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行经PVP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7~54个月,了解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结果术后80例中14例(17.5%)30个椎体新发椎体骨折,其中相邻椎体占46.7%(14/30)。有无新发椎体骨折两组间及相邻和非相邻椎体骨折两组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骨折椎体个数、PVP手术椎体个数、骨水泥注射剂量、身高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体重指数(BMI≤18.5kg/m2)是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患者均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58.8%(47/80)的患者能坚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1年以上。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第1年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为8.6%。低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与患者术后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相关。结论低体重指数是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PVP手术本身无关。术后坚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 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s,BRONJ)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发生于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骨质疏松症、骨转移癌及其他骨破坏性疾病患者中。BRONJ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骨重建失衡、血管生成抑制、炎性反应及感染、软组织毒性等相关。其防治措施尚无明确定论,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治疗方案的选择须考虑疾病分期和患者的全身情况,对于不愿接受手术或全身条件不允许手术的患者,保守治疗包括近年来提出的辅助治疗是稳定病情的较好选择,外科手术干预应贯穿于疾病所有分期中。围手术期使用抗菌漱口液及全身性抗生素治疗是防止拔牙后颌骨坏死发生的有效措施,有创性牙科手术前预防性停用双膦酸盐是否能降低BRONJ的发生风险尚不明确。本文就近年来BRONJ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测指标、治疗及预防等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