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敏光

作品数:2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篇老子
  • 9篇哲学
  • 8篇个体性
  • 7篇《老子》
  • 4篇哲学视域
  • 3篇道家
  • 3篇引论
  • 3篇文化
  • 3篇西方哲学
  • 3篇近代西方哲学
  • 2篇大学生
  • 2篇大学生思想
  • 2篇大学生思想政...
  • 2篇大学生思想政...
  • 2篇德论
  • 2篇学生思想政治...
  • 2篇政治
  • 2篇政治教育
  • 2篇治教
  • 2篇释读

机构

  • 13篇洛阳师范学院
  • 7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家杂...

作者

  • 24篇王敏光
  • 1篇惠红丽
  • 1篇赵立庆

传媒

  • 3篇社会科学家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哲学研究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长江论坛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 1篇湖南行政学院...
  • 1篇美与时代(美...

年份

  • 6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的"有""无"
王敏光
区域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河洛区域文化为例被引量:3
2008年
区域文化能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宝库和智力支持,不仅在于其历史内涵的深度、影响力的强度,还在于它对于人才成长可资借鉴的价值。河洛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营养。
王敏光
关键词:区域文化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道”、“有”、“无”源流考辨被引量:2
2013年
从字源上考察,"道"原初内涵为道路,后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道"的概念、范畴群,并在哲学层面有了天道与人道之关联。"有"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有"意识之诞生最早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是为持有、拥有,后发展为存在、存有。"无"意识之出现晚于"有","无"在字形与义理上均与"亡"、"無"、"舞"有密切联系,"无"之本义是指事物或现象"没有"或"不存在"。从字形与意旨两方面剖析"道"、"有"、"无",显示出它们在源头上就具有密切关联性。
王敏光
关键词:源流
《老子》“无为”论探本被引量:1
2011年
"为"始初的含义是指个人在做事时的意向、动机,以及因而产生的支配行为的目的。《老子》论证了"无为"与"道"、"自然"的密切关联,从中可知"无为"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无所事事,而是既有所肯定,又有所否定的结合体,主要是指顺自然而为、不妄为,天地万物都依"道"而为,没有多余的人为因素加入。而"有为"则是以"正言若反"的方式出现,是《老子》"无为"思想展开的一个环节。
王敏光
关键词:有为
论《老子》的“有”“无”
“有”、“无”在源头上就存在理论关联,经过老子的哲学提升后,与“道”共同成为《老子》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而“有”、“无”在《老子》哲学中展开、落实为:“有为”与“无为”、“有德”与“无德”、“有名”与“无名”等一系列两...
王敏光
关键词:《老子》中国哲学哲学思想
文献传递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介入探析被引量:8
2007年
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充实和补充。文章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方式、原则三个方面重点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力求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及综合素质有所裨益。
王敏光惠红丽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高等教育
人的发现——近代西方哲学经验视域下个体性之觉醒与高扬被引量:1
2012年
人是近代西方哲学阐释的主题,从经验视角确立个体性原则是近代西方哲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开启了近代西方哲学从经验视角关怀人的端绪;霍布斯认为在经验基础上设立社会契约,是个体自由与权力之最佳实现方式;休谟认为对人的研究是一切科学之根底,从源流上确立了个体的基础性地位。
王敏光
关键词:个体性
“自然个体”视角下老子“德”论探微被引量:1
2016年
老子对德的创新性解释是基于视人为"自然个体"的基础之上的。老子通过阐发道展现了德的特殊性与丰富性,使得落实在不同区域与层面中的德之内涵变得丰富起来。在道的落实过程中,老子逐步展现出德在其哲学思想中的特殊地位。在老子看来,一般自然个体只有祛除过多物欲,才能回归大道,而回归的具体途径体现为虚、静、啬等,此意在从德的角度实现德与大道合一。
王敏光
论老子对人“自然性”的发现——基于“自然个体”的视角被引量:2
2016年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次把人视为独立的自然性个体存在,并对体道层面与实践层面的自然个体分别予以了考察。在老子看来,人作为独立的自然个体在应然状态上当是自然与无为的。对于如何合理定位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老子开出了与儒、墨、法等诸家不同的道路,他更重视个体及其价值,并提出了自然个体在先、无自然个体无法谈及群体的思想。
王敏光
关键词:老子
个体性至上:先秦道家文化观的一种释读被引量:1
2013年
在先秦思想文化视阈中,道家思想文化不同于儒、墨、法等家以群体性文化为主导。老子思想文化之特征在于其凸显"人"的自然个体性方面,在此基础上,老子第一次高扬"人"在天地间之地位。杨朱在先秦道家文化中是承上启下之代表人物,杨朱对"人"的重视展现为生命个体性文化观。庄子作为先秦道家之集大成者,全面显示了"人"作为精神性存在之向度特征。因此,个体性至上是先秦道家文化观之根本特征。
王敏光
关键词:个体自我先秦道家文化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