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明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弹塑性
  • 3篇地震
  • 3篇地震反应
  • 2篇地震作用
  • 2篇多维地震
  • 2篇多维地震反应
  • 2篇多维地震作用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响应特性
  • 2篇值模拟
  • 1篇弹塑性断裂
  • 1篇地震反应分析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滞回
  • 1篇滞回模型
  • 1篇滞回特性
  • 1篇失效评定图
  • 1篇铁道
  • 1篇铁道车辆

机构

  • 7篇同济大学

作者

  • 7篇刘永明
  • 5篇陈以一
  • 3篇陈扬骥
  • 1篇张晔江
  • 1篇岳昌智
  • 1篇颜秋
  • 1篇卢奕志

传媒

  • 2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力学季刊
  • 1篇工程力学
  • 1篇第九届全国结...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车轮与曲线钢轨接触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分析车轮与曲线钢轨接触的应力和变形,借助于Hypermesh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磨耗后的轮轨全接触和轮轨轮缘贴靠的轮轨三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模型。并应用Marc软件进行了充分的非线性弹塑性接触计算,整理并分析接触位置,以及接触Mises应力数据。此外根据计算结果,全面分析了接触斑和Mises应力的变化规律,得出了轮轨在不同工况下的接触及磨耗情况,根据轮缘贴靠模型的计算数据得出:机车通过曲线时增大横向力会增大外轮的磨耗面积及磨耗速度,但会有效减缓内轮的磨耗程度等重要结论。为解决轮轨磨耗问题提供有利依据。
卢奕志刘永明
关键词:轮轨磨耗有限元弹塑性接触应力
焊接热影响区断裂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02年
钢框架梁柱节点在最近几次地震中经历了大量断裂破坏现象。可以采用杆端非线性弹簧模型对这种破坏模式进行数值模拟。为了确定断裂分析模型的参数,本文进行了结构钢(Q235c、Q345c)焊接热影响区断裂性能试验研究,获得了两种材料在焊接热影响区的J_R阻力曲线。通过比较不同的断裂准则,考虑了裂纹失稳扩展前的稳态裂纹累计,根据J积分撕裂模量法建立了裂纹失稳的失效评定图。采用两种材料分别制作了一组外形尺寸一致、初始裂纹尺寸不同的单边裂纹焊接板,测出相应的极限拉伸应力,并和理论曲线进行了对比。最后,对于本文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做了说明。
刘永明张晔江陈以一陈扬骥
关键词:热影响区失效评定图弹塑性断裂数值模拟钢结构
多维地震作用下钢框筒结构弹塑性响应特性
2000年
对钢框筒在单向、多向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和弹塑性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并与静力情况的力学特性做了比较,讨论了“剪力滞后”效应的影响。研究了弹塑性反应的若干特征。
刘永明陈以一
关键词:多维地震反应高层建筑
基于变轴力柱恢复力模型的钢框筒地震反应分析被引量:6
2000年
建立了考虑轴力变化影响的钢结构杆件的恢复力模型,介绍了模型构成和经试验比较得到的 模型的适用性。采用这一模型,对钢框筒结构进行了多维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对这类结构的 弹塑性特征进行了考察。
陈以一刘永明岳昌智
关键词:变轴力非线性地震反应恢复力模型弹塑性
考虑钢框架节点局部断裂的滞回模型被引量:10
2003年
在杆端多弹簧弹塑性模型中引入了断裂机制 ,采用根据J积分撕裂模量法建立的判别裂纹失稳的失效评定图设定模型参数 .通过和有关试验结果的比较 ,验证了建立的模型及算法可以充分反映局部断裂后节点滞回性能的主要特点 .根据若干算例结果 。
刘永明陈以一陈扬骥
关键词:钢框架滞回特性数值模拟
基于matlab/simulink的车辆建模与故障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用框图和子系统封装的方法建立铁道车辆线性动力学模型。在路面激励作用下,经过仿真测得车体及转向架在正常运行和悬挂故障时不同的振动加速度响应,重点分析了在垂向一、二系悬挂故障时,检测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各自具有的故障统计特性,同时考查了不同位置悬挂故障叠加、轨道随机不平顺和车辆运行速度对数字特征的影响,并提出以振动加速度统计特性来判别悬挂故障的方法。
颜秋刘永明
关键词:铁道车辆SIMULINK故障判别
多维地震作用下钢框筒结构弹塑性响应特性
对钢框筒在单向、多向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和弹塑性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并与静力情况下的力学特性做了比较,讨论了“剪力滞后”效应的影响。研究了弹塑性反应的若干特征。
刘永明陈以一陈扬骥
关键词:多维地震反应剪力滞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