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
- 作品数:31 被引量:309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四川竹业区基地原料林的竹种选择与定向培育被引量:4
- 2005年
- 根据四川竹产业发展规划和竹资源拓展实践 ,竹材制浆造纸和竹笋食品是发挥四川竹业综合比较优势的根本性产业。丛生竹及其资源拓展是进行纸浆、笋用原料林培育的首选模式。从区域基地的层面着重进行了竹种配置介绍 ,概述了丛生竹培育的关键技术。
- 孙鹏何明波
- 关键词:竹产业竹种选择
- 川南竹业发展中各权益群体的需求与冲突及其协调着力点
- 2010年
- 分析了川南竹区围绕竹材产品生产经营的6类主要权益群体各自的作用与需求,指出了因权益群体需求差异而产生的4类主要冲突,提出了协调区域竹业发展的着力点,并针对区域竹业经营模式的完善进行了讨论。
- 孙鹏蒲长文曹小军王启和马光良王光剑
- 关键词:竹业发展
- 四川退耕还林产业资源发展区位优势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退耕还林形成的物质资源价值归属农村经济和林业产业,融入县域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规模阈和配比阈。利用区域经济学区位商分析方法,对四川第一轮178个县域退耕还林所涉及的15类原料林、41个(类)物种的第一产潜在价值进行了区位优势分析。归纳提出相关产业和物种发展优势区域,以期服务于县域经济农林主导产业培植和在新的一轮退耕还林资源物种的选择。
- 代仕高周厚兰王光剑邱丹陈思多牟菊英马光良孙鹏
- 关键词:退耕还林产业资源农村经济区位商物种
- 白夹竹笋促成技术试验初报被引量:6
- 2005年
- 通过对白夹竹密度调控、施肥、覆盖等竹笋促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控制在800~1000株/667m2时有利于提高白夹竹可食笋总量和可食率;覆盖有利于毛笋总量和平均毛笋质量增加;施肥能够明显的提高竹笋的产量和竹笋品质,是白夹竹经营中的一项主要措施,年度施肥4次对白夹竹生长发育的促进是长效而显著的。
- 周永丽孙鹏干少雄曹小军王启和
- 关键词:白夹竹密度控制促成技术竹笋试验初报密度调控
- 四川乡土和引进丛生竹的生长表现及竹丛营养空间拓展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围绕四川竹业资源培植需求,对8个丛生竹竹(品)种引种栽培3 a的生长性状变化和适应性进行分析。从立竹胸高断面积、竹丛篼幅及冠幅的变异系数变化,探讨了竹丛生长的营养空间拓展及其立地适应性表现。结果表明,丛生竹造林3 a的生长增殖已正常地表现出丛生竹无性系种群增长及结构动态,竹林已具备资源生态经济价值。
- 孙鹏马光良王启和干少雄周永丽
- 关键词:丛生竹
- 川南不同海拔地段麻竹抗寒性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通过在麻竹适生栽培区不同海拔高度低温冻害的典型调查,分析得出麻竹为典型热性竹种,对低温敏感;在1月平均温度低于6℃,极端低温低于-2℃地方易遭受低温冻害,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在四川南部地区,麻竹适宜栽培的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
- 马光良李呈翔王光剑孙鹏
- 关键词:麻竹冻害海拔
- 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笋期与发笋节律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研究了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的笋期和发笋节律 ,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的笋期为 5月上旬至 10月下旬 ,各竹丛间笋期 93~ 171d不等 ,平均 12 6 d。累积发笋率的概率单位 (P)依发笋天数 (X)的线性回归方程 P=1.8835 + 0 .0 30 7X,其回归和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 ,F=6 42 .4 184 * * ,相关系数 r=0 .9878**。据此可将麻竹笋期大致划分为为始发期 ( )、始盛期 ( )、高峰期 ( )、盛末期 ( )和结束期 ( ) 5个时期 ,其中从 7月中旬至 10上旬的发笋盛期 ( ~ )发笋量占全年发笋量的 83.79%。麻竹发笋前 10~ 6 0 d的旬平均温、最低温、最高温、≥ 10℃积温以及降雨量和温湿系数对发笋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
- 干少雄马光良王启和周永丽孙鹏
- 关键词:麻竹种麻引种积温四川盆地
- 亚高山半干旱地带植被恢复保水剂试验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在亚高山半干旱地带采用四种不同类型的保水剂材料对油松、岷江柏、刺槐、山桃进行了持续三年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CMS吸水材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等配制的复合保水剂对亚高山半干旱地带造林树种进行处理 ,可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并促进幼苗生长。造林第二年针叶树和阔叶树的平均成活率提高 5 9% ,造林第三年针叶树和阔叶树的平均保存率提高 5 2 % ,针叶树和阔叶树的苗木高生长量平均增加 6 1 7%。经统计检验 ,确认了复合保水剂的不同剂型对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影响之差异。
- 王乐辉陈秀明李荣伟宿以明孙鹏
- 关键词:亚高山植被恢复保水剂
- 崇州林场不同林分近自然度分析与经营对策研究被引量:37
- 2005年
- "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是恢复生态学最成功的实践,讨论"近自然度"通常是用一定程度受到人为影响的现实状态与认为的自然理想状态之间的对比来实现的。选取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典型地段的崇州国营林场为示范地,采用郁闭度、胸径级、实生幼树株数、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群落顶极适应值为参数对林场不同林分的近自然度进行分析。其近自然度水平为:顶极天然林>演替天然林>人工乡土树种幼林>人工外来树种幼林>人工外来树种成林。并根据近自然森林经营思想制定了封禁、封调、封改、封造4项经营技术模式,以期模拟恒续林的最优结构和功能,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同时也为构建本区植被恢复重建技术示范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 郝云庆王金锡王启和孙鹏蒲春林
- 岷江上游亚高山典型森林植被群落数量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本文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群落均匀度指标,研究了岷江上游亚高山主要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以原始林的数量特征为参照,比较分析了岷江上游亚高山植被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的群落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岷江上游亚高山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55~4.62,多数在1~3之间,多样性指数值偏低.生态优势度为0.06~0.92,多数在0.40-0.80之间.群落均匀度为0.27~1.39.原始林的群落组成及结构特征取决于人为干扰程度.在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人工营造的混交林的群落结构优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的群落结构,因而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应;而人工营造的纯林的群落结构则比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差.人工林的林木生长速度大于天然更新的林木.
- 陈秀明李荣伟王乐辉宿以明何飞蔡小虎孙鹏
- 关键词:岷江上游亚高山森林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