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南海第四纪颗石藻与古海洋学研究
- <正>近十年来,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钻孔和国际海洋全球变化(IMAGES)柱状样样品的分析,我们对南海第四纪颗石藻化石记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借此探讨了南海第四纪上层海水结构、初级生产力、海洋碳循环的变化以及东亚季风的...
- 刘传联苏翔梁丹金晓波王良喻文晔张洪瑞
- 文献传递
- 南海第四纪颗石藻与古海洋学研究
- 近十年来,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钻孔和国际海洋全球变化(IMAGES)柱状样样品的分析,我们对南海第四纪颗石藻化石记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借此探讨了南海第四纪上层海水结构、初级生产力、海洋碳循环的变化以及东亚季风的演变机...
- 刘传联苏翔梁丹金晓波王良喻文晔张洪瑞
-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南部千年尺度的古海洋学被引量:5
- 2008年
- 对南海南部MD05-2896柱状样22.8kaBP以来的深海沉积物进行了浮游有孔虫和颗石藻化石定量分析。通过转换函数、特定有孔虫属种含量及比值和颗石藻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等探讨了南海南部海水表层温度、上部水体结构、初级生产力以及碳酸盐溶解作用等变化趋势和周期性。结果表明:18kaBP以前及10kaBP以来,海水表层温度较高,碳酸盐溶解作用较强,温跃层营养跃层较深,初级生产力较低。18~10kaBP冰期时,海水表层温度最低,碳酸盐溶解作用变弱,营养跃层和温跃层变浅,初级生产力较高。频谱分析结果显示,22.8kaBP以来的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以类D/O事件的千年尺度周期为主,其中最主要的周期为1500年。
- 王良刘传联
- 关键词:颗石藻浮游有孔虫初级生产力
- 南海第四纪颗石藻与古海洋学研究
- 近十年来,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钻孔和国际海洋全球变化(IMAGES)柱状样样品的分析,我们对南海第四纪颗石藻化石记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借此探讨了南海第四纪上层海水结构、初级生产力、海洋碳循环的变化以及东亚季风的演变机...
- 刘传联苏翔梁丹金晓波王良喻文晔张洪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