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莹

作品数:16 被引量:6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核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核科学技术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显微组织
  • 6篇不锈
  • 6篇不锈钢
  • 5篇合金
  • 3篇EBSD
  • 2篇氮化
  • 2篇电子背散射衍...
  • 2篇盐浴
  • 2篇织构
  • 2篇扫描电镜
  • 2篇燃料组件
  • 2篇锆基合金
  • 2篇显微组织分析
  • 2篇磨损
  • 2篇基合金
  • 2篇合金板
  • 2篇合金板材
  • 2篇合金制备
  • 2篇奥氏体
  • 2篇奥氏体不锈钢

机构

  • 16篇中国核动力研...
  • 6篇四川大学
  • 4篇成都工具研究...
  • 1篇西北有色金属...

作者

  • 16篇王莹
  • 8篇戴训
  • 8篇彭倩
  • 7篇赵文金
  • 6篇王朋飞
  • 6篇沈保罗
  • 6篇刘鸿
  • 5篇王均
  • 5篇黎桂江
  • 4篇李聪
  • 3篇高见
  • 3篇邱军
  • 3篇易伟
  • 3篇杨忠波
  • 3篇陈蜀源
  • 2篇徐春容
  • 2篇蒋明忠
  • 2篇潘钱付
  • 2篇陈亮
  • 1篇肖红星

传媒

  • 8篇核动力工程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上海金属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尺寸管材环向拉伸夹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小尺寸管材环向拉伸夹具,包括两个上、下对称设置且形状相同的夹体,以及与夹体进行销接的销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进行小尺寸管材环向拉伸试验,借助带弧度的销杆形状,既保证了试样与夹具间的良好配合,...
闫萌彭倩尹祁伟戴训梁波刘鸿邱军王朋飞王莹杨晓雪
文献传递
N18锆合金再加工组织的EBSD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N18锆合金在780℃下沿原板材横向热轧、冷轧及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的晶粒组织、晶界特征及织构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N18锆合金板材在热轧、冷轧后为长条状形变晶粒和一些细小动态再结晶晶粒,并出现大量的小角度晶界,交叉轧制织构基本上保持了原板材的织构特点,只是基面织构有所增强。580℃,3 h退火后出现大量再结晶晶粒,并且大角度晶界增加,其基面织构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刘鸿戴训王莹赵文金
关键词:再加工显微组织
N36锆合金管棒材第二相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其能谱仪(EDS)附件,研究了N36锆合金成品管棒材中的第二相粒度、分布、成分及结构。结果表明,N36合金管材和棒材中的第二相平均尺寸差别不大,但二者的形貌及分布有较明显的差别。衍射及能谱分析表明,N36管棒材中的第二相主要为六方相的C14型Zr(Nb,Fe)_2 Laves相及少量的β-Nb,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但棒材中Laves相的Nb含量较低,晶格常数也较小。研究还表明,管材α-Zr基体中Nb含量与其固溶度较接近,质量百分数约为0.3%~0.4%,低于一般认为的0.6%。
戴训王朋飞王莹程竹青杨忠波赵文金卓洪
N18合金板材加工后的显微组织及织构EBSD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配备在扫描电镜中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自动分析技术,研究N18锆合金板材在750、780、820℃下热轧、冷轧及580℃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的晶粒组织、晶界特征及微观织构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N18合金板材在热轧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回复及局部动态再结晶,并产生了大量的小角度晶界及亚结构等缺陷,且热轧温度越高其再结晶晶核的密度越高,缺陷密度有所增加。再结晶退火过程中,N18合金板材的小角度晶界及亚结构等缺陷的密度随退火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但缺陷的密度仍较原板材高,说明其没有完全再结晶。热轧样品中观察到了{10 11}<10 12>压型孪生,说明压型孪生变形促进了N18合金热轧变形。再结晶退火过程中,N18合金板材的基面织构密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锥面织构的密度则变化不大。
戴训刘鸿王朋飞王莹赵文金
关键词:EBSD显微组织织构
N36锆合金热挤压管坯显微组织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谱仪(EDS)、扫描电镜(SEM)及其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附件,研究N36锆合金热挤压管坯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N36合金热挤压管坯晶粒组织沿挤压方向被拉长而形成长条状组织,且长条状组织间有大量较小的再结晶晶粒及亚晶界。挤压坯组织中析出相主要是β-Zr及少量的β-Nb和Zr-Fe-Nb相,呈较为均匀弥散分布的特征。
戴训刘鸿王朋飞王莹赵文金石明华
关键词:透射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显微组织
氮化铀粉末合成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氮化铀燃料制备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纯度高、烧结活性好的氮化铀粉末合成工艺技术。本文开展了以三碳酸铀酰胺(AUC)流程制备的高活性氧化铀粉末和高纯度的碳黑为主要原材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反应合成氮化铀粉末的工艺研究,初步考察了碳铀摩尔比、反应气氛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合成产物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碳铀摩尔比(2.3~2.4)以及反应制度可以制备出较高纯度的氮化铀粉末。
易伟代胜平沈保罗左国平谈先球彭倩王莹
关键词:氮化铀碳热还原合成工艺
高压直流等离子氮化温度对316L不锈钢显微组织和磨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用高压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方法对316LSS进行渗氮处理,研究了氮化温度对渗层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XRD衍射仪、光学显微镜、表面显微硬度计和带能谱仪(EDS)的扫描电镜(SEM)分别分析渗氮层的相组成、厚度和显微结构、表面硬度、N和Cr原子的浓度。结果表明:当氮化温度350℃≤T≤400℃时,氮化层为单一的S相;温度为480℃时,S相衍射峰消失,仅剩CrN相;氮化后获得约为5~9μm的渗层;渗层深度和表面显微硬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用环块式的方法评价磨损性能的结果表明:不锈钢表面的耐磨性提高一倍以上;未氮化的不锈钢主要存在粘着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等离子氮化的主要存在氧化磨损。
黎桂江彭倩李聪王莹高见王均沈保罗
关键词:显微组织
QPQ盐浴氮化17-4PH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采用X衍射和带能谱仪的扫描显微镜研究了17-4PH不锈钢QPQ(淬火-抛光-淬火)处理后渗层的显微组织和其中的C、N、O元素分布。结果表明:QPQ盐浴复合处理后可获得厚约60μm的渗层;表层为Fe3O4,亚表层为Fe2(N,C),最内层为CrN+αN扩展马氏体层。QPQ处理层的15~25μm范围内存在γ′-Fe4N,氧化物层和氮化物层的接触界面处会发生ξ-Fe2N1-x形核;氧浓度只在表面约3μm范围内具有最高值;N和C的浓度随深度增加在亚表面处先后出现峰值;除去表面的疏松氧化物层后,渗层的显微硬度随深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
黎桂江彭倩李聪王莹陈蜀源王均沈保罗
关键词:显微组织扫描电镜
热轧对N18合金板材显微组织及织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以我国自主开发的Zr-Sn-Nb系N18锆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配备在扫描电镜中的EBSD自动分析技术,研究了该合金板材在750℃、780℃、820℃下热轧过程中的晶粒组织、晶界特征及微织构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N18合金板材在热轧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回复及局部动态再结晶,并产生了大量的小角度晶界及亚结构等缺陷,且热轧温度越高其动态再结晶晶核的密度越高,缺陷密度有所增加。N18合金板材的织构类型主要为(0002)[12 10]和(0002)[10 10]基面织构以及(10 14)[12 10]锥面织构。热轧样品中观察到了(10 11)[1012]压型孪生,说明压型孪生变形促进了N18合金热轧变形。
戴训刘鸿王莹赵文金
关键词:EBSD显微组织织构
一种用于核动力反应堆燃料组件的锆基合金
本发明属于特种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动力反应堆燃料组件的锆基合金。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由下列成分组成:Sn:0.10-0.40,Nb:1.10-1.40,Fe:0.10-0.30,Cr:0.01-0.20或V...
杨忠波赵文金戴训蒋明忠陈亮王朋飞徐春容邱军王莹潘钱付易伟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