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天阳

作品数:81 被引量:515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5篇水利工程
  • 5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化学特征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气候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6篇网纹红土
  • 6篇磁化率
  • 5篇全新世
  • 5篇网纹
  • 5篇污染
  • 5篇降水
  • 5篇红土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洞穴滴水
  • 4篇石笋
  • 4篇水资源
  • 4篇剖面
  • 4篇金华北山
  • 3篇地统计

机构

  • 67篇浙江师范大学
  • 10篇南京师范大学
  • 8篇吉林大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9篇王天阳
  • 53篇李凤全
  • 47篇叶玮
  • 46篇朱丽东
  • 5篇周国成
  • 5篇王国祥
  • 5篇赵庆磊
  • 5篇余海员
  • 5篇应瑶
  • 4篇王学烨
  • 4篇沈叶琴
  • 4篇杨秋彬
  • 4篇单宇飞
  • 3篇周尚哲
  • 3篇邵庆丰
  • 3篇陈莉
  • 3篇刘龙华
  • 3篇姜永见
  • 3篇于红梅
  • 2篇陈仕涛

传媒

  • 10篇浙江师范大学...
  • 8篇第四纪研究
  • 5篇沉积学报
  • 4篇科技通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广东微量元素...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热带地理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地球与环境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地理教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城市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被引量:5
2005年
以浙江省北部典型小城市———长兴县为例,阐述长兴城市化和水环境的现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运用回归模型对城市化和水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进行耦合,借助GIS软件supermap的缓冲区分析功能,分析水体有机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沈叶琴叶玮李凤全王天阳朱丽东杨立辉
关键词:小城市水环境污染
金华市小型封闭水体氮污染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分析
2016年
对金华市小型封闭水体中氮元素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逐月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其季节变化具有以下几个规律:各类型水体各个观测时间TN浓度都远高于2mg/L,均属于Ⅴ类水体,氮污染严重,其中耕地水体和居住用地水体TN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水体;耕地水体的TN和各形态氮含量在不同月份的差异性显著,总体而言春季较高秋季较低,而景观水体两者均不显著;耕地水体和居住用地水体的NO_3^--N和NH_4^+-N含量季节变化明显,总体呈春季较高秋季较低,且NO_3^--N的浓度变化表现出滞后于NH_4^+-N,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藻类的同化作用。
赵振方王天阳王志刚周星莹李佳媛祝嫣媛
关键词:氮污染
浙江快速城市化时期水生态足迹与水安全战略探讨被引量:15
2006年
目前浙江省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分析了浙江水安全问题,从水安全和水足迹出发,探讨了浙江实现水安全的主要对策、全球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的计算、水资源管理层次的运用和水安全衡量体系的建立和重视生态环境用水。
李凤全朱丽东王天阳叶玮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水足迹水安全
良渚文化期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耦合被引量:10
2006年
距今约5.2-4.0ka的全新世大暖期良渚文化在史前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但对于良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环境背景仍然存在争议.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演变的角度探讨了良渚文化的发展与消亡.提出文化的发生与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不同区域文化对相同环境变化的响应不同.温暖湿润的环境,特别是多水的环境并不都利于人类的生活与发展,东部季风区太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良渚先民在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叶玮李凤全沈叶琴朱丽东王天阳杨立辉
关键词:良渚文化环境变化人类文明洪涝干旱
九江加积型红土网纹形态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2024年
【目的】第四纪加积型网纹红土发育具有独特的网纹结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较为广泛,是对第四纪环境变化的记录和响应。以往对网纹理化性质关注较多,但对网纹形态特征研究较少,结合理化性质去全面分析网纹特征有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其环境意义。【方法】根据对江西九江网纹红土剖面的网纹形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在理解理化性质可能对形态的影响和网纹化机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网纹形态特征的环境意义。【结果与结论】(1)该剖面的网纹形态具有较为系统的变化特征,剖面上部的网纹相对较细小,而下部的网纹则相对较粗大;(2)从风化指标ba等和网纹形态指标的对应程度来看,总体上网纹形态与气候由暖湿到冷干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对应性,但网纹形态对气候指示意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汪玲玲李凤全吴开钦王天阳叶玮朱丽东蒋旭霞
关键词:网纹红土
金华北山洞穴滴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及气候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为揭示洞穴滴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气候意义,对金华北山双龙洞和二仙洞的大气降水、洞穴滴水、岩石裂隙水、地下河水、洞外泉水进行了7~9个月的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地表水的氧同位素变化幅度大于洞穴水,说明其对外界环境的响应比洞穴水更敏感。2洞穴滴水的氢氧同位素值并没有与大气降水线完全吻合,大部分投影在雨水线下,这反映了地表的蒸发作用以及包气带含水层对滴水存在着显著的调蓄作用。3滴水的δ18OV-SMOW具有干湿季变化特征,旱季偏正,雨季偏负,但滴水δ18OV-SMOW值滞后2~3个月。本研究结果可为重建金衢盆地的古环境提供依据。
王学烨王天阳叶玮应瑶余海员单宇飞杨秋彬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洞穴滴水气候意义
我国城乡关系研究动向及其地理视角被引量:26
2006年
总结我国城乡关系研究的理论进展,从城乡自然生态关系、经济关系、社会文化关系等角度分析城乡关系内涵的演变;对城乡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方式、通道、区域影响进行分析,阐述制度建设对城乡关系发展的重要性。评述地理学在城乡关系研究中的进展与不足,指出今后城乡关系研究的方向。
马远军张小林李凤全王天阳
关键词:城乡关系地理学相互作用
土地利用变化对浙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19
2005年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可定量估算各类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经济价值。土地是一切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在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各类生态系统的状况,进而影响到它们为人类提供的服务与功能。以浙江省1990年、1995年、1999年和2002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为依据,结合浙江省的具体情况对生态价值计算方法进行修正,估算了该省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环境效益。结果表明,浙江省的生态服务价值经历了一个先缓慢上升后迅速下降的过程,其中水分调节和水分供应项变化的幅度大,而且不同土地类型发挥了不同的效应。
沈叶琴李凤全叶玮王天阳朱丽东
关键词:生态服务价值土地利用
玄武湖菹草种群的生态因子场特征
2011年
利用实地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构建了玄武湖菹草种群存在下的生态因子场,直观地展示出各项理化因子在空间的分布状况,体现了水环境的空间异质性.通过对生态因子场的特征分析,确定玄武湖菹草种群的密度与透明度、水深/透明度、浊度、pH值、硝酸盐NO3--N含量具有空间相关性,而与总氮和总磷含量无明显的空间关联性.
王天阳李凤全朱丽东叶玮
关键词:菹草地统计学
H1事件时长江下游地区季风降水变化特征的石笋铀元素记录
2021年
Heinrich 1(H1)事件是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转变过程中,北高纬大冰盖快速崩塌的冰盖不稳定事件,其气候环境影响深远。东亚地区石笋δ^(18)O记录在H1事件时,普遍正偏至冰期的较大值,此正偏值通常指示东亚季风整体减弱。然而,在长江中游地区反映局地水文变化的石笋微量元素和碳同位素记录,显示在H1事件时梅雨量增加。梅雨与东亚季风强度的反相关关系是否存在,这有待更多记录的验证与支持。基于长江下游梅雨区南京葫芦洞石笋铀元素的水文变化特征,发现在H1事件时,梅雨整体增多。在H1事件内部结构特征上,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显示,以~16.1 ka B.P.为界,东亚季风强度存在两个不同状态,类似的转变过程在铀元素记录中有所体现,表现为梅雨量由低到高的转变特征。石笋δ_(18)O记录的这一季风强度变化过程在20年内完成,铀元素记录尽管分辨率不高,但也表现为快速转变的特征。这种对应的快速转变过程,表明石笋铀元素对东亚季风大气环流变化的积极响应;另一方面,也证实了铀元素对气候环境变化的有效记录。南京葫芦洞石笋铀元素记录了梅雨在长江下游地区H1事件期间增强的特征,进一步支持了梅雨与季风强度变化的反相关关系,提供了中国季风区降水空间差异的东部记录。
周汪洋段福才陈剑舜朱丽东李凤全王天阳
关键词:梅雨季风强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