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源

作品数:23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0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垂体
  • 5篇动脉
  • 5篇肿瘤
  • 5篇腺瘤
  • 5篇出血
  • 4篇动脉瘤
  • 4篇手术
  • 4篇垂体腺瘤
  • 3篇动脉夹层动脉...
  • 3篇血管
  • 3篇症状
  • 3篇侵袭性
  • 3篇椎动脉
  • 3篇椎动脉夹层
  • 3篇椎动脉夹层动...
  • 3篇外科
  • 3篇夹层动脉瘤
  • 2篇动脉内
  • 2篇血管痉挛
  • 2篇血性

机构

  • 16篇第二军医大学
  • 9篇解放军第40...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3篇潘源
  • 11篇丁学华
  • 9篇卢亦成
  • 7篇辛涛
  • 6篇胡国汉
  • 4篇骆纯
  • 4篇卢佩林
  • 4篇陈菊祥
  • 3篇王春琳
  • 3篇张凤林
  • 3篇暴向阳
  • 2篇侯立军
  • 2篇高述礼
  • 2篇姜绪涛
  • 2篇严勇
  • 2篇韩冲
  • 2篇楼美清
  • 1篇孙克华
  • 1篇张在金
  • 1篇丰育功

传媒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齐鲁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学诊断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癌治疗新靶标——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被引量:1
2011年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DAM)10基因是ADAM家族成员,其相应的细胞膜蛋白含有解聚素域和金属蛋白酶域,在细胞黏附、细胞融合、细胞迁移、膜蛋白脱落和分解等生物学行为中起作用。ADAM10蛋白在多种肿瘤中有过表达现象,能与数种黏附分子和癌症信号分子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以调控ADAM10的表达为靶目标,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潘源丁学华
关键词:细胞黏附分子肿瘤转移
ADAM10表达和垂体腺瘤海绵窦侵袭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检测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海绵窦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垂体腺瘤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腺瘤的ADAM10表达,应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组织的转录水平;分析其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ADAM10阳性率在侵袭性垂体瘤中高于非侵袭组(P<0.05),ADAM10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腺瘤内分泌类型及肿瘤直径无相关性(P>0.05);ADAM10 mRNA水平在侵袭性垂体瘤组中高于非侵袭组(P<0.05),与腺瘤内分泌类型无关(P>0.05)。结论 ADAM10的表达与腺瘤海绵窦侵袭性密切相关,侵袭性腺瘤中ADAM10表达高。为寻找侵袭性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了新方向,以调控ADAM10的表达为靶目标,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有望成为垂体腺瘤治疗的新策略。
潘源韩冲陈高明骆纯胡国汉丁学华
关键词:垂体腺瘤ADAM10免疫组织化学
首发症状为颅骨转移瘤的肝癌1例被引量:2
2008年
王春琳陈菊祥潘源卢亦成
关键词:颅骨转移瘤首发症状软组织肿块肝癌头颅MRI侧脑室前角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动脉内法舒地尔治疗
2016年
目的:评价盐酸法舒地尔选择性脑动脉内滴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即时影像学改变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20例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常规给予“3H”治疗 + 尼莫地平治疗,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后予以造影评估并动脉内法舒地尔滴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影像学及症状变化,治疗前后进行NIHSS评分,并随访3个月后行GOS评分,评价远期疗效。结果:NIHSS评分在法舒地尔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 = 0.03);法舒地尔动脉内滴注后23例次造影图像均有改善(100%),完全缓解19例次(74%);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比例占85%;法舒地尔滴注治疗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法舒地尔动脉内滴注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控制法舒地尔剂量和给药速率,治疗安全,疗效可靠。
潘源卢立军陈高明韩冲贺西亮辛涛
关键词:法舒地尔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经颅脑CT及全脑DSA确诊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7例,采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7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均完全闭塞,无死亡病例。术后当天1例发生Wallenberg综合征,恢复良好;1例术后3个月出现脑积水,行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后遗留轻度残疾;随访2~36个月,无再出血病例。术后6个月12例接受DSA复查,动脉瘤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未发生再通。结论应用弹簧圈栓塞夹层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疗效确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辛涛潘源贺西亮高述礼卢佩林
关键词:动脉瘤椎动脉栓塞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10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生殖细胞肿瘤是指发源于胚胎生殖细胞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5%~2%,70%发病于10~21岁,男女发病率约2:1,主要位于中线部位,较常见于松果体区及鞍上区。根据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潘源丁学华卢亦成
关键词:生殖细胞肿瘤胚胎生殖细胞中枢神经系统颅内肿瘤肿瘤分类
幕上胶质瘤致癫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幕上胶质瘤致癫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幕上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伴发癫51例(29.1%);并对肿瘤部位、影像学特点、侵犯皮质及病理类型等致癫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额叶胶质瘤癫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胶质瘤(P<0.01),少枝胶质细胞瘤及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易于发生癫(P<0.017),肿瘤侵犯皮质病人癫发生率明显高于未侵犯皮质者(P=0.01)。结论幕上胶质瘤伴发癫与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及侵犯皮质相关。对于此类病人不仅需手术切除肿瘤,还应控制癫发作,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张磊卢亦成孙克华陈菊祥吴小军潘源严勇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病理类型水肿占位效应
创伤性颅脑损伤脑脊液代谢谱改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中代谢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高分辨率质子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检验创伤性颅脑损伤对脑化学物质和代谢的影响。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组(n=6),损伤后的脑脊液分析脑代谢的变化,并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n=6)相比较。结果:与轻型,中型颅脑损伤组相比,发现了乙酰乙酸,尿酸,3-硝基酪氨酸升高的证据。3组脑脊液中乙酰乙酸,尿酸,3-硝基酪氨酸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颅脑创伤后脑脊液中乙酰乙酸,尿酸,3-硝基酪氨酸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升高越明显则病情越严重。说明乙酰乙酸,尿酸,3-硝基酪氨酸可作为颅脑创伤病情的监测指标。
王慧李波潘承光潘源侯立军
关键词:代谢组学创伤性颅脑损伤脑脊液
闭塞法治疗破裂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同时闭塞动脉瘤及载廇动脉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及并发症,并分析动脉瘤与小脑后下动脉(PICA)位置关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13例,其中PICA远端动脉瘤8例,PICA近端动脉瘤5例,采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体,并采用膨胀圈栓塞系统HydroCoil或COOK公司栓塞弹簧圈同时闭塞夹层动脉瘤及载廇动脉。临床随访2~36个月,4例采用DSA随访。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全部病人夹层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完全,PICA通畅;术后早期发生WALLENBEEG综合征1例,病变位于PICA近端,临床随访无再出血病人。结论闭塞法虽然对防止再出血疗效确实,但是容易引起穿支血管闭塞,导致延髓梗死,尤其是PICA近端的病变;随着血管内重建技术的不断进步,闭塞法应该慎用。
贺西亮辛涛潘源丰育功
关键词: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
颅脑外伤性癫痫危险因素的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临床对策,为预防与治疗外伤性癫痫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6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2例诊断为外伤性癫痫,重点从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损伤部位、外伤类型、外伤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对52例外伤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表明,年龄、外伤类型、外伤程度、皮质挫裂伤、颅骨凹陷性骨折、颅内血肿、早期癫痫等因素与外伤性癫痫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外伤性癫痫的发生受年龄、外伤类型、外伤程度、皮质挫裂伤、颅骨凹陷性骨折、颅内血肿、早期癫痫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这些危险因素,并做到及早清除及控制,以期达到有效预防及治疗颅脑外伤性癫痫的目的。
荆洁荆洁辛涛辛涛卢佩林潘源
关键词:颅脑损伤外伤性癫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