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素琴
作品数:
3
被引量:2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张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封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郑淑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梁占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王素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出血热
2篇
电镜
2篇
粘膜
2篇
流行性
2篇
流行性出血热
2篇
口腔
2篇
口腔粘膜
2篇
病毒
2篇
出血
2篇
出血点
1篇
电镜观察
1篇
电镜研究
1篇
电子显微镜
1篇
乳鼠
1篇
套式
1篇
套式PCR
1篇
染病
1篇
显微镜
1篇
流行性出血热...
1篇
内流
机构
3篇
中国人民解放...
1篇
军事医学科学...
1篇
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3篇
封玫
3篇
王素琴
3篇
张琳
2篇
杨莉
2篇
江朝光
2篇
王素利
2篇
梁占峰
2篇
郑淑敏
1篇
游联璧
1篇
赵海璐
1篇
陈德蕙
传媒
1篇
中华病理学杂...
1篇
军医进修学院...
1篇
航空军医
年份
1篇
1997
2篇
1994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软腭粘膜出血点组织对乳鼠的致病性
1997年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软腭粘膜出血点组织对乳鼠的致病性。方法 2天~3天的近交系BALB/C乳鼠,脑内接种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软腭粘膜出血点组织悬液,导致急性发病死亡。结果 乳鼠剖检显示,发病乳鼠各器官呈明显微血管系统和实质组织病变;用套式PCR在乳鼠脑、肺及肾组织中检测到流行性出血热的RNA。结论 早期出血热患者软腭粘膜出血点组织中含有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对口腔软腭粘膜的侵袭力可能与病毒血症的轻重有关。
张琳
王素琴
封玫
梁占峰
郭勤志
郑淑敏
江朝光
陈德惠
关键词:
乳鼠
流行性出血热
套式PCR
人口腔粘膜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胶体金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994年
本研究利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5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口腔软腭标本于鳞状上皮细胞核旁、粗面内质网中、吞噬溶酶体内、细胞膜表面及细胞间隙内均观察到呈簇状、花环状、线形、串珠样排列或散在的经EHF病毒抗体标记的胶体金颗粒,有的胶体金颗粒附着在不同形态的病毒核壳衣表面,有的金颗粒标记在病毒晶格状结构上。而在5例阴性对照片上未见特异性胶体金颗粒。此结果首次证实了口腔鳞状上皮细胞也是EHF病毒侵袭的靶细胞。我们的发现给EHF病毒在宿主体内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研究部位。
王素琴
封玫
杨莉
梁占峰
王素利
郑淑敏
赵海璐
游联璧
张琳
关键词:
口腔粘膜
出血热病毒
电镜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患者口腔软腭粘膜出血点和感染病毒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2
1994年
此研究利用透射电镜在3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早期患者口腔软腭出血处粘膜鳞状上皮细胞及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内发现EHF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呈圆形、卵圆形,直径约100nm,具有双层脂质包膜,包膜表面的微突可辨。病毒包膜内核衣壳呈空心微丝样或呈致密微粒状,并在扩大的高尔基囊泡内见到正在发芽的病毒颗粒,直径约80nm。含病毒颗粒的感染细胞显示高尔基复合体增生扩大。上述病毒的形态与形态发生学特征符合布尼亚病毒科(FamilyBunyaviridae)的特点。另在软胯粘膜鳞状上皮细胞间和细胞内查见渗入和被吞噬的红细胞及其碎片。此结果首次应用电镜证实口腔软腭粘膜鳞状上皮细胞为宿主体内EHF病毒侵袭的靶细胞之一,同时找到了软腭粘膜出血的亚细胞形态学证据,使EHF发病机理的病毒直接侵袭学说得到验证。
王素琴
封玫
杨莉
江朝光
梁占峰
王素利
郑淑敏
索正河
张琳
陈德蕙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口腔粘膜
病毒
电子显微镜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