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婷婷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1
-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唑来膦酸对胃癌耐药细胞株SGC一7901/ADR的生物学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ZOL)对人胃癌耐阿霉素(ADM)细胞株SGC一7901/ADR侵袭和黏附的影响,探讨ZOL是否具有逆转该细胞株对ADM的耐药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1×10-4mol/L的ZOL联合0.5mg/L的ADM对SGC-7901/ADR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分析上述浓度的ZOL和ADM对细胞侵袭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细胞问黏附分子一1(ICAM-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细胞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2、MMP-9、ICAM一1、CD44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1)1×10。mol/L的ZOL单药及联合0.5mg/L的ADM与细胞共同孵育6h,黏附率分别为:对照组(C组)44.32%,ZOL单药组(Z组)34.73%,ZOL+ADM组(z+A组)31.30%,与C组比较,单药能够抑制细胞的黏附力(P〈0.05),z+A组细胞黏附能力进一步下降(P〈0.01);(2)在研究侵袭能力的实验中,C组、z组、z+A组每个高倍视野中细胞数(个)分别为:103.73±7.84、97.64±9.62、71.58±10.57,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时抑制作用显著(P〈0.05);(3)ELISA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z组及z+A组均能够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的MMP-2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与z组比较,Z+A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4)在Real—timePCR实验中,以C组作为参考标准,药物和细胞共同孵育后,上清液CD44mRNA表达在C组、Z组、A组、z+A组分别为1.0000±0.1083、0.2601±0.0041、0.46814-0.0314、0.0950±0.0052,同时ICAM-1、MMP-2、MMP-9mRNA的表达在各组中也表现出类似结果。结论ZOL对人胃癌耐ADM细胞株SGC-7901/ADR具有抑制降低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逆转该细胞株对ADM的耐药,这些�
- 郁皓洪婷婷周雨峡游庆军吴小红华东
- 关键词:唑来膦酸胃癌
- β-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紫杉醇注射液对乳腺癌MB-468细胞体外协同作用研究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探讨β-榄香烯与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株协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别以β-榄香烯注射液(2.5、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μg/mL)、紫杉醇注射液(0.00100、0.00200、0.00400、0.00800、0.01600、0.03125、0.06250、0.12500、0.25000μg/mL)作用24h和48h以及两药联合处理人乳腺癌细胞株MB-468细胞,SRB法检测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通过Westernblot检测干预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1)、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cip1和P27kip1表达变化。结果单药β-榄香烯或紫杉醇对MB-468细胞株生长均有抑制作用,β-榄香烯24h和48h的IC50和IC20值分别为34.20、52.59和10.15、17.81μg/mL,紫杉醇24、48h的IC50值分别为2.449和1.698μg/mL。联合组(β-榄香烯和紫杉醇的浓度分别为20、40和0.016、0.008μg/mL)对乳腺癌MB-468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具有协同作用,Q值>1.15。β-榄香烯组(52.59μg/mL)cyclin-B1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降,联合组较紫杉醇单药组(1.698μg/mL)cyclin B1的表达水平也有降低,联合组P27kip1蛋白的表达较β-榄香烯和紫杉醇单药作用时有增加。结论β-榄香烯对紫杉醇具有协同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表达和上调P27kip1表达有关。
- 蔡东焱高翔吴小红洪婷婷
- 关键词:乳腺癌Β-榄香烯紫杉醇细胞周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 2010年
-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培美曲塞500mg/m2,顺铂75mg/m2,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每2个化疗周期评价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不良反应,计算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期(OS)。结果 32例入组患者均可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其中CR1例,PR11例,SD6例,PD14例。随访时间为12.5个月,中位TTP为4.2个月,中位OS为8.5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和中性粒细胞减低。结论即使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已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仍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且其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毒性耐受性较好。
- 吴小红茆勇徐振宇蔡东焱张茹霞洪婷婷华东
- 关键词:培美曲塞顺铂乳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