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卫超
- 作品数:47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理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大规模粒子团簇识别分析
- 团簇识别是分子动力学数值模拟数据后处理团簇分析中的一个共性问题.本文面向JASMIN粒子数值模拟程序输出的可视化数据,设计买现了团簇识别并行算法与团簇分析并行工具.X-具提供了三种并行模式:时间维并行、空间维并行、时空维...
- 沈卫超曹立强夏芳
- 关键词:后处理
- 基于数据块视图的HDF5性能优化
- 大规模数值模拟数据对可视化分析提出了挑战,I/O是影响可视化交互性能的重要因素,基于索引的数据筛选可提高可视化交互性能。大规模并行数值模拟程序使用HDF5层次化表示和存储被区域剖分的物理量数据,HDF5的数据集对象被用于...
- Shen Wei-chao沈卫超Xia Fang夏芳Cao Li-qiang曹立强Song Lei宋磊
- 科学计算元数据研究与应用
- 随着高性能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由此而带来的数据规模的急剧扩大,给科学计算数据的管理和处理方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使用元数据.提出和定义了科学计算元数据SCMD(scientific comp...
- 宋磊陈虹夏芳沈卫超
- 关键词:数据管理都柏林核心
- 文献传递
- 面向数值模拟数据的HDF5性能优化
- 大规模数值模拟数据对可视化分析提出了挑战,I/O是影响可视化交互性能的重要因素.HDF5是科学计算领域广泛采用的存储格式,介绍了HDF5的抽象数据模型、数据读写流程,并使用典型数值模拟数据测试了HDF5的读性能.测试发现...
- 沈卫超曹立强夏芳宋磊
- 关键词:并行文件系统数据分析
- Unix主机安全监控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提出了一种基于P2DR的、不可旁路的强制访问控制技术。通过强身份认证、封装Unix命令和基于P2DR的强制访问控制,以多级安全策略模型为基础构建了Unix主机安全监控系统框架,重点应用于涉密网络中Unix主机的安全防护。
- 沈卫超王世华
- 关键词:主机安全强制访问控制安全审计P2DR
- 科学计算双路并行I/O优化方法被引量:2
- 2015年
- 科学计算数据集由数据和元数据组成.一般条件下,数据的尺寸较大,元数据尺寸较小.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机并行文件系统可以高效率地读写大块连续数据,但是无法高效率地读写大量较小块的元数据.一旦大块数据和小块元数据两类读写特征混杂在一起,元数据将较严重地干扰并行I/O,造成性能的下降.为此,文中提出数据与元数据分治的双路并行I/O方法.该方法在高层I/O库中建立内存文件系统与并行文件系统两级存储,在存储资源之间并行迁移科学计算元数据.一方面降低较频繁读写元数据的I/O延迟,另一方面改变科学计算数据的存储特征与存储模式,从而提高科学计算应用、尤其是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读入密集型应用的I/O效率.测试表明,双路并行I/O方法可提高写性能8%~13%,提高读性能89%到1.01倍.
- 曹立强莫则尧沈卫超夏芳陈军
- 关键词:并行I/O数据格式
- 用Python和wxPython开发主机安全监控系统
- 本文简要介绍Python,wxPython语言以及Boa图形界面生成器,以及用Python+wxPython快速开发跨平台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同时描述了主机安全监控系统的功能及结构,主要针对于安全管理员图形界面的开发,详...
- 王世华沈卫超
- 关键词:安全审计PYTHON语言图形用户界面
- 文献传递
- 大规模时变可视化数据的预取加速研究
- 2011年
- 针对读取数据这一制约绘制性能的主要因素,从时变数据场的相邻帧相似性入手,利用前一帧图像的绘图区域预测下一帧图像的绘图区域,进而转换成I/O参数,实现连续绘制中的数据预取.并在多帧图像绘制过程中形成载入、处理、绘制三级流水线,提高可视化的速度.微机测试表明,由于图像相邻帧相似度的不同,时变可视化数据预取将可视化性能提高17.2%~47.5%.
- 曹立强夏芳沈卫超
- 关键词:可视化知识发现数据预取
- 邮件过滤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0
- 2003年
- 在对垃圾邮件及其防范技术进行全面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特征过滤技术的被动防范和能力不足问题,提出了利用多邮件地址分类使用的主动防范技术,并通过一个使用户可以自主地扩展自己邮件地址的原型系统,与传统的特征过滤技术配合,形成了更为有效的垃圾邮件防范能力。
- 沈卫超
- 关键词:垃圾邮件邮件地址邮件过滤器SPAM
- 反垃圾邮件技术与产品分析
- 目前垃圾邮件呈现泛滥的趋势,本文探讨了几种主流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商业反垃圾邮件产品的实际效果,最后给出了对反垃圾邮件产品不足之处的改进建议.
- 沈卫超
- 关键词:反垃圾邮件技术邮件过滤产品评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