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辉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体育
  • 2篇学校体育
  • 2篇体育素养
  • 1篇得失
  • 1篇调适
  • 1篇学科
  • 1篇要义
  • 1篇中考
  • 1篇人文
  • 1篇身体教育
  • 1篇身体意识
  • 1篇审视
  • 1篇体育工作
  • 1篇体育学
  • 1篇体育学科
  • 1篇体育中考
  • 1篇体质
  • 1篇体质健康
  • 1篇体质健康测试
  • 1篇能动

机构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新疆警察学院
  • 1篇重庆对外经贸...

作者

  • 5篇王辉
  • 4篇熊文
  • 4篇王辉
  • 1篇张谦

传媒

  • 1篇山东体育学院...
  • 1篇广州体育学院...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上海体育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体育中考体质健康测试:基本理论问题检视与调适
2024年
针对体育中考语境下体质健康测试难以与健康、体育乃至教育的机制相切合等基本理论问题,揭示并纾解当前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困境,以推动健康主题在学校体育中的合理定位及体育中考改革决策的完善。认为:①主导体育中考的体质健康测试可能难以促进健康,并存在引入导向的失准。其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区分性与竞争性,且测试内容可能存在强调竞技体适能指标,弱化健康体适能指标的情况。②以体质健康测试主导体育中考可能造成对体质健康本质认识的失真。体质健康不仅受体育锻炼影响,不宜将体质健康水平等同于体育学、练的成果;体质健康水平并非社会主流教育价值需求,不应以此为依据划定普通学生的受教育等级。③体育中考过度凸显体质健康的评价功能易导致体育多元价值的失落,乃至造成学校体育趋向体能训练。提出:为有效推进学校体育健康促进进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应实现“反馈—激励”要旨的复归,并与当下“双减”理念保持协同一致;同时,应从根本上避免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误读。
肖紫仪熊文郑湘平王辉
关键词:体质健康测试学校体育体育中考
我国校园足球改革的得失与应对: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
"校园足球"是我国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和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探路工程,但其从设计到实施呈现出"广种薄收"的"衰减现象",这与实践中重视外延扩展、轻视内涵优化的发展逻辑难以契合新阶段的高质量目标有关。研究采用文...
刘艳妮熊文王辉
关键词:校园足球发展观
身体意识培养: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要义
2023年
身体意识的培养对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思辨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在厘清当前我国青少年缘何难以建立身体意识的基础上,指明其具体改进方略。研究认为:(1)身体意识指人们在体育活动及相关行为的过程中,对自身的感知、察觉以及关注、关怀的一种精神状态,具有能动的反哺身体实践的作用。(2)身体意识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较为重要,但当代青少年对其难有认知原因在于身体“缺席在场”的原初之困、教育理念的滞后之弊以及生活方式的异化之痛3个方面。(3)当前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重点培养青少年的身体意识。基本方略应以身体教育为逻辑主线,以对抗静修为一体双翼,以强制体育为必需之举,以定性评价为主导评价方式,积极推动校家社的三层联动配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尝试引入健美健身项目。
赵犇张谦高园园王辉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身体意识能动性身体教育
Physical Literacy的本土化:概念厘定、实践反思及应对
2024年
Physical Literacy(简称PL)是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领域的重要理念,也是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开拓点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对PL的认知存在争议或模糊不清,导致其在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的迟滞和偏差,故对相关认知加以厘定与反思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1)从形式逻辑来看,我国学者构建的PL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存在争议或误用。内涵方面,“素养”作为属概念规定了PL的内在特性;“体育素养”的转译窄化了PL的内涵,而译为“身体素养”更能体现PL的身体本源性;作为面向全民的基础生活素养,PL并非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的具体化,不宜将其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相等同。外延方面,部分PL的外延体系存在偷换“Physical”概念、子素养客体化、子素养相容等问题。(2)在本土实践中,对PL的评价被横向割裂,且纵向衔接不畅;PL的发展情境囿于学校,家庭、社区等校外情境应用不足。针对以上问题,该研究建议未来既要构建横纵贯通的评价体系,也要注意营造多样化的发展情境。
刘艳妮王辉王辉熊文
关键词:体育素养本土化
辨误与厘正:体育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我国学校体育的引入与应用审视被引量:10
2022年
当前体育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我国学校体育领域被大力引入并应用,然而相关理论及实践问题也逐渐显现,可能造成我国学校体育乃至学校教育的导向偏差与效用褊狭。基于此,通过文献考证、学理思辨和价值分析,围绕体育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特性,以及学校体育的内在规定,厘清我国学校体育对两大素养的认知误区和不当纳入,以期为我国学校体育对相关素养的合理定位提供理论参照。认为(1)当下体育素养内涵难以适用于我国学校体育多元价值语境。体育素养仅涵盖规律-理性-科学知识而缺乏经验-感性-人文知识,且其中的道德相关素养与体育缺乏直接关联,因而相关人文-精神取向存在形式化、泛社会化的弊端;体育素养以运动-生物取向为主导,强调体育的自然属性而忽视人文育化功能。(2)我国学校体育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存在错读与误用。国外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游移于体育学科而承接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其本质是以体育教学形式培养社会生活素养内容,且具有跨学科内涵,这区别于我国“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国内外对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的侧重不一,而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却在某种程度上套用国外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过于凸显非体育的一般性健康要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若干反思与应对。
肖紫仪熊文王辉
关键词:体育素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