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玲燕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乳糖
  • 3篇Α-半乳糖苷...
  • 3篇半乳糖苷酶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血型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干细胞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红细胞
  • 2篇红细胞血型
  • 2篇干细胞
  • 2篇癌干细胞
  • 2篇白质
  • 2篇半乳糖
  • 2篇纯化
  • 2篇纯化方法
  • 2篇脆弱类杆菌

机构

  • 9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9篇王玲燕
  • 8篇宫锋
  • 8篇金泗虎
  • 8篇高红伟
  • 8篇李素波
  • 6篇鲍国强
  • 4篇季守平
  • 4篇王颖丽
  • 4篇虞立霞
  • 4篇檀英霞
  • 1篇徐丽娟
  • 1篇卞修武
  • 1篇郁成雨
  • 1篇王斌
  • 1篇章扬培
  • 1篇张丽
  • 1篇马清华

传媒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α-半乳糖苷酶及其表达、纯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α-半乳糖苷酶及其表达、纯化方法。该α-半乳糖苷酶由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表示,由脆弱类杆菌(Bacteriodes fragilis)ATCC25285的重组基因组DNA序列SEQ ID NO...
宫锋王玲燕高红伟鲍国强金泗虎李素波季守平檀英霞虞立霞王颖丽
肝素酶基因可变剪接体的克隆及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克隆肝素酶基因的可变剪接体并测序。方法:根据人肝素酶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扩增肝素酶基因的可变剪接体,构建至pGEM-T Easy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获得了肝素酶基因的3种可变剪接体形式,即5号外显子缺失可变剪接体、6号外显子缺失可变剪接体、5和6号外显子缺失可变剪接体,其中后2种可变剪接体尚未报道。结论:克隆了肝素酶基因的3种可变剪接体,有助于研究各种肝素酶可变剪接体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金泗虎虞立霞高红伟李素波王玲燕鲍国强宫锋
关键词:肝素酶克隆
利用新型α-半乳糖苷酶进行B→O血型改造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利用原核生物来源的α-半乳糖苷酶进行B→O血型改造研究。方法应用PCR的方法从脆弱类杆菌(Bacteriodes fragilis)中克隆了新型α-半乳糖苷酶基因,构建原核生物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α-半乳糖苷酶的胞内可溶性表达,应用重组酶的上清液进行B型红细胞(RBC)初步酶解试验。结果重组酶分子量约为64.6 kD,超声破碎的菌液上清中的酶活力约为2 U/ml。在26℃及pH 6.8的等渗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体系中2,h内完全酶解200μl B型RBC需要30μl的上清液,酶解后的B型RBC与抗-B和抗-A单克隆抗体不凝集,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酶解后B型RBC的血型抗原呈现O型特征。结论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可以有效的将B型RBC转变为O型RBC。
王玲燕高红伟金泗虎李素波虞立霞鲍国强宫锋
关键词:Α-半乳糖苷酶B抗原
一种α-半乳糖苷酶及其表达、纯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α-半乳糖苷酶及其表达、纯化方法。该α-半乳糖苷酶由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表示,由脆弱类杆菌(Bacteriodes fragilis)ATCC25285的重组基因组DNA序列SEQ ID NO...
宫锋王玲燕高红伟鲍国强金泗虎李素波季守平檀英霞虞立霞王颖丽
文献传递
NK细胞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免疫编辑作用及机制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虽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快速发展,但是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高转移性乳腺癌在当前依然是不治之症。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肿瘤的认识揭开了新的篇章。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
王玲燕
关键词:乳腺癌干细胞免疫编辑NK细胞NKG2D流式细胞术
文献传递
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的流式分选及其肿瘤干细胞特性的初步鉴定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表面标志分选法富集乳腺癌干细胞,并初步鉴定其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术从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分选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并进行干细胞比例分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比较分选获得的细胞和对照细胞的干性和分化标记物Oct-4、SOX-2、CK-18和α-SMA的表达状态。结果:分选获得的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阳性比例达90%以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CD44+CD24-/low细胞亚群比non-CD44+CD24-/low细胞亚群高表达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SOX-2,低表达分化因子CK-18、α-SMA;体外实验表明,CD44+CD24-/low细胞亚群具有更强的成球生长能力,并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结论:CD44+CD24-/low表面标记物分选的方法可以富集高纯度的乳腺癌干细胞,且呈现干性因子Oct-4和SOX-2高表达。
王玲燕王斌马清华金泗虎高红伟李素波卞修武宫锋
关键词:乳腺癌干细胞
原核基因工程制备新型重组α-半乳糖苷酶应用于人B→O血型改造的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脆弱类杆菌来源的新型α-半乳糖苷酶并将其应用于人B→O血型改造。在获得了能够表达细菌α-半乳糖苷酶工程菌株的基础上,从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两个方面对工程菌株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获得细菌α-半乳糖苷酶的最佳可溶性表达条件;超声上清经过阳离子交换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进行纯化。利用纯化后的α-半乳糖苷酶在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处理B型红细胞2小时,制备O型红细胞。结果表明细菌α-半乳糖苷酶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37℃、起始D600为0.8,IPTG浓度为0.1 mmol/L,诱导时间为2小时。纯化后α-半乳糖苷酶的纯度为电泳纯,比活由纯化前的0.42 U/mg提高到了2.1 U/mg。该酶在26℃、接近中性的pH条件(6.8)下经2小时可将B型红细胞改造成O型红细胞,需要的酶量为225μg/ml红细胞。结论:建立了重组细菌α-半乳糖苷酶的表达纯化工艺,制备的重组α-半乳糖苷酶可有效地将B型红细胞改造成O型红细胞,为B→O血型改造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酶。
高红伟李素波鲍国强檀英霞王玲燕金泗虎王颖丽季守平宫锋
重组血型改造工具酶稳定性的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血型改造工具酶,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以酶解B型红细胞的活性和纯度作为主要检测指标,考察重组α-半乳糖苷酶的热稳定性。重组α-半乳糖苷酶在70℃条件下保存1d,37℃保存60d,室温、4、-20、-70℃分别保存6个月,定期取样观察样品的外观,检测样品的pH值、纯度、酶活性,并进行无菌试验;为确保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对4℃保存的样品进行了长达3年的观察。结果重组α-半乳糖苷酶在70℃保存1d后失活,37℃保存2个月后活性降低了11.5%,室温保存6个月后活性降低了19%,-70℃保存6个月后活性降低了13%,4℃、-20℃保存的样品6个月内各项指标均正常,均未见蛋白明显降解,蛋白活性保持稳定。4℃保存3年的样品酶活性保持稳定,可按原剂量在26℃,2h内成功地将B型红细胞改造成O型红细胞。结论重组α-半乳糖苷酶对热不稳定,应保存4℃或-20℃,在此条件下,有效期至少2年,能满足常规临床要求。
高红伟金泗虎王玲燕李素波檀英霞鲍国强徐丽娟章扬培宫锋
关键词:稳定性活性测定
重组α-N-乙酰半乳糖胺酶工程菌菌种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重组α-N-乙酰半乳糖胺酶工程菌菌种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在有选择压力(AMP+)条件下,将重组a-N-乙酰半乳糖胺酶工程菌菌株在LB固体培养基上采用划线法连续传60代,每隔20代取样保存菌种,最后同时进行菌体形态、生长速度和抗生素抗性、质粒稳定性、限制酶切图谱、测序、表达量和酶活力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第0、20、40、60代菌的菌体形态、生长速度和抗生素抗性等与原代菌株无明显差异;LB固体培养基上传60代后质粒稳定性接近100%;DNA测序未见α-N-乙酰半乳糖胺酶基因变异;SDS-PAGE图谱显示,α-NAG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重组α-NAGA能与抗His的单抗特异结合。结论α-N-乙酰半乳糖胺酶重组质粒pET22b-α-NAGA在工程菌株中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高红伟李素波金泗虎王玲燕王颖丽张丽郁成雨季守平宫锋
关键词:传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