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小舟

作品数:23 被引量:115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管
  • 6篇血管造影
  • 6篇造影
  • 5篇动脉
  • 5篇血管成像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4篇多层螺旋CT...
  • 4篇多层螺旋CT...
  • 4篇血管造影术
  • 4篇造影术
  • 4篇静脉
  • 4篇MSCTA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肿瘤
  • 3篇供血
  • 3篇供血动脉
  • 3篇MSCT

机构

  • 17篇广州医学院
  • 5篇佛山市南海区...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潘小舟
  • 19篇覃智颖
  • 19篇张应和
  • 15篇岑贤友
  • 10篇梁晓芬
  • 8篇范真真
  • 7篇顾瑞基
  • 4篇甘艺平
  • 3篇梁晓芬
  • 2篇范召应
  • 2篇余强国
  • 2篇曾健
  • 2篇肖玮琳
  • 2篇孙伟桂
  • 2篇宋小松
  • 2篇吴燊荣
  • 2篇陈翠英
  • 1篇罗东
  • 1篇彭炜
  • 1篇胡伟民

传媒

  • 5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中国CT和M...
  • 3篇海南医学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对单侧梗阻性积水肾肾功能可复性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单侧梗阻性积水肾肾功能可复性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单侧梗阻性重度肾积水、IVU检查不显影、对侧肾显影正常的患者38例,无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病及泌尿系感染或结核,除外肾占位性病变、肾囊肿、肾炎或慢性肾病且总肾功能正常,行MSCT灌注扫描,梗阻解除后6个月行MSCT灌注扫描和IVU检查,测量积水肾与对侧肾皮质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值。根据术后IVU检查结果分为显影(22例)和不显影(16例)组,统计学比较2组手术前后积水肾的BF和BV值。结果显影组梗阻解除前后MSCT检查积水肾皮质BF分别为(361.6±109.7)和(561.14-165.4)ml/(100g·min),BV值分别为(24.1±10.2)、(35.9±11.3)ml/100g,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8、-2.34,P值〈0.01和0.05)。不显影组梗阻解除前后积水肾皮质BF分别为(39.1±22.5)和(38.7±15.4)ml/(100g·min),BV值分别为(8.7±4.4)、(10.3±4.9)ml/100g,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间手术前后BF、BV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9、4.15,P值均〈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在预测IVU不显影的单侧梗阻性积水肾肾功能可复性中具有一定价值。
甘艺平余强国岑贤友潘小舟孙伟桂范召应宋小松肖玮琳吴燊荣费西平覃智颖
关键词:灌流肾积水
成年人少见原因致左肾静脉狭窄的MSCTA表现
2011年
目的探讨成年人少见原因所致左肾静脉(LRV)狭窄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方法搜集非肠系膜下动脉(SMA)与主动脉(AA)夹角变小所致LRV狭窄的成年患者15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LRV压迫原因、血液循环表现。结果 15例LRV狭窄患者中,6例腹膜后左肾门旁良性肿瘤、5例完全性AA后LRV、4例SMA与肾动脉间隙狭小致LRV狭窄,均有反复发作血尿。MSCTA显示11例左性腺静脉、10例盆腔静脉丛曲张和早显,5例右侧性腺静脉、7例髂内静脉侧支引流。结论 MSCTA能准确诊断LRV狭窄病因及了解侧支循环情况。
曾健张应和潘小舟范真真
关键词:左肾静脉静脉狭窄
多排螺旋CT非增强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非增强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临床怀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资料,均已做多排螺旋CT平扫、B超、KUB及IVU检查(CT扫描所得原始数据传至AW4.3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结果58例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其中1例自行排出,4例保守治疗后自行排出,36例体外碎石后排出,10例输尿管镜取出,7例经皮肾取出)患者,多排螺旋CT非增强诊断泌尿系结石58例;B超诊断泌尿系结石44例,2例假阳性;KUB诊断泌尿系结石38例,4例假阳性;IVU诊断泌尿系结石42例,3例假阳性;多排螺旋CT非增强、B超、KUB、IVU敏感度分别为100%、76%、66%、72%,特异度分别为100%、83%、67%、7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6%、90%、9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42%、29%、36%,约登指数分别为1.0、0.59、0.32、0.47。多排螺旋CT非增强与B超、KUB、IVU比较,x2值分别为15.92、24.17、19.92,P值均小于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非增强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比B超、KUB、IVU高,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最有效方法。
潘小舟费西平岑贤友罗东梁晓芬宣锋
关键词:多排螺旋CTB超KUBIVU泌尿系结石
睾丸动脉起源变异的MSCTA表现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睾丸动脉(TA)起源变异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为睾丸病变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腹部及盆腔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正常成年男性250例,采用容积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观察TA异位开口的发生率、起始血管及部位。结果:250例TA中共223例双侧TA显影,显影率89.2%(223/250),19.3%(43/223)异位开口。一侧开口异常41例,其中6.3%(14/223)异位开口于肾主动脉或分支,5.4%(12/223)异位开口于肾副动脉或分支,4.0%(9/223)异位开口于肾动脉水平上方腹主动脉前外侧壁,2.7%(6/223)异位开口于肠系膜下动脉水平下方腹主动脉前外侧壁;1例双侧开口异常,均开口于肾主动脉或分支;另1例右侧双支动脉供血。结论:采用VR AV最能清楚、准确、直观地显示TA的起源变异情况。
潘小舟刘明山张应和覃智颖梁晓芬
关键词:睾丸血管疾病血管造影术
腰椎间盘脱出并肉芽组织增生的MRI诊断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MRI对椎间盘脱出并肉芽组织增生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T2WI示脱出髓核周围和其内高信号影27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分析其表现及特点。结果 27例共30个腰椎间盘脱出,脱出髓核与硬脊膜分界模糊9个,部分分界清楚21个,增强扫描髓核周围线样强化6个,带状强化24个,17个与患侧神经根粘连。6个脱出髓核内信号稍减低,8个信号稍增高,5个明显增高,11个呈等信号,增强扫描髓核无强化26个,斑片状强化4个。结论 MRI能准确诊断腰椎间盘脱出及肉芽组织增生。
彭炜胡伟民张应和平国兴彭继红潘小舟覃智颖
关键词:腰椎问盘突出症高信号区肉芽组织
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评价梗阻性积水肾肾功能的临床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评价梗阻性积水肾肾功能的价值。方法:对36例单侧梗阻性重度肾积水、对侧肾显影正常的患者,按IVU结果分为显影组和不显影组,在梗阻解除前行MSCT灌注扫描.测量积水肾与对侧肾皮质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值,并对两组间积水肾的BF和BV值进行比较。结果:36例中,显影组20例.MSCT检查显示积水肾皮质BF、BV值分别为(412.58±217.56)ml.100 g^(-1)·min^(-1)、(28.66±10.96)ml/100 g;不显影组16例,积水肾皮质BF、BV值分别为(185.24±189.30)ml.100g^(-1)·min^(-1)、(15.6土11.8)ml/100g。两组间积水肾肾皮质BF、BV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积水肾与对侧肾肾皮质BF、BV值差异显著(P<0.01),组间对侧肾肾皮质BF、BV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较IVU能更准确地反映肾功能,在评价单侧梗阻性积水肾肾功能中具有一定价值。
甘艺平余强国孙伟桂范召应宋小松肖玮琳吴燊荣岑贤友费西平潘小舟覃智颖
关键词:肾积水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PSPH患者均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olumer endering VR)、血管生长技术(Addvessel 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脾静脉闭塞后侧支循环血管开放及曲张情况。结果 18例PSPH均表现为脾静脉闭塞、中断。⑴胃冠状静脉(GCV)未受累及15例中,胃冠状静脉12例、胃短静脉(GSV)15例、胃网膜静脉(GEV)15例、胃结肠干(GCT)10例可见静脉曲张,脾-肾静脉交通1例;⑵胃冠状静脉受累及3例中,均出现GCV、GSV、GEV及GCT曲张,脾-肾静脉交通2例。结论 MSCTA能清晰显示PSPH中脾静脉狭窄、闭塞及周围侧支循环血管曲张情况。
覃智颖张应和潘小舟顾瑞基岑贤友梁晓芬
关键词:胰腺疾病门脉高压脾静脉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
髂动脉闭塞侧支循环的MSCTA表现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髂动脉(IA)闭塞及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11例经MSC-TA确诊的IA闭塞患者,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对侧支血管进行选择性重建,分析侧支循环的表现。结果:11例IA闭塞患者发生在左侧9例、右侧2例,均合并同侧髂内动脉闭塞,6例合并同侧髂外动脉闭塞,1例合并对侧髂内动脉闭塞,1例合并对侧髂外动脉狭窄。参与侧支循环的动脉包括患侧腹壁动脉11例,第10~12肋间动脉11例,第4腰动脉10例,第2腰动脉1例,骶正中动脉及直肠上、下动脉1例,双侧股动脉间分支6例,股动脉与第4腰动脉之间1例。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IA闭塞及主要侧支循环情况,并能对患肢侧支供血情况进行初步评价。
潘小舟张应和覃智颖梁晓芬
关键词:髂动脉动脉闭塞性疾病侧支循环血管造影术
胃十二指肠动脉解剖变异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动脉(GDA)变异的分型、发生率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上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且GDA显示完整者1810例,采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对GDA进行重建,以GDA起源和分支的解剖学描述为标准,将变异分为3型:Ⅰ型为起源变异,Ⅱ型为分支变异(IIa型为正常起源于GDA的分支发自其他动脉,Ⅱb型为正常起自其他动脉的分支发自GDA,Ⅱc型为上述2型分支变异的混合表现),Ⅲ型为同时存在GDA起源及分支变异,分析各型的表现及发生率。结果 1810例患者中,GDA变异62例,总的发生率3.43%(62/1810),Ⅰ型10例,发生率0.55%(10/1810);Ⅱ型49例,发生率2.71%(49/1810),其中,Ⅱa型8例,发生率0.44%(8/1810),Ⅱb型28例,发生率1.55%(28/1810);Ⅱc型13例,发生率0.72%(13/1810)。胰横动脉起自GDA的发生率0.44%(8/1810),替代和(或)副右肝动脉起自GDA的发生率1.5%(27/1810),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起自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替代或副肝右动脉的发生率1.0%(18/1810)。结论 MSCTA能清楚显示GDA解剖及变异,准确进行分型。
罗东张应和范真真潘小舟覃智颖岑贤友费西平李杜顾瑞基
巨大外生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巨大外生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及在定位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子宫肌瘤且行腹盆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资料56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组,了解肿瘤供血动脉的特点,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56例66个子宫肌瘤中,供血动脉显影率100%(66/66),双侧子宫动脉子宫支(UB)供血的发生率98.5%(65/66),卵巢动脉(OA)侧支供血发生率33%(37/112),肿瘤起源诊断准确率96.4%(54/56)。结论子宫肌瘤主要由双侧UB供血,部分患者OA参与侧支供血。
张应和范真真潘小舟覃智颖岑贤友费西平梁晓芬
关键词:子宫肌瘤供血动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