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G_z重复暴露对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观察高+Gz重复暴露后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0 Gz暴露组。+Gz暴露组的大鼠暴露于+10 Gz/45 s,共暴露5次,中间间隔5 min。分别于+Gz暴露后不同时间灌注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Gz暴露后1 d、2 d,顶叶皮层、海马GFA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多(P<0.05),以弱阳性细小型为主;暴露后4 d、6 d,顶叶皮层、海马GFA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进一步增多(P<0.01),以中等阳性细胞为主,肥大的GFAP增多。结论重复暴露+10 Gz/45 s可引起大鼠顶叶皮层、海马GFAP表达显著增加。
- 王海松孙喜庆曹新生卫晓阳耿捷吴燕红
- 关键词:加速度免疫组织化学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 推拉动作对大鼠脑GFA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推拉动作后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Gz暴露组、推拉动作组,分别于暴露后不同时间灌注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10Gz暴露后6h,顶叶皮层、海马、丘脑可见GFAP呈中等强度的阳性反应,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多为中等阳性细小型;暴露后1d、2d、4d和6d,GFAP阳性反应程度进一步增强,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增多。推拉动作组暴露后各时间点,顶叶皮层、海马、丘脑GFAP呈较强的阳性反应,阳性细胞数较+10Gz暴露组显著增多(P<0.01),以强阳性肥大型为主。结论+10Gz/3min暴露可引起大鼠顶叶皮层、海马、丘脑GFAP表达显著增加,而推拉动作组比+10Gz暴露组引起脑组织GFAP的表达增加更明显。
- 王海松孙喜庆曹新生卫晓阳王永春耿捷
- 关键词:加速度免疫组织化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下体负压联合旋转床模拟推拉效应的心率变化特征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建立下体负压联合旋转床模拟推拉效应的方法,观察不同预先-Gz作用后Gz时心率反应的变化特征。方法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利用旋转床或联合下体负压随机暴露于预先0°(0Gz)、-30°(-0.5Gz)和-90°(-1Gz),分析在模拟推拉动作时-Gz或0Gz、"拉"时相及与单纯+1Gz时相同时间段的平均心率,比较在不同倾斜角度即不同预先-Gz作用或联合下体负压模拟推拉动作时"拉"时相的心率反应。结果利用旋转床模拟推拉动作时,在"推"时相即头低位时心率显著降低,随倾斜角度的增大降低更加显著,"拉"时相的心率随预先倾斜角度增大回升更明显。下体负压联合旋转床模拟推拉动作时,心率变化与单纯旋转床模拟推拉动作时基本一致。后者在"拉"时相与单纯+1Gz作用时相比心率变化更大,提示心率回升更加缓慢。结论旋转床或联合下体负压可以模拟推拉效应,其心率反应随预先-Gz值的增大在"拉"时相回升明显,并且受随后模拟+Gz负荷大小的影响。
- 杨长斌孙喜庆耿捷王永春周瑛王攀王海松
- 关键词:加速度心率下身负压旋转床
- 旋转床模拟推拉效应时心脏泵血功能变化特征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利用旋转床模拟推拉效应(PPE)的方法观察人体心脏泵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对推拉效应发生的可能机理进行深入探讨。方法8名健康男性被试者,随机在旋转床上进行3次+90°头高位(HUT)30s和头低位(HDT)15s体位转换以模拟推拉效应,其中头低位角度分别为0°、-30°、-90°,测定心率(HR)、基础阻抗(Z0)、每搏量(SV)及心输出量(CO)等生理指标。结果1)随着头低位角度(-Gz值)的增大,Z0在推拉动作“推”阶段和“拉”阶段时降低的程度亦增大;2)随着头低位角度的增大,SV、CO在“推”和“拉”阶段时亦增大;3)随着预先-Gz值的增大,HR在“推”阶段降低的程度越大,“拉”阶段时回升水平越高,但仍然低于对照水平。结论推拉效应“拉”时相时,SV、CO升高,HR降低,并随着预先头低位角度增大而变化增大,提示外周血管的收缩或舒张活动可能在PPE发生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耿捷孙喜庆杨长斌王永春吴燕红王海松
- 关键词:旋转床心率心功能每搏量心输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