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才
- 作品数:136 被引量:52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从否定的历史哲学构想看阿多尔诺辩证法的两副面相
- 2023年
- 在《启蒙辩证法》中,阿多尔诺阐发了一种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的历史哲学构想,对人与自然二元论(以及人与自然同一论)的自然历史观念进行了批判。在《否定辩证法》中,阿多尔诺借助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念进行了形而上学批判与社会现实批判,最终使“奥斯维辛经验”的反思成为自己否定的历史哲学构想的核心主题,表达出从思想文化层面重建被伤害的生活的努力。阿多尔诺对自然历史观念的批判更多地强调历史辩证法的客体面相,对世界历史观念的批判更多地突显历史辩证法的主体面相。在这种“重心转换”中,阿多尔诺主张用客体优先性原则与主客体的星丛关系,以解神秘化总体世界的魔力、揭开原子个人的面纱,并在乌托邦精神的引领下,抵御失败的文化掩耳盗铃、破罐破摔。
- 王凤才吴敏
- 关键词:否定辩证法
- 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关注点
- 2009年
- 汪行福认为,由于金融危机使新自由主义体制受到重创,所以,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理解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理解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成为了当前英国马克思主义学界关注的热点。王金林认为,面对新自由主义咄咄逼人的攻势,体系的对抗性与左派的立场、辩证法的当代阐释、批判理论的伦理学转向,成为了美国马克思主义学界关注的热点。王凤才认为,2008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撰写150周年、法国"’68红色五月风暴"40周年,因此,对马克思文本学的研究、"’68红色五月风暴"历史作用的不同评判、德国左翼与民族关系以及德国特殊道路问题的论争等成为了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亮点。吴猛认为,"批判"和"反思"是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旋律,而"’68红色五月风暴"40周年反思、意识形态批判、卢卡奇研究等则是法国马克思主义学界关注的核心问题。安启念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层解读是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突出之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两条路线、历史学家马克思、从十月革命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俄国马克思主义学界关注的热点。韩立新认为,对平等和正义问题的关注,对《资本论》及其手稿呈现出的"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研究,是当今日本马克思主义者的学术兴趣所在。
- 王凤才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研究女性主义研究《大纲》历史作用民族关系
- 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退化为神话——《启蒙辩证法》视阈中的启蒙精神
- 所谓启蒙精神,就是一种以征服、支配自然为出发点,以科学知识万能、技术理性至上为特征,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以历史进步为目标的文明乐观主义。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它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它坚持个人主义;在人与神关...
- 王凤才
- 关键词:《启蒙辩证法》霍克海默启蒙精神
- 文献传递
- 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热点
- 2008年
- 汪行福指出,2007年,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新帝国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如何拯救历史、乌托邦与社会反抗等方面的探讨提示着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性,需要在理论及实践上作进一步探索。王金林认为,2007年度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现象:回归列宁,复兴马尔库塞,转向斯宾诺莎,更新马克思的经济存在论。其中,回归列宁值得特别关注,因为它直接关乎激进思想与当代世界的未来。王凤才认为,2007年度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有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研究、布洛赫表现美学研究、柯夫勒与批判理论关系研究以及"计算机-社会主义"批判等。吴猛提出,2007年度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两个特色:一是马克思早期著作和《资本论》研究成为研究热点;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多地被置入法国本土哲学视野中加以考察。安启念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虽然一直处于低潮,但2007年度围绕"十月革命"、新版《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所展开的讨论仍然取得一些突破性成果。
- 王凤才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判金融资本主义知识分子理论《资本论》
- 关于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被引量:3
- 1999年
- 本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公开发表,西方学者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对马克思的自然观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国内理论界也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一对于马克思的自然观,有着各种不同...
- 王凤才
- 关键词:人化自然观人与自然关系对象性活动
- 论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理论被引量:4
- 1999年
- “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理论由霍克海默提出、经马尔库塞发展、到哈贝马斯那里加以系统化,成为法兰克福学派共同的理论,它在法兰克福学派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乃至整个社会批判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对之进行简要析评。一“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理论在霍克海默那里...
- 王凤才
- 关键词: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发达工业社会虚假意识虚假性
- 近年来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动向
- <正>目前在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处于学术边缘,但并未完全沉寂:学者们从不同维度探讨马克思主义本身,以及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近年来,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有六个热点:
- 王凤才
- 文献传递
- 交往与审美——哈贝马斯的审美理论研究
- 2017年
- 西方社会文化合理化进程使艺术从对宗教的依附中摆脱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艺术具有了自主性。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讨论审美问题提供了新范式,阐明了审美有效性要求与审美体验等问题;对审美主义与"理性的他者"进行了批判,并揭示了后现代主义的非理性倾向及其问题的根源所在。然而,哈贝马斯并没有进一步说明:审美有效性要求与其他有效性要求之间如何关联,以及艺术的批判性潜能如何实现。对哈贝马斯的美学思想进行批判性考察,有助于阐发一种既坚持现代性、又保持批判活力的审美理论。不过,哈贝马斯的审美有效性处于"价值标准的恰当性"与"主观真诚性"的张力中。
- 王凤才刘利霞
- 关键词:审美体验
- “为艺术而艺术”还是“艺术回归生活”——比格尔对唯美主义和先锋派的批判性重构
- 2022年
- 比格尔处于辩证批判(即内在批判)的传统中,他从艺术体制概念出发,围绕艺术与社会、艺术自主性与生活实践的关系,考察了唯美主义和先锋派的不同目标追求,即是“为艺术而艺术”还是“艺术回归生活”。在此基础上,他对唯美主义和先锋派进行了批判性重构。在这一过程中,比格尔主要讨论了如下三个问题:(1)从艺术体制到自主性艺术体制,即艺术自主性;(2)从艺术自主性到“为艺术而艺术”,即使艺术脱离生活实践;(3)从“为艺术而艺术”到“艺术回归生活”,即使艺术重新融入生活实践。比格尔对高扬“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倾向基本上持批判态度,但也看到了其积极的一面;对呼唤“艺术回归生活”的先锋派总体上持赞同态度,但也看到了“艺术回归生活”的不可能性。可以说,比格尔在艺术与社会、艺术自主性与生活实践的关系问题上坚持了辩证立场,既不赞同唯美主义,也未倒向先锋派,而是对它们进行了“发生学重构”。就此而言,将比格尔划归为先锋派是不恰当的。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艺术与社会、艺术自主性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唯美主义和先锋派这一问题。
- 王凤才
- 关键词:艺术体制唯美主义先锋派
- MEGA^2中的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
- 2016年
- 在《马克思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中,英国马克思学家T.卡弗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有两个层面:一是历史性事实;二是恩格斯的回顾性说明。在T.卡弗看来.马克思恩格斯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在这里,我们称之为“多变论”。
- 王凤才袁芃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历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