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瑜
-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殖民旅行研究:跨域旅行书写的文化政治
- 张文瑜
- 英国领事夫人笔下的新疆形象与书写策略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从文化研究视域出发,主要以1900-1950年间曾旅居新疆的两位英国领事夫人的旅居记述为文本,分析她们笔下的新疆——停滞、蒙昧软弱,却又充满异域风情的形象,以及隐含的帝国书写策略——挪用、否定贬低、审美、自我确认,以及个人化,说明旅行文本与政治的共谋,旅行书写是一种政治介质。
- 张文瑜
- 雷蒙·威廉斯的“大众观察”视角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雷蒙·威廉斯是20世纪中叶最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之一,也是英国文化研究奠基人中的一员。雷蒙·威廉斯第一部颇具影响力的著作《文化与社会》带领读者走进了1780-1950年代英国的文化大观园。相较于主流传播学,雷蒙·威廉斯的“大众传播”理念具有独特魅力,实际上,无论是对“文化”定义的拓展,“共同文化”的提出,还是对“大众传播”权力模式的批判,都与观察视角的转变密不可分。而这一转变,正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大众观察”视角。
- 丁珂文张文瑜
- 关键词:雷蒙·威廉斯大众传播
- 历史、政治和后现代主义:斯图亚特·霍尔与文化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文章首先从霍尔对文化研究所做出的理论与实践上的贡献入手,细致阐发了他关于意识形态、霸权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强调霍尔理论的开放性和基于具体语境的实践性,其中,接合理论是霍尔思想的核心,贯穿于以上理论之中。然后,文章比较了以霍尔为代表的文化研究与以波德里亚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在实践、理论和当代历史形构的具体性方面的异同、得失,提出二者应该接合,构成一个中间地带,为当今复杂语境下的斗争提供可能性。
- 劳伦斯·格罗斯伯格张文瑜
- 关键词:斯图亚特·霍尔后现代主义
- 差异性同构:现代欧洲女性游记中的帝国话语被引量:1
- 2016年
- 文化研究者在研究女性游记时,将之与阶级、族别联系在一起,并且放置在具体的语境之中,而不是孤立的进行,从而发现了女性游记与殖民主义的某种潜在的、隐蔽性的共谋或同构。循此,笔者将通过梳理分析相关的文本与研究,阐明性别作为游记书写的变量之一,的确导致了女性游记书写与男性游记存在某些表征差异,如在叙事空间、知识范畴、叙事对象,以及对于叙事对象的态度等方面,但这些并未改变其对帝国殖民的某种确认与辩护,从而产生了与经典帝国话语的差异性同构。
- 张文瑜
- 关键词:游记帝国主义
- 后现代主义评介被引量:2
- 2005年
- 理论学家通常认为后现代主义源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反拨。但要确切理解两者的关系需从美学和社会学这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比较。现代主义源自广义上被称为“现代主义”的美学运动。后现代主义吸纳了现代主义的美学观点,但它在对待许多趋势的态度上根本不同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关注知识的组织这一问题,后现代主义似乎提供了进入全球消费文化的一些方法,后现代主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 张文瑜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美学观点消费文化信息时代社会学
- 试析弗兰纳里·奥康纳狂欢化的怪诞艺术风格
- 本文认为,文学技巧或艺术形象不能涵盖奥康纳怪诞作品的美学特征,怪诞是奥康纳的体裁风格,且具有启发和颠覆力量。
本文拟用体裁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奥康纳小说中的怪诞特点。在前言中,根据沃尔夫·冈对怪诞体裁的定义简要说明奥...
- 张文瑜
- 关键词:文学技巧情节结构
- 文献传递
- 马修·阿诺德的文化观及其实现途径
- 2013年
- 阿诺德追求的文化是希伯来精神(宗教)和希腊精神(人文主义)的和谐统一,而不是一味提倡希腊人文精神而否定或贬低宗教;阿诺德所提倡的文化更是历史的、基于语境的、发展变化的和整体的。虽然阿诺德的文化观带有乌托邦色彩,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他所提出的文化观实现途径——批评、宗教和国家教育却是文化建设离不开的。
- 张文瑜杜亚冰
- 关键词:阿诺德文化观宗教国家教育
- 文化研究视域下跨域旅行文化的反思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文章通过勾勒旅行的观念史、陈示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对旅行的反思以及旅行书写的新理解:即旅行不再是中性的人类活动,而是浸透着历史、文化和语言的空间实践;相应地,旅行书写不再被认为是整个旅行的真实客观再现,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作者的身份与价值观影响的过滤生产,是一种话语,是对异域知识文化的政治性阐释和建构,而非简单再现,材料的排除、选择、重组等表征行为都与权力有关,从而提供理解跨域旅行书写的新视角。
- 张文瑜
- 关键词:文化研究旅行政治
- 女性主义电影的转折:从文本到体验被引量:1
- 2013年
- 一、由影片《玛格丽特》引起的思考2011年,著名导演肯尼斯·罗纳根拍摄于6年前的电影《玛格丽特》终于在人们的久久期待中登陆院线,片名取自杰拉尔德·曼利·霍普金斯的一首诗,《春与秋:玛格丽特,你还在哀恸吗?》。
- 艾丽卡.卡特张文瑜
- 关键词:女性主义电影文本内心矛盾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