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松 作品数:17 被引量:160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白豆杉的地理分布及潜在分布区估计 被引量:32 2008年 利用Diva-Gis软件对东亚特有单种属植物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的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合海拔图层和植被图层绘制白豆杉的分布图,并用Diva-Gis中整合的Bioclim和Domain两个生态模型估测了白豆杉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白豆杉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中低海拔450~1500m山区山坡林下、沟谷地带及溪边灌丛中,浙江地区为白豆杉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白豆杉的分布与植被类型和海拔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布区的植被类型为常绿灌木林、阔叶林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由东到西,分布的最低海拔升高,海拔范围缩小,白豆杉资源量减少。白豆杉潜在分布区为浙、闽、粤、赣、湘、桂及黔几省及其交界处,从浙江南部山区沿武夷山山系至南岭山系(向北到湘赣交界的罗宵山系甚至可以延伸到大别山系)至大瑶山山系(向北沿雪峰山)。保护方式应以就地保护为主,同时兼顾其未来潜在的分布区,关键是对白豆杉的适生区生境的保护。 徐晓婷 杨永 王利松关键词:白豆杉 地理分布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2010年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是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学科。它将现代的信息技术带入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它在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的数字化、模型工具和各种工具软件的开发、数据整合,以及全球、地区和国家尺度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向我们展示了未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免费共享生物多样性数据和信息,以及人们行动起来共同关注、调查与监测野外生物多样性的前景。目前,已有大量数字化的物种编目、标本馆标本、多媒体影像、研究文献等生物多样性基础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和利用。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成功的国际性研究项目,如物种2000、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生命条形码以及网络生命大百科全书。这些项目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对大量基础信息和数据的发布,而且它们通过与生物多样性信息标准TDWG(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Standards:TDWG)的合作,推动了达尔文核心标准(Darwin Core)等一些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标准的应用,以及地区和国家性生物多样性信息节点的建立,这些都为将来全球范围生物多样性信息的共享和数据交换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数字化信息的基础上,研究人员也开发了一些在特定研究领域应用的数据挖掘和模型工具,例如基于数字化标本的地理分布预测工具MAXENT,分类学专家知识管理的LifeDesk。公民科学理念的发展则向我们展示了公众和科学爱好者广泛参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究活动。因此,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发展前景广阔,它将为我们实现全球保护战略目标,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和利用建立坚实的信息基础。 王利松 陈彬 纪力强 马克平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数据库 物种 标本 地理信息系统 滇中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2005年 小百草岭具有野生种子植物141科、576属、1 406种。区系统计分析表明: (1) 科级组成中, 热带性质的科有55科, 占总科数的56 12%, 具较强的热带性质; 属级组成中, 温带性质的属有293属, 占总属数的56 35%, 表现出较强的温带性质, 从科到属的区系成分变化表明: 古热带起源的区系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及滇中高原形成过程中, 区系成分逐渐分化发展, 在亚热带山地相应的海拔地段保留了相应的喜热成分, 又分化出适应亚热带山地的喜温成分, 从而使其区系的整体外貌呈现出热、温带成分的共存发展, 是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的一个基本特征; (2) 区系成分新老兼备, 既有第三纪古老孑遗的类群, 也有新近分化衍生的类群, 众多的中国特有分布型(种) 中, 表现出与周边地区较为广泛的地理联系, 而与横断山地区共有的成分占据了明显优势, 揭示了两地间紧密的区系联系。 王利松 孔冬瑞 马海英 彭华关键词:种子植物 植物地理 植物区系 滇中小百草岭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本论文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境内的百草岭自然保护区主体—小百草岭为主要研究范围,地理位置北纬26。2′16”-26。12’8”,东经100。56′24”-101。13’18”,面积约520km2。现有资料初步统计表明... 王利松关键词:种子植物 植物地理 植物区系 数字化物种编目的三个重要问题 数字化编目信息在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起着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和讨论了数字化编目实践中需要得到重视的三个问题,即信息标准、数据模型和信息整合.信息标准保证了数据内容本身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数据模型合理的应... 王利松 杨永关键词:生物物种 数据库系统 信息标准 数据模型 资源整合 文献传递 伞形科棱子芹属花粉形态特征及其演化意义 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国产棱子芹属(Pleurospermum Hoffm.)13个种类的花粉形态特征。结果显示:供试13个种类的花粉粒可分为近菱形、近圆形、椭圆形、近长方形和超长方形5种类型。极轴长度(P)17.1—27.1μm,多为20~25μm;赤道轴长度(E)12.5—19.3μm,多为13.6~18.6μm;PIE值为1.2—2.0,多为1.2—1.5。极面观通常为三角形或近卵状三角形,少数种类为近圆形,仅1种(太白棱子芹Pgiraldii Diels)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多为近菱形、近圆形或椭圆形,少数种类为近长方形,仅1种(太白棱子芹)为超长方形。萌发孔为三沟孔,大多数种类为角萌发孔,仅云南棱子芹(P.yunnanense Franch.)和太白棱子芹为边萌发孔;沟长达两极或几达两极。赤道区的纹饰密集且多样,大体可分为短皱脑纹、颗粒状纹和细网纹3类,其中仅岩生棱子芹[Prupestre(Popov)K.T.FuetY.C.Ho]具细网纹;极区纹饰与赤道区常不一致,多为穴状网纹或纹饰不清晰。依据观察结果,讨论了棱子芹属在伞形科中的演化地位以及属内各种类间的演化关系,并结合宏观形态特征及果实解剖特征探讨了棱子芹(PcamtschaticumHoffm.)、太白棱子芹和矮棱子芹(P.nanumFranch.)的分类问题。 张勇 刘启新 王利松 舒璞 宋春凤关键词:伞形科 棱子芹属 花粉类型 微形态特征 中国高等植物信息系统建设进展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需要科学和全面的生物多样性基础信息,而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方法为这些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电子化的物种名录是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以物种名录为线索,可以有效地将各个领域和不同... 张宇澄 王利松关键词:高等植物 生物物种名录在'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中的应用 赵莉娜 刘慧圆 于胜祥 王利松 覃海宁关键词:分类学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的编辑和出版进展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Catalogue of Life China)的目标是收集在中国分布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分类学基本信息。最新发布的2011版包括了病毒界、细菌界、色素界、原生动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共5953... 纪力强 王利松 乔慧捷 林聪田 韩艳 覃海宁 刘瑞玉 马克平文献传递 滇中小百草岭多变石栎林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004年 多变石栎林是小百草岭地区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上最具特征性的植被类型 ,也是该地区州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有保护价值的植被类型。通过该植被类型中 116种常见种和优势种的群落结构和植物区系分析表明 :仅有中国特有分布种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种能贯穿于该植被类型的整个群落结构之中 ,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亚洲、中国 -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类型为主 ,表明它隶属东亚植物区 ,中国 -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 ,云南高原地区 ,云南高原亚地区 (IIIE13a)的一个具体区系单元的基本特征 ;其中的中国特有种又以小百草岭与周边的滇西北、川、黔、藏地区 (主要为横断山地区 )所共有的种占优势 ,从而也表明了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与横断山植物区系的联系相对紧密 ;通过与周边地区相同植被类型的比较 ,显示其地处滇中高原北缘的地理位置及受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影响使得该植被类型垂直分布海拔较高 ,更偏“干”的特点。 王利松 彭华关键词:植物区系 植被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