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儿童
  • 3篇急性
  • 3篇肺炎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重症肺炎
  • 2篇小儿
  • 2篇疗效
  • 2篇流感
  • 1篇毒性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血白细胞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盐酸纳美芬
  • 1篇药性分析
  • 1篇诱导分化
  • 1篇诊断及临床意...
  • 1篇症状

机构

  • 14篇河南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湖南省儿童医...

作者

  • 14篇王海磊
  • 3篇汪奇伟
  • 2篇戴颖
  • 2篇朱凤莲
  • 2篇何书
  • 1篇娄春艳
  • 1篇邱瑜
  • 1篇高杰
  • 1篇李英
  • 1篇高超
  • 1篇商亚敏
  • 1篇张韬

传媒

  • 2篇河南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MP特异性抗体,对80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观察组)及80例正常对照病例(对照组)进行MP-Ab检测。结果:观察组中15例(18.75%)血清学检测符合急性感染诊断标准,而对照组中阳性仅为1例,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有关,MP感染可能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之一。
戴颖汪奇伟何书王海磊
大黄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肠道保护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黄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肠道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小儿重症肺炎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内服大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7%(23/30).对照组有效率为50%(15/30),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治疗组(8/30)占27%;对照组(16/30)占57%.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存活26例,生存率86.7%,对照组存活20例,生存率66.7%(P>0.05)。结论:大黄对肠道屏障保护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是行之有效的,可以防止病情向MODS演变及降低病死率。
戴颖王海磊何书汪奇伟高超张韬
关键词:重症肺炎肠道屏障多器官功能障碍
2007~2010年儿童过敏性紫癜89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HSP合并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HSP患儿89例的临床资料,评估HSP合并肾损害的高危因素。结果:89例HSP合并肾损害36例(40.45%)。单因素分析显示腹痛、持续皮疹、消化道出血与HSP并肾损害有相关性。结论:腹痛、持续皮疹、消化道出血可能是HSP并发肾损害高危因素,应早期采取积极治疗措施,防止肾损害的发生。
王海磊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流行病学儿童
儿科患者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医院儿科患者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情况并对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为控制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发生及临床合理选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4年住院患儿的送检标本,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并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流感嗜血杆菌的药敏试验,测定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从临床分离株中提取耐药基因进行PCR扩增,然后将扩增的TEM基因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共分离311株流感嗜血杆菌,对四环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依次为37.94%、33.76%、17.68%、14.79%、13.83%、8.68%、8.68%、7.72%、6.75%和0%。PCR检测110株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72株TEM基因阳性,阳性率为65.45%;24株ROB基因阳性,阳性率为21.82%。其余14株均未检测到耐药基因。TEM基因扩增产物大小为421bp,ROB基因扩增产物大小为334bp。结论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仅对亚胺培南敏感,因此应在避免菌株对此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基础上及时开发新药。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携带的耐药基因仍以TEM为主要类型,控制此基因的位点突变具有重要意义。
王海磊马娜娄春艳
关键词:儿科患者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耐药基因耐药性
小儿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被引量:1
2016年
背景:以往相关报道大多为成人或者动物骨髓间质干细胞,关于儿童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定向分化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探讨儿童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细胞的能力。方法:取传12代儿童骨髓间质干细胞,加入预诱导液(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及1 mmol/Lβ-巯基乙醇的DMEM培养液)、诱导液(含2%二甲基亚砜及150μmol/L丁基羟基茴香醚的DMEM培养液)进行定向诱导分化。诱导后30 min,7 d,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神经丝蛋白β-tublinⅢ的表达,诱导后0,5.5,6 d,RT-PCR检测nestin m 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经二甲基亚砜、丁基羟基茴香醚联合诱导之后,细胞胞体逐渐收缩为锥形和多角形、类圆形,胞体伸出突起并逐渐延长为细丝状。联合诱导至第6天,相邻细胞突起发生交互,形成网状;(2)诱导30 min后,nestin抗原表达呈阳性,诱导7 d后,β-tublinⅢ表达呈阳性;(3)诱导开始时(0 h)未出现nestin mRNA表达,诱导5.5 h时nestin mRNA表达呈阳性,诱导6 d时不再表达;(4)结果表明,小儿骨髓间质干细胞经二甲基亚砜、丁基羟基茴香醚体外联合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元细胞。
李英高杰商亚敏汪奇伟王海磊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诱导
2018年开封市儿童甲型流感临床特点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甲型流感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2月320例甲型流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320例甲型流感患儿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者57例,占总人数的17.81%;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9例,占总人数的2.81%;热性惊厥47例,占总人数的14.68%;中毒性脑病1例,占总人数的0.31%。结论甲型流感患儿多数病情稳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者比例较少,预后也相对较好,但对危重患儿的早期识别也至关重要。
马娜张涛王海磊郝建华
关键词:儿童甲型流感中枢神经系统
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重症手足口病危重症转化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重症手足口病危重症转化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指导临床治疗。方法2015年4月至10月份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17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常规治疗组(空白组)130例,常规治疗+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小剂量组)154例,常规治疗+冲击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量组)133例。小剂量组给予常规治疗+甲基强的松龙2mg/(kg·d),静脉滴注,12 h给药1次,病情稳定后减量或停用,疗程为3~4d。冲击量甲强龙组给予常规治疗+甲基强的松龙20mg/(kg·d),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渐减量。对三组患儿神经系统受损情况,转入ICU及其转入原因,体温降至正常的天数,精神恢复天数,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量组患儿转为危重症患者人数均高于小剂量组、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冲击量甲基强的松龙明显增加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重症转化率,甲基强的松龙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病情并没有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马娜朱凤莲陈莉王海磊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转归
血清降钙素原对儿童发热性疾病的诊断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方法:以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儿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50例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出院时的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检测其外周血WBC、血清PCT及CRP,并与对照组40例非发热性疾病患儿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及对照组患儿WBC数分别为(16.37±4.60)×109/L、(11.62±5.13)×109/L、(7.09±1.88)×109/L;CRPm值分别为(18.07±10.67)mg/L、(8.23±2.49)mg/L、(5.01±2.84)mg/L;PCT值分别为(2.54±2.24)μg/L、(0.11±0.05)μg/L、(0.09±0.05)μg/L。细菌感染组外周血WBC、血清PCT及CRP均明显升高,非细菌感染组外周血WBC轻度升高,血清PCT及CRP均无明显升高。结论:联合应用外周血WBC、血清PCT及CRP对儿童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抗生素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王海磊马娜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发热
1例儿童急性三氯异氰尿酸中毒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三氯异氰尿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征,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l例儿童急性三氯异氰尿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过程。结果患儿男,3岁5个月,误服三氯异氰尿酸9 h。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呕吐、昏迷、抽搐、呼吸急促等;患儿在15~20 h后呕吐、抽搐缓解,并伴有急性肺水肿、电解质紊乱。经救治后患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8 h后复查肝功能、心肌酶明显好转,7 d后治愈出院。结论本病例患儿急性三氯异氰尿酸中毒是以呕吐、昏迷、抽搐、呼吸急促、急性肺水肿、电解质紊乱为主要特征,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马娜王海磊邱瑜
关键词:三氯异氰尿酸急性中毒儿童
122例急性腹泻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腹泻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122例急性腹泻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22例急性腹泻合并惊厥患儿多数在3岁以内,占总例数的95.08%。66例患儿在腹泻第1天出现惊厥发作,占总例数的54.10%;28例患儿在腹泻第2天出现惊厥发作,占总例数的22.95%;38例患儿在腹泻第3~5天出现惊厥发作;平均出现在(43.2±33.6)h。惊厥持续时间多在5 min以内;发作次数多数在2次以下。平均住院日(7.0±3.5)d。临床诊断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52例,占总例数的42.62%;热性惊厥36例,占总例数的29.51%;病毒性脑炎8例,中毒性脑病6例,癫痫20例。其中惊厥持续状态患儿8例,占总例数的6.56%。结论急性腹泻合并惊厥的患儿病因多样,BICE及热性惊厥最为多见,病毒性脑炎及感染性腹泻合并中毒性脑病也需警惕,多次无热惊厥者还需考虑癫痫。
马娜朱凤莲王海磊王富明
关键词:急性腹泻惊厥婴幼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