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卫庆

作品数:128 被引量:263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0篇原虫
  • 70篇疟原虫
  • 56篇恶性疟
  • 52篇恶性疟原虫
  • 28篇基因
  • 27篇血吸虫
  • 27篇疫苗
  • 27篇吸虫
  • 21篇抗原
  • 20篇日本血吸虫
  • 19篇蛋白
  • 19篇疟疾
  • 15篇免疫
  • 11篇疟疾疫苗
  • 11篇表面蛋白
  • 10篇虫病
  • 9篇血吸虫病
  • 9篇吸虫病
  • 7篇血吸虫感染
  • 7篇融合抗原

机构

  • 98篇第二军医大学
  • 30篇同济大学
  • 4篇云南省寄生虫...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医学部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26篇潘卫庆
  • 33篇张冬梅
  • 16篇钱锋
  • 15篇张青锋
  • 12篇何兴
  • 11篇徐新东
  • 10篇陆德如
  • 8篇曹毅
  • 6篇叶润
  • 5篇薛向阳
  • 5篇邓海琳
  • 5篇杨树桐
  • 4篇白瑞璞
  • 4篇缪为民
  • 4篇汪章勋
  • 4篇曲莉
  • 3篇张苍林
  • 3篇孙军
  • 3篇沈璐辉
  • 3篇赛雪

传媒

  • 19篇中国寄生虫学...
  • 1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3篇中国热带医学
  • 9篇国际医学寄生...
  • 6篇热带医学杂志
  • 4篇生物工程学报
  • 3篇高技术通讯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国外医学(寄...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国外医学(预...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及改进措施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医学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实验课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中对常见标本形态特征的鉴别,能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并为临床上寄生虫病的诊断打下基础。文章统计了某次实验课考试的情况及考试中出现的各类错误,并针对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讨论。
叶润潘卫庆张冬梅
关键词: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教学效果
减毒沙门氏菌——真核质粒的导入载体被引量:5
2001年
朱冰钱锋潘卫庆
关键词:减毒沙门氏菌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190抗原保守区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994年
P190是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是很有希望的疟疾疫苗候选抗原。采用PCR方法克隆了我国海南省FCC1/HN株P190抗原基因的3个保守区片段,连接到pUC18载体上进行DNA序列测定,然后分别与表达载体pGEX-2T连接,经双酶切鉴定后转化感受态JM109大肠杆菌进行高效融合表达。
杨树桐潘卫庆邓海琳陆德如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基因表达
一种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DNA序列及其结合蛋白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DNA序列及其结合蛋白。本发明人首次从恶性疟原虫中鉴定和分离介导var基因家族转录沉默的非编码DNA序列及其结合蛋白——肌动蛋白。该DNA序列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使var基因定位于细胞核...
潘卫庆张青锋
文献传递
重组恶性疟原虫175kD红细胞结合抗原功能区蛋白及其制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恶性疟原虫175kD红细胞结合抗原功能区的重组蛋白(PfEBA175-IIF2),编码该重组蛋白的DNA序列,含该DNA序列的载体,含该载体的宿主细胞,用基因工程制备该重组蛋白的方法,以及该重组蛋白在制备...
潘卫庆张冬梅
文献传递
病原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7
2012年
病原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是一门由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传染病学组成的整合课程。本文以此整合课程建设为例,阐述了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下,开展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师教学合作与交流的必要性,介绍了在此门全新整合课程建设中有关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方式、实验课程和考试等多方面的教改新举措,以及基础与临床教师在整合课程中的合作与交流。
沈利陈良王飞张占卿方小楠潘卫庆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
重组恶性疟原虫次黄嘌呤-鸟嘌呤-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及其制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恶性疟原虫次黄嘌呤-鸟嘌呤-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重组蛋白(HGXPRT),编码该重组蛋白的DNA序列,含该DNA序列的载体,含该载体的宿主细胞,用基因工程制备该重组蛋白的方法,以及该重组蛋白的用途。本发明的...
张冬梅潘卫庆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机械脱尾童虫体外转染siRNA的效率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体表渗透法、电穿孔法、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2 000以及纳米材料聚乙烯亚胺(PEI)4种不同的方法用于日本血吸虫机械脱尾童虫体外转染siRNA的转染效率,以期筛选理想的转染方法。方法选用携带有红色荧光标记的化学合成siRNA,并且据根不同转染方法说明步骤优化体外转染条件,分别转染日本血吸虫机械脱尾童虫。在一定的时间内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虫体转染情况并计阳性虫数,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转入靶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经过体外转染条件的优化,电穿孔和纳米材料介导的siRNA转染效率达到了90%以上。应用RT-PCR验证,4种方法中,电穿孔转染法和纳米材料转染的siRNA对靶基因有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电穿孔法转染抑制率达(45±9.63)%,纳米材料转染抑制率达(37±6.17)%。结论除了常规的电穿孔法,纳米材料作为新型的转染载体,能够有效地传递siRNA进入血吸虫童虫体内,干扰目的基因的表达,这将为日本血吸虫功能基因学的研究提供高效的转染工具。
赵静林超潘卫庆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SIRNA转染效率
毕赤氏酵母工程菌高密度发酵表达恶性疟原虫融合抗原的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The effects of cultural conditions,which were fermentation period when methanol was as sole carbon source,methanol concentration,range of pH,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chimeric protein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in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ethylotrophic Pichia pastoris were investigated by shake flask experiments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ed:(1)fermentation period with methanol inducement is about 96 hours;(2)the optimum methanol concentration as sole carbon source is 10g/L;(3)the range of pH is from 6.0 to 7.0. On the base of abov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cell high-density fermentation had been done on the FMG-5L fermentor with multi-senso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ell optical density (OD 600) can reached 550 and the ma-ximum expression level of target proteins was 780mg/L which was 4 times higher or more than the shake flask culture’s.
郭美锦吴康华储炬庄英萍张嗣良黄大庆张青锋潘卫庆
关键词:发酵条件高密度发酵
抗人乳头瘤病毒的三价疫苗及其制法和用途
本发明涉及抗人乳头瘤病毒的三价疫苗及其制法和用途。具体地,本发明通过大量筛选和分析kozak序列,发现具有大幅度提高HPVL1蛋白表达水平的kozak序列;并对人乳头瘤病毒主要衣壳蛋白L1(HPV L1)的16、18和5...
潘卫庆徐新东张远斌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