尔地块从西伯利亚大陆边缘割裂开来。随着卡拉麦里洋盆的向南俯冲,造成了东天山地区大南湖一带的泥盆纪岛弧杂岩带,构成了东天山地区斑岩铜矿的含矿岩系,中泥盆世末卡拉麦里洋盆关闭。早石炭世进入碰撞期后板内伸展阶段,形成一系列裂陷槽和裂谷,晚二叠世开始进入陆内造山阶段。新生代随着印度板块同欧亚大陆的碰撞,开始隆升。
- 冯益民朱宝清杨军录张开春
- 关键词:大地构造图古生代成矿作用成矿环境
- 新疆中天山干沟一带蛇绿混杂岩和志留纪前陆盆地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46
- 2002年
- 托克逊县干沟一带出露有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和志留纪前陆盆地沉积。其时空配置表明,新疆中天山北缘早古生代大洋在奥陶纪曾发生大规模的向北消减,志留纪因前陆和岛弧的碰撞而形成前陆盆地,充填序列揭示了碰撞造山作用过程。对碎屑岩中陆源锆石同位素测年表明其最新物源的年龄不小于461Ma。而侵入该前陆盆地碎屑岩的花岗闪长岩中火成锆石的同位素测年数据为(386.1±4.1)Ma,限定了前陆盆地的上限。前陆盆地的终结标志着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
- 朱宝清冯益民杨军录张开春
- 关键词:志留纪蛇绿混杂岩前陆盆地
-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构造演化及主要成矿期
- 笔者认为东准噶尔地区曾是古新疆克拉通的一部分,只是到了泥盆纪才演化成大洋。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大洋消失之后,经历了残留海盆阶段才开始碰撞造山。碰撞期后的岩浆作用和板内裂陷作用在该区特别发育,而且形成相关的内生金属矿产。以大...
- 冯益民
- 关键词:东准噶尔成矿期
- 文献传递
- 古亚洲洋构造域中西段新元古代晚期至晚泥盆世的构造运动被引量:1
- 2025年
- 古亚洲洋构造域是由东欧克拉通和西伯利亚克拉通南侧的沟弧盆系统、主洋盆系统和卡拉库姆-塔里木-华北克拉通北侧的大陆边缘系统组成的复合型造山带,其动力学体系波及范围涉及萨彦-额尔古纳造山系、乌拉尔-天山-兴蒙造山系,昆仑-祁连-秦岭造山系等,这一地域保存了新元古代晚期到泥盆纪造山过程的丰富信息,是研究古亚洲洋演化的重要窗口。本文以古亚洲洋动力学体系波及范围的中西段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新元古代晚期至晚泥盆世的构造运动划分为贝加尔造山运动、萨拉伊尔(兴凯)造山运动、哈萨克斯坦造山运动、加里东造山运动和天山造山运动:①贝加尔造山运动使图瓦地块和阿巴坎地块拼接到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表现为增生造山;②萨拉伊尔造山运动使阿尔泰地块和南蒙古地块先后拼贴在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形成萨彦-额尔古纳增生造山系,也属于增生造山运动;③出现在中奥陶世—晚奥陶世的哈萨克斯坦造山运动使科克切塔夫地块、斋桑地块、克孜勒库姆地块、巴尔喀什-伊犁地块、伊塞克地块、中天山地块及准噶尔地块之间的洋盆封闭,形成哈萨克斯坦联合陆块;④发生在志留纪末(东西昆仑则持续到中泥盆世末期的加里东造山运动使阿中地块、中祁连地块、南祁连地块、柴达木地块、西秦岭联合地块、秦岭地块和上扬子陆块拼贴在中轴大陆块区南缘,造成中轴大陆块区南缘大陆增生;⑤发生在中泥盆世末—晚泥盆世的天山造山运动使中轴大陆块区中西段与扩大后的西伯利亚陆块拼接在一起。本研究加深了对古亚洲洋复杂构造历史的理解及对区域地质的影响。
- 孟勇张欣张欣陈奋宁李佐臣冯益民郑若蕾
- 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构造格局和性质被引量:238
- 2003年
- 简要论述了西秦岭造山带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和格局,讨论了西秦岭造山带的性质。西秦岭造山带自800Ma左右以来,经历了超大陆裂解、洋陆演化、碰撞造山、板内伸展和陆内叠覆造山后才形成现今的西秦岭造山带。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西秦岭有着完全不同的构造体制和格局。在洋陆演化阶段属板块构造体制,以多陆块洋为特征的洋陆格局;在板内伸展阶段属板内裂谷和裂陷盆地体制,以板内伸展盆地体系为特征的海陆格局;在陆内叠覆造山阶段属陆内盆山体制和陆内盆山格局。西秦岭造山带是一个"碰撞—陆内型"复合造山带。
- 冯益民曹宣铎张二朋胡云绪潘晓萍杨军录贾群子李文明
- 关键词:西秦岭造山带显生宙
- 中川花岗岩构造岩浆活动特征与成矿作用被引量:13
- 1997年
- 中川花岗岩在空间上呈同心圆环状分布,由三个单元组成,三个单元之间,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成分作有规律性地变化,这种变化与圈层结构变化相适应。构造岩浆演化具有同源性,连续性、脉动性;岩体上升侵位方式为具有多次脉动性的复式气球膨胀体;在空间上与金、铀关系密切,但为成金仅提供热源,而为成铀既提供物源,又提供热源。
- 宋忠宝冯益民何世平
- 关键词:花岗岩成矿作用构造岩浆演化
- 西准噶尔放射虫硅质岩类型、环境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0
- 1990年
- 放射虫硅质岩在西准噶尔至少有4期。它们做为蛇绿岩套的成员,区域上由南向北反映出年龄变新、大洋消亡的趋势。根据化学特征,可分为低二氧化硅型和高二氧化硅型。根据构造特征,可分为混杂堆积型和滑混堆积型。唐巴勒为低硅型和高硅型,属非热液燧石,为洋岛或洋盆环境。达拉布特为高硅型,属热液燧石,为洋中脊或其附近环境。区内一般为混杂堆积型。滑混堆积型仅在布龙果尔发现,它们的次生构造环境可看作是古海沟。
- 霍有光冯益民
- 关键词:放射虫硅质岩
- 新疆西准噶尔板块构造及演化被引量:71
- 1994年
- 依据沉积建造、岩浆岩、蛇绿岩、变形、变质及其它板块构造特征,西准噶尔地区划分出2个一级构造单元,即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4个二级构造单元(板段);5个三级构造单元;14个四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分6个阶段讨论了各地质时期的演化特征。西准噶尔地区的"洋壳建造"时限为中奥陶世-中泥盆世,东西准噶尔在晚古生代(D1-D)是相互沟通的海域。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间的缝合线在达尔布特-克拉麦里。产生洋壳建造的所谓准噶尔古洋在其未闭合前尚包括了其间的一些小洋盆和岛屿。蛇绿混杂体中高压变质蓝片岩的存在,表明曾发生过古洋壳的俯冲,而蛇绿岩构造岩片间的相互叠覆,说明其侵位过程中发生过由北而南的推覆作用。残留海盆及其碰撞期后深成岩浆岩的存在,说明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最后焊接发生在残留海盆演化的晚期(闭合),据古地磁资料,两大板块在二叠纪固结并进入欧亚大陆的发展时期。
- 朱宝清冯益民
- 关键词:蛇绿岩上地幔
- 青海省鄂拉山地区以铜为主多金属矿成矿模式研究
- 李福东张汉文宋治杰苏致礼刘润民李文明冯益民吴俊彦肖朝阳李志军
- 该成果在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热水成矿理论为指导,将区域成矿作用与地壳演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对含矿地层时代、成矿(构造、岩相)环境、区域地壳演化序次及矽卡岩成因、成矿机制等关键问题的深化研究,系统地建立了鄂拉山...
- 关键词:
- 关键词:铜
- 新疆西准噶尔唐巴勒地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蛇绿岩侵位的关系
- <正>唐巴勒地区(东经83°00′—84°41′,北纬45°03′—45°15′)在大地构造分区上隶属西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区内出露地层以奥陶、志留纪沉积为主,其中的中奥陶统斜克沙依组是一套典型的蛇绿岩建造。断裂...
- 冯益民张亚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