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姿
- 作品数:23 被引量:50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生态城区规划的原则与方法——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被引量:3
- 2007年
- 中国已有一定数量的大城市以城区为单元创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区。城区的生态规划面临着尺度的局限,但同时也具有贴近社会基层单元的优势。以《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区总体规划》为例,阐述了特大城市城区生态规划的原则,从生态示范区、生态区考核指标体系设定,生态功能区划,自然生态体系规划,宜居环境建设以及生态社会建设等5个方面说明了城区生态规划的具体方法和主要规划内容。提出城区生态规划应与区域整体规划目标相协调并将规划措施落实于社会基层单元。
- 何萍高吉喜潘英姿李岱青张彪李向荣
- 关键词:生态规划生态示范区
- 基于遥感的北京市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热岛效应变化关系研究被引量:89
- 2006年
- 下垫面改变、大量人为热排放及城市区域本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城市热岛产生的主要原因,城市规模则决定了城市区域热岛效应的影响规模与强度,进而影响区域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利用1978年以来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对北京城市用地、绿地、归一化植被指数、城市热岛区面积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北京市20余年来城市规模的变化及空间布局特征、城市绿地变化、城市热岛效应及其相关关系,旨在为城市合理布局,改善环境状况提供基本信息.结果表明,北京市20余年来城市热岛区面积增长明显,2000年以来四环内由于绿地面积增长、城市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热岛有减缓的趋势.
- 王文杰申文明刘晓曼张峰潘英姿罗海江
- 关键词:遥感城市化绿地归一化植被指数城市热岛效应亮温
- 区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概念、理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31
- 2007年
- 论述了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基本概念与生态系统适应循环,着重分析了生态系统恢复力范围、抗性、不稳定性与跨尺度影响。生态系统适应循环通常经历入侵、保持、破坏、调整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生态系统演替是可以预测的,而后两个阶段是复杂、难以预测的。文章提出了适应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并构建了其理论框架,并以三峡库区小江流域为例,对小江流域景观生态特征、区域生态胁迫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以水生生态安全为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流域各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辨识、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过程研究,从各系统恢复力属性特征出发,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性管理方法与模式。
- 王文杰潘英姿王明翠罗海江张峰申文明刘晓曼
- 关键词:恢复力适应性管理三峡库区
- 四川汶川地震对生态系统破坏及其生态影响分析被引量:54
- 2008年
- 利用多平台、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监测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前、灾后地表覆盖的变化,分析了地震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及生态重灾区各生态系统类型破坏的分布特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建模、空间复合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地震对灾区生态承载力、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对灾区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灾区因地表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区域生态承载力下降,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影响.
- 王文杰潘英姿徐卫华王晶晶白雪
- 关键词:地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 湿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4
- 2012年
- 湿地规划日益增多,但多数没有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因此开展湿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成为湿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迫切要求。文中阐述了开展湿地规划环评的需求,从理论体系和方法学2方面概述国内外战略环境评价(SEA)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SEA体系下湿地规划环评的理论体系、操作规程以及技术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我国湿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重点。
- 雷璇蒋卫国潘英姿王文杰
-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评价
-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胁迫特征与生态恢复研究
- 王文杰王桥潘英姿王明翠李朝奎刘晓曼
- 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生态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基础上,采用景观格局与过程、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功能分区的理论与方法,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手段,提出了区域生态系统胁迫的宏观研究方法;针对生态系统基质特征、退化特征与阶段,提出了生态...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态系统生态恢复三峡库区胁迫
- 基于GIS的洞庭湖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7
- 2012年
- 以洞庭湖区子流域为评价单元,将其划分为陆域、岸边带和水域三部分,从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完整性出发,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揭示洞庭湖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一般,健康等级为一般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79.4%。各子流域的陆域健康状况一般,大部分健康指数为4~6;岸边带的健康状况差异较大,健康指数为1~8,健康状态良好的区域约占总面积的30%;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健康指数均高于4。位于中心的大通湖子流域健康状况相对较差,需加强退田还湖的力度,积极开展其岸边带的植被恢复与治理。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好的是南洞庭湖和新墙河子流域,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流失的预防及治理是今后需关注的重点内容。
- 张哲潘英姿陈晨王维刘军会刘孝富赵兴征
-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流域GIS洞庭湖区
- 湿地甲烷排放估算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湿地是大气甲烷(CH4)的主要排放源,大气甲烷排放量的日益增加,给全球气候变化带来很大影响,准确估算湿地甲烷的排放量意义重大。目前湿地甲烷排放量估算模型主要有经验模型、机理过程模型和遥感参数模型,通过对三种模型的发展过程、应用状况及优缺点的对比分析和总结,分析了湿地甲烷排放、监测过程及模型估算方面的不确定性,指出了湿地甲烷排放估算的发展趋势,提出遥感参数模型将是湿地甲烷排放估算模型今后的发展方向。
- 陈强潘英姿蒋卫国王文杰刘孝富
- 关键词:甲烷不确定性湿地
- 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指标选择基础框架及其实现被引量:35
- 2001年
- 论述了区域生态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基本单元、指标选择原则及方法、基本评价指标及其实现 。
- 王文杰潘英姿李雪
-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
-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被引量:74
- 2009年
-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退化速度远大于其他生态系统,从而使得湿地健康评价与分析成为湿地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生态系统健康及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研究方法,综合利用遥感、野外实测和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建立一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集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实施湿地压力、状态、响应、健康分析,揭示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洞庭湖区31%的湿地面临人类干扰压力较大,19%的湿地状态较好,82%的湿地生态系统发生很大变化。(2)湿地的总面积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逐渐缩小,湿地综合健康较差、一般和较好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6%、75%和19%,缺乏健康状况最好及最差的区域。(3)湘阴县、沅江县及岳阳县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好,益阳县较差,安乡县等12个县市一般。
- 蒋卫国潘英姿侯鹏李雪季维郑建蕊
- 关键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