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潇潇
- 作品数:51 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文理学院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教改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公务接待权的法理解读被引量:1
- 2009年
- 公务接待权是个处于发展中的权利,其概念尚未明晰,目前少有学者或规范性文件对此进行科学的表述。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务接待权具有绝对性、相对性和自控性的法律属性,在中国实现公务接待权法治化具有可行性,但也有很大的阻力。公务接待权法治化的构想:一是深化公务接待权的法理研究;二是以法规范公务接待权;三是加大监督力度,从严执法。
- 刘潇潇
- 关键词:法律属性
- 试论邓小平对毛泽东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2001年
- 邓小平对毛泽东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坚决摒弃“大民主” ,强调依法“专政”、依法“严打” ;二是坚持稳、准、狠 ,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分子 ,强调用接二连三的战役形式 ,依法“从重从快” ;三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方针 ,强调狠抓政法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全民法制教育。邓小平法制思想为我国依法治国 。
- 刘潇潇
- 关键词:邓小平毛泽东法制思想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当代中国“三公”消费治理的法哲学思考——方法论的检讨与重整
- 2016年
- 目前,我国"三公"消费的法制化建设正在全方位展开,并初显成效。然而,在"三公"消费治理中存在着的认识不到位、法律不完善、问责监督疲软等误区,直接导致"三公"消费治理的当下困境,阻碍了"三公"消费法治化的纵深运行。因而,必须进行方法论上的重整,其目标是消除认识误区,树立法制权威,强化执行力。
- 刘潇潇
- 关键词:法制权威
- 论“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法治模式
- 2007年
- "FVCL模式"是一种"财政倾斜"、"村民自治"、"文化素质"、"维权法制"四合一的农村法治模式,其价值取向是农村社会系统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与法治建设的良性互动。践行"FVCL模式",必须建立科学公平的农村财政金融体制,完善城乡居民平等的救济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维护农民权益的实体法律制度,依法控制权力,健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培育农民法律文化素质,加快农村司法改革的进程。
- 刘潇潇郭晶梅
- 关键词:法治
- 论高校模拟审判教学模式的建构被引量:5
- 2010年
- 模拟审判教学模式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状态和教学运行秩序。其价值取向是培养具有实务能力的应用型法律人才。践行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法学教育新理念;正确定位,科学建构模拟审判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创设技能演练平台,定期举办"模拟审判演示"活动;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科学评价模拟审判教学效果。
- 刘潇潇
- 关键词: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实务能力
- 论地方高校法科学生能力素质及其培养被引量:4
- 2010年
- 法科学生能力素质是指与未来法律职业相适应的能够肩负起法律职业的能力集合体。法科学生的能力素质由基本能力素质和法律专业能力素质构成。法科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改革教学方法。
- 刘潇潇
- 关键词:地方高校法科学生
- 论地方高校法科学生素质结构的建构
- 2002年
- 重新建构地方高校法科学生素质结构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是法律学科性质和特质的内在要求 ,也是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客观要求。法科学生素质结构主要包括现代法律知识素质、参与国际交流的知识素质。
- 刘潇潇郭晶梅
- 关键词:高校法科学生知识素质
- 公民问责:价值、问题及对策被引量:2
- 2011年
- 公民问责,是以个人权利制衡国家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并预防政府官员失责行为的发生,其法理依据在于"权为民所授"。在我国现代社会中,公民问责存在许多实际问题,践行公民问责的有效途径:增强公众问责意识,塑造行政问责文化;建立信息平台机制,畅通问责渠道;完善公民问责法律制度,保障公民问责主体权利。
- 刘潇潇
- 关键词:公民问责主体权利
- 人大问责:现实反思与制度建构
- 2011年
- 在我国的官员问责体系中,人大问责作为一种异体问责,虽然具有同体问责和其他异体问责难以具有的优势。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人大问责的认知误区;制度安排的缺乏、偏差;问责文化的相对滞后等。要促进我国人大问责,就必须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强化人大异体问责功能;制定人大问责法规,完善人大问责机制;营造人大问责氛围,推进人大问责行为。
- 刘潇潇
- 关键词:问责人大问责
- 模拟审判:高校法科学生实务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被引量:2
- 2010年
- 模拟审判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其价值取向是培养具有实务能力的应用型法律人才。践行模拟审判教学活动,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法学教育新理念;科学建构模拟审判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创设技能演练平台,定期举办"模拟审判演示"活动。
- 刘潇潇
- 关键词:模拟审判模拟实训课程体系实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