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
- 作品数:38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永州阳明山文化研讨会综述
- 2014年
- 永州阳明山文化研讨会于2013年12月18日至20日在湖南科技学院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3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湖南永州,就"阳明山的得名及其儒释道的关系"、"秀峰禅师及其交往"及"阳明山的文化开发"等主题进行探讨。
- 周欣
- 关键词:文化开发
- 地域文化传播的历史维度和现实观照——兼论地方高校学报在地域文化传播中的功能和作用被引量:14
- 2011年
- 历史维度和现实观照是地域文化传播中两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历史维度是地域文化传播"以历史为主线"开展传播活动的着力点,现实观照是地域文化传播"以现实为表象"开展传播活动的立足处,本文以地方高校学报在地域文化传播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切入点,探讨了地域文化传播的历史维度和现实观照的内涵及体现。
- 周欣
- 关键词:历史维度现实观照地方高校学报
- 精心打造特色栏目 全面展现地方文化——《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柳宗元研究”栏目建设述论被引量:1
- 2013年
- "柳宗元研究"栏目是以永州地方文化特色为平台、面向国内外的主题性基础学术理论研究专栏,是迄今全国省厅级理论刊物中仅有的以柳宗元专题研究定位的栏目。该栏目自1980年创设以来,坚持33年持续不断,已累计刊出83期,包括2期专刊,刊发论文总计202篇,总字数200余万字,其持续性与编刊的自觉意识在国内、省内表现突出。
- 周欣
- 关键词:柳宗元研究
- 湖湘文化学津讨原的阶梯之作——《周敦颐研究著作述要》简评
- 2011年
- 周敦颐,北宋湖南道州人,新儒学程朱一宗的创立者,位居《宋史·道学传》之首,近人李肖聃撰《湘学略》亦以《濂溪学略》为首篇,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以屈原、周敦颐、王夫之三人并列为湖湘学的开创性人物。
- 周欣肖立生
- 关键词:周敦颐湖湘学研究著作文化学
- 周敦颐道德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 2010年
- 周敦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惟人得其秀而最灵"为哲学基础,以"志伊尹之志"和"学颜子之学"为教育目标,以"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为道德教育原则,构建了"研V慎动"、"迁善改过"的教学方法。这些思想为现代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丰富资源。
- 周欣陈安民
- 关键词:周敦颐道德教育
- 湖湘学派对周敦颐的推尊考论——以南宋时期濂溪祠记为中心被引量:2
- 2015年
-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也是湖湘学的奠基人。梳理"濂溪祠记"可以看出,自湖湘学派开创者胡安国"寻访濂溪遗事"后,胡宏开地方学术传统的先河,作《邵州州学记》,搜求、整理出版《通书》,说明周敦颐学术思想的重要地位。张栻将周敦颐提升至"道学宗主"地位,既要面对儒家内部势力的斗争,也要应对佛、道的挑战,这些斗争成为周敦颐学术地位提升的主要动力,亦是湖湘学学术旨趣确立的重要体现。
- 陈安民周欣
- 关键词:湖湘学派周敦颐张栻
- 韩国《近思录附注》学术价值探究
- 2014年
- 韩国朝鲜时代金平默所辑《近思录附注》,链接朱学著述及历代朱子学家的注释札记,接续韩国性理学传道谱系,是中韩性理学交流与联系的重要文本,其所搜集的注释、校勘迄至目前最为全面。该书对叶采的卷目结构、文本集解提出了较多的质疑,充分展现了韩国朱子学的"自主"特征。由于退溪与栗谷对《太极图说解》中"理"与"气"的意见分歧,这一差异反映在师门传述上,由此构成了性理学的演进脉络。《近思录附注》所构筑的"传心要诀",是《近思录》传播发展的成熟境界,代表了韩国性理学史的理论构架。
- 周欣
- 关键词:朱子学性理学
- 《太极图说解》的理学思想述略——兼论朱熹与周敦颐的思想渊源被引量:1
- 2013年
- 朱熹推尊周敦颐《太极图说》,以理学立场对《太极图说》进行了诠释与发挥,并作有《太极图说解》一书。朱熹《太极图说解》明确把《太极图说》纳入理学思想体系,宗奉二程,以"理"、"气"释太极,辟佛、道归儒,勾勒出天道性命贯通为一的学说,由此推阐出理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 周欣
- 关键词:理学思想思想渊源周敦颐《太极图说》
- “五经博士”周冕对濂溪学发展的影响
- 2017年
- 自明景泰七年始,濂溪后裔周冕赐被封为"五经博士",朝廷实行了世袭授职、修葺祠宇等系列优抚政策,成为濂溪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周冕通过祭祀来扩大和深化理学的传统,修纂《濂溪遗芳集》,建构以濂溪学为中心的后学图谱,不断传播着濂溪学说及故里风物,引发后世文人学者竞先修史编志、刻石题咏。这适应了理学到心学的学术文化转向,将濂溪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 周欣
- 关键词:月岩周敦颐
- 道德信仰的哲学意蕴
- 2008年
- 道德信仰是人们基于道德之于人的生存发展的价值,以及对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张力的认识而产生的对道德规范、道德人格的笃信与崇敬,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付诸道德行动的强烈情感。该文试图从人的存在的角度提出道德信仰的哲学意蕴,通过人性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基本方面,从"人对善的追求"、"人的道德生活与社会的伦理秩序"、"人对道德理想人格的设定"三个核心概念,阐述道德信仰之于人类生活的内在性。
- 周欣
- 关键词:道德信仰人性论认识论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