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辉

作品数:112 被引量:349H指数:10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2篇皮瓣
  • 29篇动脉
  • 28篇缺损
  • 14篇皮瓣修复
  • 14篇背侧
  • 12篇软组织
  • 11篇指动脉
  • 11篇软组织缺损
  • 11篇同指
  • 11篇组织缺损
  • 11篇拇指
  • 10篇逆行
  • 10篇外科
  • 10篇背侧支
  • 10篇侧支
  • 9篇岛状
  • 9篇手术
  • 9篇术后
  • 8篇多孔
  • 8篇指动脉背侧支

机构

  • 95篇唐山市第二医...
  • 37篇华北理工大学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河北联合大学...
  • 5篇河北联合大学
  • 4篇唐山工人医院
  • 4篇唐山市骨科医...
  • 2篇河北省儿童医...
  • 2篇开滦总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急救中...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玉田县医院
  • 1篇唐山市丰南区...

作者

  • 109篇王辉
  • 43篇王斌
  • 27篇霍永鑫
  • 18篇杨焕友
  • 18篇王保仓
  • 18篇王伟
  • 17篇张剑锋
  • 12篇郝睿峥
  • 12篇刘伟
  • 12篇刘昆鹏
  • 10篇马铁鹏
  • 8篇李勇
  • 7篇费小轩
  • 7篇闫明
  • 7篇贾松
  • 7篇张辉
  • 6篇李琪佳
  • 6篇蒋文平
  • 6篇王志强
  • 5篇庞海涛

传媒

  • 8篇中国修复重建...
  • 8篇中国骨与关节...
  • 7篇中华显微外科...
  • 7篇中华烧伤杂志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实用骨科杂志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4篇中华手外科杂...
  • 4篇创伤外科杂志
  • 4篇中国骨肿瘤骨...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4
  • 11篇2023
  • 10篇2022
  • 11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捻转入针法吻合指尖血管
2023年
目的探讨捻转入针法在指尖再植血管吻合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们在小血管吻合操作中采用捻转人针缝合技术对11例15指指尖离断进行再植。术中15指均吻合了指动脉,吻合指腹静脉4指。结果术后本组中10例14指存活,1例1指坏死。术后再植手指存活的10例14指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个月。再植手指外形饱满,痛温觉恢复,指端两点分辨觉平均4mm。结论捻转入针缝合法可提高显微操作的稳定性,能够很大限度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在小血管吻合操作中有独到的优点,值得推广。
于占勇刘会仁王岩吴学强孙汝涛王力王辉赵刚刘家寅刘建华
关键词:指损伤再植术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吻合术
前臂韧带样纤维瘤临床特点与治疗(附12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前臂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前臂韧带样纤维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仅7例患者未发生复发,其余5例均在术后2年内复发并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前臂韧带样纤维瘤虽为良性肿瘤,但侵袭生长,复发率高,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放疗、化疗可能对肿瘤有效。
刘昆鹏曹宇君徐万鹏王保仓王辉
关键词:纤维瘤前臂
建筑工人手外伤后恢复工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对建筑工人手外伤后恢复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职业性手外伤建筑工人137例。患者出院前1 d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手外伤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并在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复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复工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137份问卷,其中无效问卷3份,失访5例,纳入研究共129例(94.16%),其中81例(62.79%)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后回归工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16,95%CI=1.231~1.794),受伤部位为拇指、食指(OR=1.893,95%CI=1.534~2.558),骨折(OR=1.573,95%CI=1.185~1.983),利手(OR=1.682,95%CI=1.343~2.095)及手外伤Ⅲ、Ⅳ级(OR=1.527,95%CI=1.194~1.858)为建筑工人手外伤后未复工的危险因素,家庭主要劳动力(OR=0.551,95%CI=0.203~0.794)、有未成年子女(OR=0.523,95%CI=0.233~0.747)及高水平社会支持(OR=0.412,95%CI=0.288~0.617)为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建筑工人手外伤后恢复工作率不高,复工率主要受性别、受伤部位、受伤类型、严重程度、是否家庭主要劳动力、有无未成年子女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王乐王辉郭慧李春江
关键词:建筑工人手外伤影响因素
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例骨肉瘤患者进行了阿霉素、顺铂、甲氨蝶呤及异环磷酰胺大剂量联合化疗。结果:通过正规化疗,有15名患者生存达到5年,有5名患者于2年内死于肺及多器官转移。结论:新辅助化疗是提高骨肉瘤患者生存率及保肢治疗的有效方法。
刘昆鹏王保仓王辉
关键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
第2—5指近节侧方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35例被引量:14
2016年
指端是手部触觉最敏感的部位,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如果指端感觉丧失,将会严重影响手部功能,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造成很大不便。自1973年Weeks和Wray首次提出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以来,陆续有多种改良方法应用于临床。
王辉杨晓溪张剑锋贾松王伟王斌
关键词:指动脉侧方近节手部功能
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附16例报告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对关节周围组织侵袭的机理、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16例四肢骨关节内的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经手术、病理确诊。膝关节7例、髋关节3例、踝关节2例、肩、肘关节各2例。X线片显示膝关节为侵入性骨质破坏,髋、踝关节多为关节面的腐蚀性破坏。结果16例均行关节内病变滑膜组织切除术,并对受累的骨质进行刮除。随防6个月~18年,无局部复发。结论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侵及骨质较少见,临床及X线表现更无典型特征,术前确诊率不高。治疗以滑膜彻底切除为主,对骨质破坏严重的病例,可行关节成形术或关节置换术。
王保仓刘昆鹏王辉
关键词: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理学
游离第二足趾背甲皮瓣联合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单指脱套伤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单指脱套伤修复的新方法。方法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应用游离第二足趾背甲皮瓣联合扩大的(母)趾腓侧皮瓣修复单指脱套伤11例,其中示指6例,中指2例,环指3例。Ⅰ型脱套伤4例,Ⅱ型脱套伤7例。均急诊清创VSD封闭负压吸引,于伤后3—5d行手术修复。(母)趾腓侧皮瓣内和第二足趾背甲皮瓣内的趾底神经与受区残端的指神经进行吻接。供区游离植皮。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例第二趾背远端植皮部分坏死,后经换药愈合,1例指骨穿过存活的皮肤外露,手术截除部分外露指骨后伤15愈合。11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3个月~3年,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外观不臃肿、接近健侧指。11例修复脱套指原第二趾背甲皮瓣感觉恢复达S3,原(母)趾腓侧皮瓣修复的指腹饱满.两点辨别觉为6~9mm,平均7.0mm。手指伸屈功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法评定,优9指,良2例。结论游离第二足趾背甲皮瓣联合扩大的(母)趾腓侧皮瓣是修复单指脱套伤的有效方法。
王斌蒋文平李文龙张剑锋李春江王辉王鹏飞
关键词:脱套伤
两种带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 比较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第1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5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同侧拇指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患者45例(45指)进行前瞻性观察,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2组:逆行组24例(24指),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20~60(39.0±10.7)岁,采用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顺行组21例(21指),男15例、女6例,年龄18~56(36.5±9.2)岁,采用第1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手术时间、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拇指关节总活动度(TAM).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依据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评定患指外观满意度.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逆行组手术时间(60.2±5.9)min,顺行组手术时间(71.1±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1,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其中逆行组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顺行组随访12~25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均恢复到S3+或S4级,其中逆行组S3+级24例,顺行组S3+级20例、S4级1例.逆行组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7.9±1.2)mm、TAM为134.8° ±8.7°,顺行组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7.4±1.3)mm、TAM为131.0° ±1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09、1.323,P值均〉0.05).拇指功能评定,两组优良率均达到100%.患者对修复后拇指外观均满意.结论 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第1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血供恒定,安全可靠,适用于拇指指端、指腹及指背缺损的修复;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外形更美观,操作更简单、省时,且供区副损伤小,临床效果更佳.
王辉杨晓溪霍永鑫王斌刘伟王伟蒋文萍杨焕友
关键词:拇指软组织缺损
手部三种近位带蒂皮瓣接力修复手指指端脱套伤及供区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被引量:22
2021年
目的探讨指动脉背侧支带蒂皮瓣与V-Y推进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指端脱套伤及掌背动脉返支逆行带蒂岛状皮瓣接力修复近节背侧供区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9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收治21例第2~5指指端脱套伤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4~60岁,进行回顾性临床随访研究。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3.5 cm×2.2 cm。于患指近节背侧设计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和指背神经的指动脉背侧支带蒂皮瓣修复患指末节背侧创面,皮瓣面积为1.6 cm×1.5 cm~2.6 cm×2.4 cm;于患指掌侧设计V-Y推进皮瓣修复患指末节掌侧创面,皮瓣面积为0.8 cm×0.6 cm~2.0 cm×1.5 cm。采用掌背动脉返支逆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近节背侧供区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为1.8 cm×1.7 cm~2.8 cm×2.6 cm,手背皮瓣供区直接缝合。观察术后3种皮瓣成活情况及随访时皮瓣的血运、外观。末次随访,测量3种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采用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估患者对手部外观的满意度,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患指关节总活动度。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个指动脉背侧支带蒂皮瓣表面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拆除蒂部缝线、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3种皮瓣外形美观、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组织相近,手背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末次随访时,V-Y推进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为4~7 mm,指动脉背侧支带蒂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为5~10 mm,掌背动脉返支逆行带蒂岛状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为8~15 mm。16例患者对手部外观非常满意,5例患者对手部外观满意;患指关节总活动度评定为优17例、良4例。结论指动脉背侧支带蒂皮瓣与V-Y推进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指端脱套伤及掌背动脉返支逆行带蒂岛状皮瓣接力修复近节背侧供区软组织缺损,手术方式简单可靠,患指外�
王辉杨晓溪刘冰冰霍永鑫安晓飞杨山辉王斌
关键词:外科皮瓣指损伤脱套伤
逆行穿支皮瓣接力修复第2~5指的中或末节及供区软组织缺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及掌背动脉返支皮瓣接力修复第2~5指的中、末节及供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对收治的18例(18指)第2~5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逆行皮瓣修复.掌背动脉返支逆行皮瓣修复供区。其中男11例,女7例,平均41岁。右手12例。左手6例。致伤原因:绞伤5例,压砸伤6例.电锯伤及切割伤7例。受伤部位:15例为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3例为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所有病例均有骨骼、肌腱等深层组织外露。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0cm×1.8cm~2.0cm×3.0cm。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及掌背动脉返支皮瓣大小分别为1.2cm×2.0cm~2.3cm×3.3cm和1.4cm×2.3cm~2.6cm×3.6cm。定期进行随访。结果术后36块皮瓣全部完全成活.供区切口一期愈合。随访6~15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与周同组织相近:手背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按照Micbigall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16例患者对手部整体外观非常满意.2例患者表示满意。手指中、末节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5-9mm。手指活动度参照TAM评定标准.优15例、良3例。结论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及掌背动脉返支皮瓣接力修复第2.5指小、末节及供区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疗效满意,改善了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供区外观.并发症少.
王辉杨晓溪王斌霍永鑫费小轩王伟杨焕友李军
关键词:穿支皮瓣指损伤软组织缺损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