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丽 作品数:60 被引量:530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理学 农业科学 更多>>
基于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的中药致肾毒性及药物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基于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TCMSTD)对中药致肾毒性及用药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方法利用TCMSTD对收录的具有毒性的中药材按照毒性类型进行筛选并分析,总结具有肾毒性的中药材其药性、药味、功效、归经等规律。结果发现具有肾毒性的中药101种,其肾毒性依据肾脏损伤部位不同,可分为肾小管损伤、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球损伤、肾间质损伤4种,同一味中药可能对肾脏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具有肾毒性的中药中明确具有肾毒性的毒性成分共27种,分别属于生物碱类、酚类等13种成分类型。对肾毒性成分作用靶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重复频次最高的靶点为ESR1、ALOX5,出现频次均为21次。101种肾毒性中药其药性多为寒、温;药味则以苦、辛为主;归经多归肝、肺、脾、肾经。结论具有肾毒性的中药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药物功效分布相对较均匀,提示一些常用传统中药在日常使用时应注意剂量与配伍,减少药物本身对肾脏的损伤。 李嘉昕 刘慧敏 钱文秀 马宁 宋丽丽 李遇伯关键词:肾毒性 中药 毒性成分 减毒方法 体内药物分析血清中对乙酰氨基酚分析方法的探讨 2019年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为本校新开实验,建立可靠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尤其重要。通过对血清中对乙酰氨基酚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使其适用于体内药物分析的学生实验。分析方法探讨主要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两方面,寻找得到最优分析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最优色谱条件为以茶碱为内标,A:甲醇-乙腈(5∶3),B:0.3%磷酸水溶液,A∶B=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最佳样品处理方法为沉淀蛋白法和液液萃取法,且方法学验证符合要求,可以用于体内药物分析学生实验。 舒乐新 赵启铎 程子枫 宋丽丽 冯心池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清 芒柄花素磺酸钠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建立脑组织样品中芒柄花素磺酸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确定芒柄花素磺酸钠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的量–时关系,明确芒柄花素磺酸钠在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吸收分布情况。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10组,每组各5只。于脑缺血1 h及再灌注3.5 h ip芒柄花素磺酸钠注射液20 mg/kg,并于给药后15、30、45、60、90、120、150、180、240、300 min实施心脏灌流后取脑组织匀浆。样品处理后,采用HPLC法检测各时间点脑组织中芒柄花素磺酸钠的质量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Win Non Lin 6.3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模型大鼠缺血1 h再灌注4 h时给药,脑组织中芒柄花素磺酸钠含量最高。芒柄花素磺酸钠在模型大鼠脑组织内药动学参数t1/2、Cmax、AUC0-t分别为(261.18±49.33)min、(1.56±0.37)μg/m L、(93.60±7.13)min·μg/m L。结论芒柄花素磺酸钠可以进入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滞留时间长。 孙瑜 罗西 王健 庄朋伟 宋丽丽 陈磊 乔夕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 高效液相色谱 淫羊藿及其制剂主要化学成分与肝损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23年 近年来,由中药或中药复方制剂引发的肝损伤问题频发。淫羊藿及其复方制剂壮骨关节丸、仙灵骨葆胶囊被发现具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通过对淫羊藿及其2种制剂的化学成分进行归纳总结,以淫羊藿及其复方制剂的肝毒性研究为中心,深度剖析淫羊藿相关肝毒性形成原因及风险因素,为科学评价淫羊藿及其制剂的安全性,实现淫羊藿毒性的全面防控奠定理论基础,保证淫羊藿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张悦 王佳艺 刘慧敏 殷宏庆 宋丽丽 李遇伯关键词:淫羊藿 制剂 肝损伤 壮骨关节丸 仙灵骨葆胶囊 淫羊藿素 基于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探讨中药致心脏毒性的作用特点及规律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基于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分析探讨中药致心脏毒性的作用特点及规律,为中药增效减毒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检索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收录的252味中药,汇总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献,研究探讨中药致心脏毒性的作用特点,采用频数算法分析致心脏毒性中药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毒性等级及毒性成分,总结分布规律。结果筛选并纳入致心脏毒性药物共74味,同时具有其他脏器毒性的中药共65味,其中兼有肝毒性的中药最多,肾毒性、神经系统毒性次之。祛风湿药占比最高(除其他类),活血化瘀药、外用药次之;药味以苦为主,辛、甘次之;药性以温为主,寒、平次之;归经主入肝、肺、脾经;毒性以中毒为主。致心脏毒性的活性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其次为甾体类、萜类。结论中药致心脏毒性临床病理表现主要为心肌细胞损伤;临床毒性表现主要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机制研究多以细胞能量代谢、离子通道为主;减毒方法包括炮制、配伍、针刺等;致心脏毒性中药多性温,味苦,归肝、肺、脾经,毒性等级多为中毒;心脏毒性物质基础以生物碱类成分为主。 陈园 刘慧敏 钱文秀 马宁 宋丽丽 李遇伯关键词:心脏毒性 四气五味 归经 心肌细胞损伤 细胞能量代谢 离子通道 白藜芦醇泡囊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Res)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对其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包封率等进行研究,期望通过这种新型微粒给药系统提高白藜芦醇的稳定性与靶向性。方法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白藜芦醇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并进行处方优化,采用透析法测定包封率。结果溶剂注入法制得的白藜芦醇泡囊形态优良,粒径800 nm左右,电位-70 mV左右,透析法测定其包封率在77%左右。结论乙醇注入法制备白藜芦醇泡囊,该方法简单易行,优化处方制得泡囊体系稳定且包封率良好。 王丽峰 张思培 王艳 宋丽丽 李天祥关键词:白藜芦醇 细胞外基质化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修复大鼠臂丛神经缺损的研究 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ies,BPIs),尤其是臂丛神经缺损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臂丛神经缺损的治疗方法包括自体神经移植、神经移位、肌腱转位、功能性游离肌... 宋丽丽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 细胞外基质 神经再生 以微透析技术研究淫羊藿苷巴布剂的大鼠经皮动力学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采用微透析活体取样技术,考察淫羊藿苷巴布剂经皮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模型动物,应用微透析在体取样技术,以质量浓差法测定探针的体外回收率,以反向渗析法测定探针在体回收率;HPLC法对透析液样品中淫羊藿苷质量浓度进行测定,绘制经皮药物质量浓度-时间曲线图,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在实验条件下,浓差法测得微渗析探针的体外回收率为(57.61±1.37)%,反向渗析法测得探针的在体回收率为(29.95±2.77)%;淫羊藿苷巴布剂经皮给药后,最大药物质量浓度为0.07 mg/L,AUC0-t为0.46 h.mg/L,表观透皮速率常数为2.37 ng/(cm2.h)。结论本研究提示反渗析法可作为淫羊藿苷微透析试验中回收率的测定方法;巴布剂中淫羊藿苷与对照相比经皮释药平稳,符合线性规律。 刘科攀 王文娣 王丽峰 宋丽丽 王阳关键词:淫羊藿苷 巴布剂 经皮吸收 药代动力学 QuEChERS-SPE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测定动物肝脏中的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 被引量:7 2019年 建立了QuEChERS-SPE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UPLC-MS/MS)测定动物肝脏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的方法。肝脏样品采用0. 1%甲酸水-乙腈溶液进行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吸附剂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吸附剂初步净化,再用Strata-X-C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UPLC-MS/MS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QuEChERS-SPE双重净化可有效降低肝脏基质中杂质的干扰,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在5. 0~100. 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9),检出限为2. 0μg/kg,定量限为5. 0μg/kg,加标平均回收率在78. 6%~90. 3%。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能满足对动物肝脏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定量分析的要求。 李欣 马宁宁 康明芹 宋丽丽 丁利营 李红艳 刘洋 李荣荣关键词:QUECHERS 固相萃取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芫花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研究芫花Daphnegenkwa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色谱技术对芫花醇提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芫花素(genkwanin,1)、3′-羟基芫花素(3′-hydroxygenkwanin,2)、芹菜素(apigenin,3)、山柰酚-3-O-β-D-(6″-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6″-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4]、芫根苷(yuenkanin,5)、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6)、木犀草素-7-甲氧基-3′-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methylether-3′-O-β-D-glu-coside,7)、芫花素-5-O-β-D-葡萄糖苷(genkwanin-5-O-β-D-glucoside,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结论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宋丽丽 李绪文 颜佩芳 陆娟 杨瑞杰 金永日关键词:芫花 黄酮 芫花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