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然
- 作品数:46 被引量:204H指数:9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 台湾海峡南部1999年8月温、盐、密度的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利用 1999年 8月份的 CTD资料 ,对台湾海峡南部温、盐、密度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1)粤东及闽南沿岸的上升流在调查期间较为明显 ,上升流的低温中心位于南澳岛以南区域 ;2 )台湾浅滩东侧在调查期间也存在上升流 ;3)在南澳与台湾浅滩之间海域 ,存在一个来自西南方向的高温、低盐、低密水舌 ,显示此区域受来自粤东沿岸水的影响 .水平方向 ,粤东沿岸水与表层离岸的低温高盐水逐渐混合 ;垂直方向 ,粤东沿岸水影响范围可达 2 0~ 30
- 曾淦宁胡建宇潘伟然陈照章陈华张彩云贺志刚李虹
- 关键词:台湾海峡南部温度盐度
- 1999年8月台湾海峡断面密度分布特征被引量:2
- 2001年
- 1999年 8月厦门大学和福建海洋研究所利用“延平 2号”调查船在台湾海峡中西部进行了大面综合调查 ,获得了 2 2个站位的 CTD资料 .对其中 4个断面的现场条件密度分布图进行了分析 ,从中可得出 :1)广东南澳 ,福建东山、平潭一带上升流现象明显 ;2 )在海峡南部的 NW- SE向断面中部有一股低密 (σstp<2 1)水体自南向北扩展并且逐渐变性 ,宽度和厚度逐渐变小 ,密度逐渐增大 。
- 陈照章胡建宇潘伟然陈华曾淦宁张彩云贺志刚李虹
- 关键词:台湾海峡
- 渤海层化结构及潮汐锋面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采用三维斜压海流模式(POM)模拟了渤海海温的季节变化,以海表与海底温差ΔT作为判别依据,发现3月份前整个渤海的表、底温差小于0.5℃,说明渤海处于充分混合状态;进入4月份以后,莱州湾、渤海中部以及渤海海峡的局部水域出现超过2℃的表、底温差,意味着垂向层化结构开始形成;层化区域面积随着海表热通量增大的趋势可一直持续到8月,9月后由于日照量逐渐减小,季节性温越层逐渐消失,11月以后渤海又恢复到充分混合的状态。
- 刘浩潘伟然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厦门湾海上溢油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 根据厦门海事局对近几年进出厦门湾船舶的统计资料,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有关知识,对厦门湾海域未来几年中船舶发生突发性溢油事故的概率作了估算.然后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假设的突发溢油事故中溢油的扩展进行预测分析并结合建立的欧拉潮...
- 王君潘伟然张国荣季杜鑫
- 关键词:海上溢油风险评估
- 文献传递
- 厦门港二维盐度场的数值计算
- 1991年
- 由二维流体动力学和盐扩散方程所组成的偏微分方程组出发,以有限差分法和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分别求解潮波运动方程和盐扩散方程,计算结果较理想地反映了厦门湾潮流场和盐度场的分布规律,此计算方法还可用于研究该海区的污染物迁移扩散问题。
- 潘伟然陈金泉
- 关键词:污染物
- 高集海堤开口后厦门湾潮流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为分析厦门海域生态修复工程高集海堤开口后厦门湾的潮汐动力特征,在厦门湾重要特征位置布设6个潮位站、3个海流站,选取2016年5月的潮位及海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现状下厦门湾的潮流特征。分析表明:高集海堤开口后,厦门湾仍为正规半日潮区,东、西海域实现贯通,东海域涨潮流延伸进入西海域,东、西海域两股潮波在高集海堤西南侧汇合,潮差从湾口向湾顶递增,在高集海堤西南侧达到最大,湾顶平均潮差为442cm。位于东、西海域口门断面潮流呈往复流,东海域最大流速为84.6cm/s,西海域最大流速为115.6cm/s。由于地形的影响,海堤开口处的潮流为旋转流性质,附近最大流速可达143.0cm/s。
- 林毅辉潘伟然肖征刘迪诗董剑姬厚德
- 九龙江口-厦门湾三维潮流数值模拟被引量:10
- 2008年
- 采用浅水半隐式三维数值模型,考虑九龙江径流影响,运用垂向水平分层法,计算了包括九龙江河口、厦门西港、东海域、同安湾,以及大小金门的厦门湾全海域各固定垂直分层的水平和垂直流速分量.由于在浅滩处采用了干湿动边界处理方法,较好地重现了涨落潮造成的潮间带间歇性出没,提高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通过讨论各层的潮流场分布特征,显示厦门湾海域潮流以正规的半日潮为主,大部分海区潮流运动形式都为往复流,其中围头湾、大小金门水道、厦门东侧水道以及青屿水道为强流区.
- 骆智斌潘伟然张国荣马腾王君
- 关键词:三维数值模拟
- 基于走航ADCP资料的厦门内湾东西口门海域潮流与潮致余流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应用厦门内湾东西3个口门断面(五通—下店、嵩屿—鼓浪屿、鼓浪屿—轮渡)一个潮周日走航ADCP资料的空间插值潮、流调和分离结果,分析占主导的M2分潮流与余流沿断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受地形约束的3个断面M2分潮流均以往复流为主,断面深槽为主流通道,M2分潮最大可能流速均沿主流深槽向左右岸递减,三断面中以鼓浪屿—轮渡断面最为强劲,平均值为46 cm/s,五通—下店断面次之为43 cm/s,嵩屿—鼓浪屿断面最弱,仅为33 cm/s.该半日潮波进入厦门内湾首先在鼓浪屿—轮渡断面达到最大值,出现时间在月中天后2.1 h,其次为五通—下店断面2.7 h,最后为嵩屿—鼓浪屿断面3.3 h.再者地形变化剧烈的嵩屿—鼓浪屿断面M2分潮非线性运动较强,浅水分潮的幅度增大.潮波的非线性效应又衍生了非周期性的潮致余流,该余流在厦门内湾东西口门有较为稳定的存在,且表现为近岸区流幅大,潮流通道内小,嵩屿—鼓浪屿与鼓浪屿—轮渡断面均值为9 cm/s,五通—下店断面均值为5 cm/s,同时各个断面余流均存在使内湾海水正常更替,沿断面法向一分为二,一进一出的态势.基于本次观测结果计算出一潮周日厦门内湾东西口门余流通量为76.156×106m3,净潮通量为69.591×106m3,相对偏差小于8.6%.
- 沈俊强潘伟然张国荣骆智斌林毅辉
-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空间插值
- 台湾海峡及厦门湾台风浪场数值模拟被引量:11
- 2010年
- 本文利用国际上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在充分考虑风能量输入、白浪效应、水深诱导的波浪破碎、底摩擦、波-波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以0604号台风"碧利斯"为例,通过嵌套计算方式,模拟了台湾海峡及厦门湾台风浪场的分布特征。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浮标测站实测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浪高模拟值与实际台风资料相符较好,可以为该海域台风浪的模拟提供较好的参考。
- 姬厚德潘伟然张国荣
- 关键词:风浪SWAN
- 崇武近岸的波浪模型与设计波浪的推算
- 本文根据崇武海洋站1976—2007年共31年的波浪观测资料,使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进行拟合分析,推算出崇武在不同重现期条件下的特征波浪要素,将其作为外海波浪要素输入,通过基于改进的椭圆型缓坡方程的CGWAVE近岸波浪数...
- 郑艺妃黄龙展潘伟然肖征
- 关键词:设计波浪破碎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