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糖尿
  • 12篇糖尿病
  • 6篇胰岛
  • 6篇胰岛素
  • 4篇2型糖尿
  • 4篇2型糖尿病
  • 4篇病人
  • 3篇糖尿病病人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吡格列酮
  • 3篇均一性
  • 3篇护理
  • 3篇加药方法
  • 3篇格列酮
  • 3篇病患
  • 2篇滴注
  • 2篇依从
  • 2篇治疗2型糖尿...
  • 2篇生理盐
  • 2篇生理盐水

机构

  • 19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青岛市肿瘤医...

作者

  • 19篇陈红
  • 8篇王华
  • 5篇袁鹰
  • 5篇王颜刚
  • 4篇赵文娟
  • 4篇李成乾
  • 3篇付正菊
  • 3篇杨军
  • 3篇徐淑敏
  • 3篇闫胜利
  • 2篇阎胜利
  • 2篇刘淑娇
  • 2篇贾兆通
  • 2篇李长贵
  • 2篇王娈
  • 2篇冯培青
  • 2篇杨乃龙
  • 1篇姜爱卿
  • 1篇林鹏
  • 1篇綦玉琴

传媒

  • 4篇齐鲁医学杂志
  • 2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全国内科护理...
  • 1篇2009中国...
  • 1篇中国医师论坛...

年份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评价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片降糖、调脂及改善胰岛素敏感作用。方法:采用平行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两药的作用。结果 :(1)吡格列酮组试验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胰岛素和C -肽、餐后2h胰岛素和C -肽、甘油三酯 (TG)和自由脂肪酸(FFA)、血尿酸和血压均较试验前下降 (P<0.05或P<0.01)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较试验前升高 (P<0.01)。二甲双胍组试验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HbA 1c、餐后2h胰岛素、TG、FFA、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较试验前明显下降 (P<0.05或P<0.01)。HDL -C较试验前升高 (P<0.01)。(2)吡格列酮组试验后空腹、餐后2h胰岛素和C -肽均低于二甲双胍组 (P<0.05或P<0.01)。二甲双胍组TC与LDL -C低于吡格列酮组 (P<0.05)。(3)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两药有相似的降糖和调脂作用 ,而吡格列酮还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降低血尿酸。
赵世华赵文娟阎胜利王颜刚袁鹰付正菊杨军李成乾陈红
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肌钙蛋白T在判断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合并心肌损伤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赵文娟王延刚陈红王华
关键词: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心肌细胞损伤肌钙蛋白T心肌损伤
代谢综合征患者脑钠肽水平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2009年
董华伟陈红张雪娟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脑钠肽心脏功能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Ⅱ期临床试验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比较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降血糖、降血脂及改善胰岛素敏感作用。方法 :采用平行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共 6 0例病人入选 ,分为 2组。A组予二甲双胍 5 0 0mg,po ,bid。B组予吡格列酮30mg ,po ,qd。疗程均为12wk ,观察 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共 5 3例病人完成试验 ,年龄 (5 6±s 6 )a ,男性 17例 ,女性 36例 ,A组为对照组 ,B组为试验组。 2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后 2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 (P <0 .0 1) ,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试验组胰岛素、C肽均明显下降 (P <0 .0 1) ,对照组餐后 2h胰岛素下降 (6± 11)mU·L- 1,P <0 .0 5。试验组三酰甘油下降 (0 .5± 0 .8)mmol·L- 1,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较治疗前升高 (0 .5± 0 .3)mmol·L- 1,游离脂肪酸下降 (2 80± 396 ) μmol·L- 1(均P <0 .0 1)。对照组血脂各项较治疗前明显变化 (均P <0 .0 1) ,2组间比较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变化有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试验组血尿酸下降 (2 7±4 4) μmol·L- 1。 2组治疗后均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降低 (P <0 .0 1) ,但 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具有相?
王颜刚赵文娟闫胜利袁鹰付正菊杨军李成乾陈红
关键词:二甲双胍双盲法随机对照试验吡格列酮
不同混匀方式与加药方法不同对溶液中胰岛素均一性的影响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迅速增长,糖尿病患者的激增,静脉输注胰岛素在临床上的应
王华刘淑娇徐淑敏陈红冯培青
关键词:胰岛素静脉滴注均一性生理盐水
文献传递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Ⅱ期临床试验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剂和二甲双胍降血糖、调脂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采用平行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共60例病人入选,分为两组。A组给予二甲双胍500mg po qd,B组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剂500mg...
贾兆通陈红
文献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HbA_(1C)水平与NPH终剂量相关性研究
2006年
对268例2型糖尿病(T 2DM)患者采取多次多成分胰岛素注射治疗,治疗中检测其五点血糖,五点血糖稳定在理想水平的胰岛素量为终剂量,分析睡前胰岛素(NPH)终剂量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检测其中119例患者治疗前五点血糖,分析HbA1C与五点血糖的关系。结果HbA1C>9.3 g/L时,其与NPH终剂量明显相关(r=0.635,P<0.01);治疗前五点血糖的总平均值与HbA1C的相关性最好,其次为空腹血糖。认为HbA1C水平对NPH终剂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指导T 2DM患者的临床治疗。
林鹏杨乃龙陈红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
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①目的 观察瑞格列奈对 2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疗作用以及对体质量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②方法 观察了 6 0例 2型糖尿病病人 ,服用瑞格列奈前及 1 2周后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质量、血压和低糖血症发生情况变化。③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病人餐后 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 (t=8.0 6、3.6 9,P <0 .0 5 ) ;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 (t=3.6 9,P <0 .0 5 ) ;病人体质量无明显变化 (t=1 .1 3,P >0 .0 5 )。病人无严重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④结论 瑞格列奈对 2型糖尿病病人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并可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 。
李成乾袁鹰王颜刚闫胜利王娈陈红
关键词:瑞格列奈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Ⅱ期临床试验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剂和二甲双胍降血糖、调脂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采用平行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共60例病人入选,分为两组. A组给予二甲双胍500mg po qd,B组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剂500m...
贾兆通陈红
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方式的初步探讨
2003年
王华陈红胡建孙希美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教育方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