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怀义

作品数:46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17篇哲学宗教
  • 3篇艺术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神话
  • 15篇意象
  • 12篇审美
  • 9篇美意
  • 8篇神话意象
  • 8篇美学
  • 6篇中国神话
  • 5篇实践存在论
  • 5篇实践存在论美...
  • 5篇存在论美学
  • 4篇意蕴
  • 4篇审美意识
  • 4篇审美意象
  • 4篇思维
  • 4篇思维方式
  • 4篇美学研究
  • 3篇神话思维
  • 3篇诗学
  • 3篇存在论
  • 2篇心理

机构

  • 29篇江苏师范大学
  • 1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1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苏州大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作者

  • 44篇王怀义
  • 3篇朱志荣
  • 1篇岳峰
  • 1篇廖明君
  • 1篇沈海牧
  • 1篇许艳
  • 1篇许燕

传媒

  • 10篇民族艺术
  • 4篇红楼梦学刊
  • 3篇内蒙古社会科...
  • 3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文学评论
  • 2篇美与时代(美...
  • 2篇中国美学研究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杜甫研究学刊
  • 1篇北京舞蹈学院...
  • 1篇艺术探索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艺术评论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审美意识研究的基本类型被引量:3
2016年
当代以来的审美意识研究存在外在化倾向,并演变为风格造型研究或器物研究。应从审美意识的根本属性出发引入存在论视域,建立审美意识研究的基本范式。审美意识的生成过程、基本性质和存在方式决定了审美意识研究的类型。审美意识研究在逻辑层面可分为形式研究、特质研究和心理研究等三种基本类型,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应将三者结合起来,揭示、阐发研究对象所蕴含的审美意识的独特性,即审美意识对主体生存的心理本体价值。在此基础上展开中国审美意识史研究,概括、提炼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独特价值,实现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更新,为重建时代审美精神提供新资源。
王怀义
关键词:审美意识特质研究心理研究
论神话意象意蕴衍生的基本类型
2012年
神话意象的意蕴衍生可分为整体性意蕴衍生和个体性意蕴衍生两种基本类型。整体性意蕴衍生是神话意象与特定历史情境相结合的结果,体现出社会群体的认知、情趣和理想;个体性意蕴衍生既有单个神话意象意蕴发生衍生的情况,也有作为个体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等对神话意象进行再创作进而形成的意蕴衍生。这两种类型相互交织、共同发展,构成了神话意象意蕴衍生的基本模式。
王怀义
关键词:神话意象象意个体性历史情境社会群体再创作
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设的突破性成果——评“实践存在论美学”丛书被引量:1
2009年
最近,朱立元、朱志荣教授等主编并列入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实践存在论美学”丛书,已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完成出版。这套丛书共推出五本,分别是朱立元教授的《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朱志荣教授等的《从实践美学到实践存在论美学》、寇鹏程副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存在根基与实践美学》、刘泽民教授的《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以及刘旭光副教授的《实践存在论的艺术哲学》。
沈海牧王怀义
关键词:实践存在论美学美学理论出版规划
杨春时美学体系的内在矛盾
2008年
杨春时先生的超越美学是当今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的主要代表。在杨春时看来,实践美学是启蒙性质的主体性美学,不能解决审美作为自由活动和真理的体验何以可能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主体间性美学。在具体的建构方面,杨春时以反思—超越的现代性代替启蒙现代性、以生存本体论代替实践本体论、以主体间性代替主体性,全面建构了超越美学的理论体系。这样,反思—超越、生存本体论、主体间性就成了理解其理论体系的关键所在。但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杨春时美学体系中是不严谨、甚至混乱的,由此造成了其美学体系的内部矛盾,消解了自身的价值。
王怀义
关键词:生存本体论主体间性
凤凰之鸣:乐教传统的神话起源被引量:2
2013年
以"凤凰之鸣"为代表的音乐神话是中国乐教传统得以形成的神话基础。在最初阶段,女娲(伏羲、黄帝等)以凤鸟的身型和鸣叫声制作琴、瑟、箫、笙等乐器的神话,反映出人们对音乐的制作、欣赏和运用开始从自发向自觉方向发展。至夔为乐正时,以凤凰之鸣为代表的音乐被正式纳入国家意识形态体系并占据核心位置,成为国家政治、伦理、宗教和个体生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凤凰之鸣"成为政治和谐的重要表征。音乐在和谐天人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的作用最终确定。
王怀义
审美意象结构研究
审美意象结构研究以“意”“象”结构关系为基础,以主体的情感体验为核心,以审美意象内外结构的互动关系及其本质特性为研究主体,深入探寻审美意象结构的本体性质及其表现形态,在开放互动的理论架构中对审美意象结构的相关问题进行创造...
王怀义
关键词:审美意象情感体验审美空间
文献传递
存在与认识:审美的根基到底在哪里——与李志宏、刘洋二先生商榷被引量:2
2013年
在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践存在论美学是一种重要的本体论探索。一些不同意实践存在论美学观点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商榷意见,逻辑起点各不相同。近日,以倡导认知美学而著称的李志宏教授又在《文艺争鸣》《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等连续发文对实践存在论美学提出不同意见。李志宏等人始终认为"实践存在论美学取消了美的实体性是违背辩证唯物主义的"(1),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美学研究的"倒退"和"全面倒退"。
朱志荣王怀义
关键词:实践存在论美学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中国美学美学观点
“实践存在论美学”何以不可能?
2010年
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实践美学在新世纪的重要发展。董学文先生囿于一定的成见,对实践存在论美学进行了政治化和情绪化的批评。从心理动机角度看,董学文对实践存在论美学存在心理偏见,并对其进行政治划界,给实践存在论美学扣上唯心主义的帽子;从批判策略角度看,董学文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核心范畴进行曲解,混淆存在论与存在主义等概念,否认马克思主义存在"实践唯物主义"思想;从知识构成角度看,董学文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知识谱系和发展过程缺乏全面了解和整体把握,其中有些批评与实践存在美学无关。因此,董学文的很多结论是武断的,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和具体充分的理由,显得相当随意。
王怀义
关键词:实践存在论心理动机知识构成
另一种“童心说”—陈丹青《陌生的经验》中的艺术理论被引量:1
2016年
《陌生的经验——陈丹青艺术讲稿》是陈丹青先生的新著。[1]该书是艺术视频节目《局部》文字部分的结集,集中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思想。以"陌生"为题,体现出作者对艺术史的别样思考,让熟悉传统的读者感觉有些"陌生";"经验"是陈丹青鉴赏和评说艺术的一贯思路:直面艺术带给我们的真实感受。
王怀义许燕
关键词:艺术理论艺术思想梵高印象派画家
因事成境——重谈诗歌意境之诞生
2017年
意境观的形成是人们在诗歌创作和讨论中有意压缩诗中"事"的成分、逐渐凸显"情"的成分最终达到对形上境界("境")领悟之目的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创作实践和理论总结两方面力量的推动而最终在王昌龄时期完成。这种做法的根源则在于"诗"与"道"的临近。人们借欣赏诗而"以诗悟道",同时在批评上则提倡"神合体道""超以象外"。但诗毕竟是诗,因而不能用"道"直接评论"诗"。在"诗"与"道"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言("诗")→事→象→情→境("道")——以供缓冲,从而使诗与以身体行动体察、确证"道"的方式分道扬镳。
王怀义
关键词:意境空间性思维方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