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洪刚

作品数:42 被引量:151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脂肪基质细胞
  • 10篇基质细胞
  • 6篇纳米
  • 5篇细胞
  • 5篇脊柱
  • 5篇骨折
  • 5篇干细胞
  • 4篇融合器
  • 4篇纳米化
  • 4篇脊柱融合
  • 4篇骨化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3篇镇痛
  • 3篇融合术
  • 3篇三维CT
  • 3篇三维重建
  • 3篇疏松性
  • 3篇缺损
  • 3篇脱细胞

机构

  • 39篇天津医科大学...
  • 16篇天津医科大学
  • 15篇天津市中心妇...
  • 15篇天津大学
  • 11篇新加坡国立大...
  • 8篇天津医院
  • 5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42篇郭洪刚
  • 15篇刘静
  • 14篇马信龙
  • 12篇姚芳莲
  • 8篇刘海峰
  • 6篇李晓眠
  • 5篇汪涛
  • 5篇李秀兰
  • 4篇马剑雄
  • 4篇冯世庆
  • 4篇郑永发
  • 4篇李峰坦
  • 4篇姚康德
  • 4篇刘印忠
  • 3篇师宜健
  • 3篇陈治
  • 3篇代凤英
  • 3篇张杨
  • 3篇梁玉柱
  • 2篇杨召

传媒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五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0
  • 1篇199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围手术期镇痛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镇痛处理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两院区骨科,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病人中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为Ⅱ型或Ⅲ型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内科基础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影响关节活动的疾病;双下肢有血栓形成者;对本实验药物过敏者,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08例,每组36例。A组单纯静脉滴注帕瑞昔布即为帕瑞昔布组,B组静脉滴注帕瑞昔布同时口服洛索洛芬钠即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组,C组静脉滴注帕瑞昔布同时口服洛索洛芬钠并在治疗全程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即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及抗骨质疏松剂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5天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于术后2周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对3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通过对比围手术期3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术后膝关节HSS评分评估围手术期镇痛处理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及抗骨质疏松剂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低于帕瑞昔布组和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组(F=8.08,P<0.05),且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高于帕瑞昔布和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组。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帕瑞昔布静脉滴注组(2=4.237,P<0.05),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活动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及抗骨质疏松剂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疼痛,并能有效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周悦彬郭洪刚冯世庆张园侯巍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手术期间镇痛
仿生融合器表面修饰后孔隙特征对骨化脂肪基质细胞的行为调控
2015年
目的评估融合器(cage)表面改性及孔隙特征与骨化脂肪基质细胞活性间关系,并验证优化改性的方法。方法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处理不同孔径(400~550μm、200~350μm及100~150μm)磷酸三钙/壳聚糖/聚已内酯([3-TCP/CS/PCL)cage,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表面修饰,如下接种羊骨化脂肪基质细胞(ADSCs):共分为A组(大孔径cage+RGD表面改性+ADSCs),B组(中孔径cage+RGD表面改性+ADSCs)和C组(小孔径cage+RGD表面改性+ADSCs),振荡模式下培养;第1、4、8、12、16、20、24、28天,电镜及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检测存活率、增殖、碱性磷酸酶及I型胶原活性,分析细胞生长情况,裸鼠体内成骨测试。结果B组细胞生长旺盛、细胞外基质丰富,存活率高于其他组[(74.56±0.57)%,P〈0.05],增殖活力、碱性磷酸酶及I型胶原水平均高于其他组[(0.72±3.13)AU、(73.27±1.54)U/L、(71.18±2.51)mg/L,P〈0.05],骨保护素(OPG)表达明显。结论中孔径cage具备稳定的细胞相容性,为理想的候选cage材料。
郭洪刚姚芳莲陈治汪涛郑永发杨少光刘凤勇
关键词:融合器脂肪基质细胞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椎间融合器Cage无菌性松动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融合器(Cage)作为种植体用于脊柱融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然而并不完美。本文通过查阅历年各种Cage发生无菌性松动相关文献,并进行回顾及综合分析,综述Cage无菌性松动的相关问题。Cage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力学因素。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磨损颗粒、细胞活化反应及其介导的细胞因子释放与酶类激活;生物力学因素主要包括Cage材料、材料的表面特性、界面微动与缝隙腐蚀等。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骨溶解发生的分子机理、无菌性松动的防治等仍需进一步探索。
汪涛郭洪刚
关键词:融合器无菌性松动
不同脱细胞方法对周围神经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探讨新鲜周围神经和经不同脱细胞方法处理的周围神经在生物力学性能上的差异,为组织工程化神经构建提供实验依据。收集17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的双侧坐骨神经,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不经任何处理;物理冻融组(B组):-196℃冷冻和37℃融解处理坐骨神经;化学萃取组(C组):TritonX-200,Sulfobetaine-10(SB-10),Sulfobetaine-16(SB-16)处理坐骨神经。脱细胞过程完成后,3组神经均经HE染色、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神经结构,后用Endura TEC ELF 3200力学仪器测试3组神经的生物力学性能。HE染色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表明:化学方法在去除雪旺细胞、轴突、髓鞘和保留神经结构方面优于物理方法。生物力学测试表明:正常对照组、物理冻融组和化学萃取组的极限载荷、极限应力、极限应变、断裂功耗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化学方法处理后的神经更适合在移植中应用。
杨召马信龙李秀兰马剑雄张杨郭洪刚孙晓雷
关键词:脱细胞神经周围神经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学策略再生椎间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郭洪刚马信龙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相关生长因子临床症状种子细胞并发症
纳米化仿生诱导骨的构建及促进兔横突间融合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纳米化仿生诱导骨促进兔脊柱融合的可行性.方法 成骨化兔脂肪基质细胞(ADSCs)接种在纳米级β磷酸三钙/壳聚糖/聚已内酯基质,构建纳米化仿生诱导骨 建立兔腰5~6横突间融合模型,A组纳米化仿生诱导骨,B组自体髂骨,C组脂肪基质细胞移植,D组空白支架,E组rhBMP-2注射.行影像学、组织学、免疫组化、新骨及诱导因子定量分析等检查.结果 A组融合能力最强,融合率100%、新骨面积比(87.32±1.68)%、BMP含量及力学指标(128±19)、(331.56±3.21)N、(526.78±3.19)Nmm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C组次之,E组新骨生长不明显,融合相对延缓.D组未融合.结论 仿生诱导骨能强化骨再生,促进脊柱融合.
郭洪刚刘静姚芳莲马信龙李峰坦李晓眠
关键词:脊柱融合脂肪基质细胞
基于三维CT图像重建研制纳米仿生骨基质支架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数字化影像学技术辅助研制生物支架的可行性,评估构筑生物支架的方法。[方法]通过对宿主部位图像扫描,获取该区域解剖数据,对相邻层匹配轮廓间三维表面进行重构来确定支架形貌,以纳米级无机成分为单位,附于壳聚糖及聚己内酯等天然一有机成分,研制纳米复合支架。观察支架形貌、测定支架的孔隙率、亲水性及降解力学特性。[结果]图像三维重构可提高支架外部轮廓的精确度,减少单纯理化制备过程的参数误差,使支架空间三维布局更加合理,孔径200~350μm,孔隙率88.6%±0.43%的支架拥有稳定的降解速率及良好的亲水表面,可达到工程化骨支架的力学要求,能作为骨再生修复的载体框架。[结论]数字化影像学技术研制的支架具有稳定的理化性征,能解决与宿主部位相匹配的难题,具有潜在的研究空间。
郭洪刚刘静李峰坦刘海峰姚芳莲姚康德
关键词:图像三维重建纳米
激光造型及RGD表面修饰仿生基质对成骨化ADSCs的作用研究
2012年
目的评估激光造型及RGD联合修饰支架后的细胞生物学特征,验证优化表面改性的方法。方法Nd:YAG激光处理npTCP/Cs/PCL仿生基质,RGD表面修饰,如下接种羊骨化脂肪基质细胞:A组(Nd:YAG激光+RGD表面改性基质+ADSCs),B组(RGD表面改性基质+AD—SCs),C组(Nd:YAG激光改性基质+ADSCs),D组(无表面改性基质+ADSCs);第1、4、8、12、16、20、24、28天,倒置、荧光镜及共聚焦观察细胞生长与存活,检测碱性磷酸酶及I型胶原含量,分析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水平。结果A组细胞生长旺盛、细胞外基质丰富,存活率高于其他组,增殖活力0.55±0.13、碱性磷酸酶61.49±7.18及I型胶原水平73.49±9.21均高于其他组(B组0.42±0.06、50.32±3.18、48.91±6.74;C组0.31±0.09、38.19±5.12、36.91±8.12;D组0.12±0.03、18.13±1.21、17.91±2.16),细胞骨架发育良好。结论Nd:YAG激光及RGD联合修饰支架能促进细胞粘附与增殖,为理想的表面改性方法。
郭洪刚刘静姚芳莲代凤英杨晓光李晓眠Yong Soon Chiong
关键词:骨重建细胞骨架
生物型cage在脊柱融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08年
由创伤、发育畸形、退行性疾病及骨肿瘤等引发的脊柱疾患需通过脊柱融合术来解决,仅在美国每年实施脊柱融合术就超过20万例。脊柱融合的实质并非再造原始解剖结构,而是干扰病变解剖结构,产生理想的力学排列。随着对脊柱融合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了解,组织工程学为主的治疗策略为提高脊柱融合率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希望。现将生物型cage及其在脊柱融合应用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郭洪刚马信龙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CAGE生物型退行性疾病发育畸形
镁基合金支架负载兔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复合支架
2023年
背景:随着组织工程学的深入研究与快速发展,组织工程支架为骨组织修复提供了新的契机。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镁基合金支架共培养后的细胞增殖情况,为组织工程化骨支架构建提供新思路,进而为组织工程支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兔骨髓液,使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学鉴定和成骨分化能力检测。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镁基合金支架和壳聚糖-聚己内酯-磷酸三钙支架,第3,10天进行激光共聚焦扫描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第1,4,7,10,14天行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1)分离培养的细胞高表达CD44和CD90,几乎不表达CD34;(2)经成骨诱导后,细胞形态逐渐变为多角形,Von Kossa染色可见细胞之间钙结节染成黑色,碱性磷酸酶活性较未诱导对照组升高(P<0.05);(3)镁基合金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显示细胞可在支架上黏附并呈团块状生长,随着时间延长,镁基合金支架较壳聚糖-聚己内酯-磷酸三钙支架上负载的细胞增殖活跃,细胞数量明显增多,MTT检测显示两种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至10 d时,细胞生长达峰值;(4)结果表明,兔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潜能,与镁基合金支架共培养后,细胞在支架表面生长良好,成功构建了组织工程化镁基种植体。
周悦彬郭洪刚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镁基合金组织工程化骨共培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