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作品数:75 被引量:220 H指数:7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政府博士后资助基金 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氧化锌纳米颗粒抗菌活性在医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7年 氧化锌纳米颗粒(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 O-NPS)是一种多功能性的新型无机材料,其颗粒大小约在1~100 nm。由于晶粒的细微化,其表面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具有高透明度、高分散性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对Zn O-NPS抗菌作用的深入研究,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该文针对Zn O-NPS的抗菌作用在医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与展望。 王靖宇 杜乐乐 王婷 王岩 王秀梅关键词:氧化锌纳米颗粒 抗菌活性 抗菌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癣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03年 王秀梅 高路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口腔扁平苔癣 维生素 血液流变学 疗效 案例式教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通过案例式教学,提高五年制口腔医学的教学质量及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将60名2010级口腔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案例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教学,通过成绩测试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科教学中案例式教学模式优于传统式教学模式。 王秀梅 曹潇方 谢晓华 韩晶莹 黄文杰关键词:口腔 案例式教学 传统式教学 NEP1-40/PLGA对大鼠面神经损伤的修复效果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究神经生长抑制因子胞外肽残基1-40(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 extracellular peptide residues1-40,NEP1-40)联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明胶电纺纤维膜对大鼠面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获得单位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108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每组27只。即假手术组、对照组、PLGA组、NEP1-40+PLGA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建立面神经断裂后缝合损伤模型,对照组不作进一步处理,PLGA组采用PLGA膜包裹支持,NEP1-40+PLGA组在采用PLGA膜包裹支持基础上即刻局部注射NEP1-40(5μg/μL)10μL,单次。实验采用面神经功能检查、电生理学检测、透射电镜观察、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髓鞘标记物S100β和轴突标记物β3-tubulin,在术后2、4、8周对大鼠损伤面神经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8周时面神经功能评分NEP1-40+PLGA组优于对照组和PLGA组(P <0.001),面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电生理检测受损面神经损伤处神经动作电位NEP1-40+PLGA组波幅高于对照组和PLGA组(P <0.001),但动作电位潜伏期与传导速度结果各组间无明显差距(P> 0.05)。2、4、8周时透射电镜观察面神经损伤处横截面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髓鞘厚度NEP1-40+PLGA组高于其他组(P <0.05);HE染色观察到8周时对照组面神经部分恢复但整体观细胞分布不均且与周围组织界限略显模糊,NEP1-40+PLGA组细胞分布相对较为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较为清晰。2、4、8周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面神经损伤处横截面NEP1-40提高了神经标记物S100β和β3-tubulin的表达,尤其是β3-tubulin已接近正常水平(P> 0.05)。结论 NEP1-40有利于损伤部位新生髓鞘及轴突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受损面神经修复再生,加速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薛冰 席花蕾 姚丽红 徐婉秋 许晓航 林松 朴贵妍 王秀梅关键词:面神经 神经生长抑制因子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轴突再生 人工唾液和乳酸对钛合金卡环疲劳强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人工唾液和乳酸对钛合金卡环疲劳强度的影响。方法:用成品卡环蜡型制作钛合金卡环15个,分为3组,分别在空气中、人工唾液和乳酸溶液中进行测试,初始载荷强度和疲劳失效前的载荷循环次数被自动记录。疲劳裂纹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钛合金卡环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初始载荷强度无差异(P>0.05)。在空气中的循环次数最高,在乳酸溶液中的循环次数最低。SPSS软件分析表明3组之间的疲劳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结果表明人工唾液和乳酸溶液均使钛合金卡环的疲劳强度下降。 王秀梅 谢伟丽 李艳琳 樊久铭 谢天卉关键词:钛合金 卡环 黄芪多糖对口腔扁平苔藓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以LPS刺激HaCaT细胞建立体外OLP炎症模型,再以APS处理HaCaT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连技术检测核因子-κBP65(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appa B,NF-κBp65)、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表达情况;以MTT实验检测其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在体外OLP炎症模型中,NF-κBP65、TLR-4、TNF-α、IL-1β、IL-6 mRNA表达量明显下调,TLR-4及IL-1β的mRNA在6 h时表达最低,NF-κBP65、TNF-α、IL-6的mRNA在24h时表达最低(P<0.001);25 mg/L APS作用24 h对细胞的生长抑制最明显。结论 APS可能通过抑制TLR-4的激活,调控NF-κB的表达,也可能通过其他信号途径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最终减轻OLP炎症反应与黏膜损伤。 马田田 刘瑞金 傅淞滨 王秀梅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 黄芪多糖 免疫调节作用 BMP2和BMP4对牙釉质基质蛋白酶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BMP2和BMP4对小鼠ALC(ameloblast-lineage cell)内牙釉质基质蛋白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0(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0,MMP20)和激肽释放酶4(kallikrein 4,KLK4)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在ALC细胞系中加入BMP2和BMP4重组蛋白,利用免疫印迹实验和荧光定量PCR检测BMP通路信号分子和牙釉质基质蛋白酶的表达变化。同期,在另一组ALC细胞系中加入BMP通路抑制剂(Dorsomorphin),检测牙釉质基质蛋白酶的表达情况。结果在BMP2和BMP4蛋白的作用下,ALC细胞中BMP通路的经典通路(Smad1/5/8)和非经典通路(p38)的表达显著增强,同时MMP20和KLK4的基因表达也有明显上调。同期添加Dorsomorphin的ALC细胞中BMP通路的经典通路的表达明显下降,而非经典通路的表达变化不大,同时MMP20和KLK4的基因表达也有明显的下调趋势。在另一组实验中添加BMP抑制剂的处理组则表现出MMP20和KLK4蛋白表达的下调,而使用BMP2和BMP4对抑制剂组进行处理的挽救组则表现出MMP20和KLK4蛋白水平的明显恢复。结论BMP2和BMP4可以通过影响BMP信号经典通路调节牙釉质形成过程中牙釉质基质蛋白酶的表达。 刘向晖 耿硕硕 吴迪 李莹 罗晓娜 许莹莹 袁浩泽 王秀梅 谢晓华关键词:BMP2 BMP4 PKCθ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2年 PKCθ是一种不依赖Ca2+激活的nPKC亚型之一,主要在T细胞、骨骼肌细胞和造血系统中表达。它是抗原刺激T细胞后唯一转位于免疫突触的PKC亚型,通过参与胞内信号转导进而调控T细胞的活化和存活以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此外,PKCθ在不同的组织中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PKCθ参与骨骼肌内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调控,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联;PKCθ与血小板的激活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年来PKCθ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许野 葛娅娜 靳慧 朱兰兰 王秀梅关键词:PKCΘ T细胞活化 肿瘤 胰岛素抵抗 血小板激活 PLCE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磷脂酶Cε1(phospholipase C epsilon-1,PLCE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LCE1在83例OSCC组织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PLCE1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O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PLCE1在OSCC组织与口腔正常黏膜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53.01%和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LCE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无相关性,而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临床分期、N分期有密切关系。单变量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LCE1、T分期、N分期是影响OSCC预后的因素,双变量分析显示PLCE1是其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LCE1过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OSCC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李晓岑 王婷 王岩 王秀梅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 总生存率 上皮条件性敲除Bmp2和Bmp4对小鼠牙根长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在上皮组织中条件性敲除Bmp2和Bmp4基因对小鼠牙根发育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牙根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前期基础。方法:利用Jackson Laboratory推荐的引物,对鼠尾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小鼠基因型。取出小鼠下颌骨组织,经过相应处理后,进行石蜡包埋,用于HE染色。在牙根发育早期过程中比较Bmp2和Bmp4基因敲除组(double gene knockout,DcKO)与同源对照组(control,Con)小鼠的上皮根鞘(hertwig's epithelial root sheath,HERS)和根部成牙本质细胞的形态差异,在牙根发育完成后经小动物高清X线观察两组小鼠牙根状况。结果:出生后0 d,两组小鼠牙根尚未发育;出生后7 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根部成牙本质细胞极化更差;出生后14 d,DcKO小鼠的HERS组织比Con组断裂程度低。牙根发育完成后,21 d和28 d的X线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牙根比对照组短,根部髓腔比对照组小鼠大。结论:Bmp2和Bmp4基因参与小鼠牙根发育,Bmp2和Bmp4基因缺失可导致DcKO组小鼠的牙根变短。 耿硕硕 刘昕 郭守利 李莹 关雪 王秀梅 谢晓华关键词:BMP2 BMP4 小鼠 牙根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