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武 作品数:14 被引量:7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弯角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老年患者治疗效果及骨水泥填充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探讨弯角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ner vertebroplasty,PCV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老年患者治疗效果及骨水泥填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OVCF老年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观察组采取PCVP。统计两组术前及术后临床疗效。结果(1)术后6个月两组ODI及VAS分值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6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增高、伤椎Cobb角较术前缩小(P<0.05),且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伤椎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骨水泥填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5.35%vs.81.40%)(P<0.05);(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30%vs.25.58%,P<0.05)。结论采取PCVP治疗OVCF老年患者,可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增大伤椎前缘高度、缩小伤椎Cobb角,促使腰椎功能恢复,且骨水泥填充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安全性。 佟向阳 马立武 杨效宁 赵雪超关键词:DOI VAS 浮肩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19例浮肩损伤,其中肩胛骨解剖颈骨折1例,外科颈骨折10例,横形骨折3例,混合型肩胛颈骨折5例。锁骨干骨折11例,锁骨远端骨折4例,肩锁关节Ⅲ度以上脱位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损伤,本组均采用锁骨上缘切口及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19例随访4~55个月,平均15.2个月。根据Herscovici的疗效标准,优15例,良2例,可1例,差1例。患者肩关节的功能评分为4~16分,平均13.4分。结论FSI使维持肩关节的稳定结构破坏,非手术治疗常难以恢复移位FSI的序列关系,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马立武 杨效宁 宋炎成 黄富国 裴福兴关键词:肩胛颈 锁骨 骨折固定术 TSRH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分析(附17例报告) 2008年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7年8月TSRH系统后路矫正17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随访3—30个月,Cobb角平均12.7°,矫正率为77.7%;无感染,无神经并发症,无假关节形成。置钉准确率95.9%。认为应用TSRH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费用较低等优点。 郑军 马立武 曹雷关键词:脊柱侧凸 矫正术 创伤性肘关节不稳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有限内固定、周围软组织修复和重建与常规手术治疗创伤性肘关节不稳定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117例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分别使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治疗和常规手术,术后石膏外固定治疗。采用肘关节功能评价法(JOA)评分标准对肘关节在疼痛、功能、活动度、关节动摇性和畸形5个方面在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评分。[结果]其中86例随访完整,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8.6个月。常规组和支架组术后随访在功能和活动度两方面组间评分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疼痛、关节动摇性和畸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评分组问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手术治疗肘关节不稳定性,可提高术后肘关节侧方稳定性,保证肘关节早期安全的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周围韧带的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手术辅助方法。 马立武 杨效宁 宋炎成 黄富国 裴福兴关键词:肘关节 骨折 脱位 DHS、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性研究 2010年 目的对DHS、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创伤、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1例,其中DHS固定治疗30例,PFNA组31例。详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1例患者术后随访5~41个月,平均20.5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与DHS组相比,PFNA组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且可早期下床负重而更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早期活动功能恢复情况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而远期的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PFN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对患者损伤小,对各型骨折都能提供牢靠固定、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手术方法。 郑军 马立武 曹雷关键词: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转子间骨折 介绍一种治疗胫腓骨下1/3骨折的新方法 1997年 介绍一种治疗胫腓骨下1/3骨折的新方法马立武杨效宁王立新王纪湘孙本修(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21002)关键词胫腓骨骨折治疗中图法分类号R632.42我科自1989年至1992年应用单枚克氏针复位固定腓骨后加以外固定治疗胫腓骨下1/3骨折27例病人... 马立武 杨效宁 王立新 王纪湘 孙本修关键词:胫腓骨骨折 骨折 复位 外科手术 PKP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患者行PKP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日口服碳酸钙D3;治疗组术后予以鲑鱼降钙素和碳酸钙D3联合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3d及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术后6个月患者伤椎高度丢失、邻近椎体骨折情况来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术后6个月VAS评分和活动能力评分降低更为明显,患者伤椎高度丢失明显减轻,邻近椎体骨折显著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KP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缓解疼痛、增强活动能力、减少伤椎高度丢失和邻近椎体骨折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佟向阳 戴勇 马立武 杨效宁关键词:鲑鱼降钙素 骨质疏松 后关节囊修补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后脱位的治疗作用 2008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后脱位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我们对14例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后脱位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脱位原因。对脱位者试行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失败者采用关节囊修补加必要的假体调整。结果14例病人中,6例经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脱位。对8例出现再脱位或复位失败的病人经关节囊修补术或必要的假体调整后未再出现脱位。结论软组织张力异常是假体后脱位的主要原因。加强缝合修补后方关节囊能够有效防止行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后脱位,机理为关节囊修补后能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阻止股骨头假体在髋臼内衬内的初始滑动,并提供了形成致密的假关节囊的生物学基础。 郑军 马立武 曹雷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 后脱位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两种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老年骨质疏松(OP)患者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IFF老年OP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PFLP治疗;试验组应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水平、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平均失血量、手术平均X线透视次数、VAS评分、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平均负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0.5年和术后1年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0.5年和术后1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FLP相比,PFNA治疗IFF老年OP患者可明显减少手术平均失血量、手术平均X线透视次数,显著控制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感及不良反应,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 佟向阳 赵雪超 马立武 杨效宁 张强关键词: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单侧髋臼骨折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 2007年 目的探讨单侧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5年2月我院及华西医院骨科单侧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或骶骨骨折患者27例。其中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应用外固定支架、骶髂螺钉或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结果27例随访完全,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根据Matta和Majeed的疗效评价标准,优18例(66.7%),良3例(11.1%),可3例(11.1%),差3例(11.1%)。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髋关节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髋臼软骨坏死,4例BrookerⅡ级异位骨化,2例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结论尽可能解剖复位髋臼骨折,同时合理处理骨盆后环损伤,其中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其复位质量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马立武 杨效宁 宋炎成 王光林 裴福兴关键词:髋臼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