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铮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纤维化
  • 3篇肺纤维
  • 3篇肺纤维化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肺纤维...
  • 2篇气管
  • 2篇气管镜
  • 2篇细胞
  • 2篇获得性
  • 2篇间质性
  • 1篇导丝
  • 1篇调强
  • 1篇调强适形
  • 1篇调强适形放疗
  • 1篇端面
  • 1篇对齐
  • 1篇胸部
  • 1篇胸部CT

机构

  • 1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12篇汪铮
  • 10篇张晓菊
  • 6篇安云霞
  • 4篇李晓
  • 3篇马利军
  • 2篇马芸
  • 2篇潘金兵
  • 2篇轩伟霞
  • 2篇张茜茜
  • 1篇代华平
  • 1篇刘豹
  • 1篇张文平
  • 1篇王凯
  • 1篇张亚飞
  • 1篇钱皓瑜
  • 1篇刘正国
  • 1篇李晓亮
  • 1篇李蒙
  • 1篇王思勤
  • 1篇吴纪珍

传媒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2014中华...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与基因和家族遗传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被引量:1
2021年
基因或遗传背景与一些间质性肺疾病有关,基因及其异常表达产物决定了疾病的临床表型,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患者可有家族遗传史和特殊的临床表现,在临床表现、影像、病理、诊断、评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与其他间质性肺疾病有共同特征,也存在差异。在多学科综合诊疗的同时,需要兼顾患者家族成员的排查和随访。本文结合临床、影像、病理和基因异常等特征,对基因遗传性间质性肺疾病进行分类和介绍。
张静静李蒙汪铮张晓菊任雁宏代华平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基因
一种可调节式固定引导鞘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式固定引导鞘管;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方便手术的进行;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竖向放置的内筒体,内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通槽,内筒体的外缘面上设有上下布置的刻度,内筒体的外部套装有可沿...
李慧丽张群成张晓菊郭鸣周汪铮安云霞
文献传递
CD146对获得性Erlotinib耐药肺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CD146对获得性Erlotinib耐药肺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Erlotinib作用于肺腺癌细胞株H1650,诱导其产生耐药(H1650ER);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耐药前后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CD146的表达变化;小干扰RNA(siRNA)干扰H1650ER细胞中CD146的表达,利用Transwell侵袭小室及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分别评价肺腺癌细胞侵袭及增殖能力,Western blot 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获得性Erlotinib耐药肺腺癌细胞H1650ER中CD146及Vimentin 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474±0.013和0.465±0.012,显著高于耐药前(P<0.05);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为0.180±0.011,明显低于耐药前(P<0.05).CD146-siRNA干扰H1650ER细胞CD146的表达后可明显抑制其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6-siRNA干扰后细胞侵袭力亦下降(P<0.05).结论 获得性Erlotinib耐药肺腺癌产生EMT并CD146表达显著上调;抑制CD146的表达可下降其侵袭及增殖能力.
张晓菊汪铮安云霞张亚飞刘正国孔令非
关键词:肺腺癌ERLOTINIB上皮-间充质转化小干扰RNA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早期抗菌治疗无反应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因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考察血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无反应性CAP病因判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232例CAP住院患者.治疗无反应定义为经验治疗72h后临床症状持续存在或恶化,发展为急性呼...
汪铮张晓菊吴纪珍张文平况红艳李晓轩伟霞王凯马利军
气管和支气管肿瘤
气管支气管肿瘤(TBT)临床上不常见,一般被偶然发现.表现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比良性肿瘤更多见.TBT分为原发性恶性肿瘤、继发性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原发性恶性肿瘤一般起源于表皮或唾液腺,起源于表皮的恶性肿瘤包括...
马芸李晓汪铮张群成
关键词:支气管镜胸部CT
The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T cell assay in active tuberculosis
轩伟霞陆婷婷汪铮安云霞张晓菊
硅酮支架置入治疗成人气管支气管软化症被引量:2
2020年
背景:硅酮支架置入可通过稳定气道缓解气管支气管软化症患者的症状,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目的:评价硅酮支架置入治疗成人气管支气管软化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例气管支气管软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气道软化部位、程度,选取、设计合适的硅酮支架,8例患者均置入硅酮支架,其中2例为沙漏型支架,2例为直筒型支架,3例为Y型支架,1例为T型管。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前和术后30 d行血气分析测定血氧,并采用卡式评分评估生活质量;术后7,30,60 d行气管镜检查动态监测支架位置及管腔内分泌物、肉芽生长等情况。结果与结论:(1)7例患者成功置入硅酮气道支架,症状均即刻缓解;1例患者在置入过程中出现左主支气管膜部撕裂,置入失败;(2)7例患者术后30 d氧分压和卡式评分均高于术前(t=-8.60,-20.76,P<0.05);(3)术后定期气管镜下观察,3例出现支架移位,3例出现排痰困难和轻度肉芽组织增生,内镜下处理后好转;(4)结果表明,气管支气管软化症患者置入硅酮支架可缓解患者症状,虽然硅酮支架移位和痰液阻塞发生率较高,但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李晓潘金兵马芸钱皓瑜张群成汪铮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软化症T管支气管镜硬质支气管镜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肺部纤维化的诱导机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肺部纤维化的诱导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AngⅡ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行HE染色,评价肺纤维化和肺泡炎症程度,RT-PCR检测Yes相关蛋白1(Yap1)、PDZ结合相关性转录共激活因子(TAZ)、Smad2/3和Ⅰ型胶原蛋白(Col-Ⅰ)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肺泡壁完整,结构清晰,肺泡隔无增宽,支气管腔及肺泡腔内无炎性渗出物,肺泡无炎性改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镜下可见部分肺泡融合,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隔严重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模型+AngⅡ组大鼠肺组织镜下可见肺间质呈现均匀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增多。模型组和模型+AngⅡ组肺纤维化和肺泡炎症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模型+AngⅡ组肺纤维化和肺泡炎症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模型+AngⅡ组Yap1、TAZ、Smad2/3和Col-ⅠmRNA和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模型+AngⅡ组Yap1、TAZ、Smad2/3和Col-ⅠmRNA和蛋白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AngⅡ可能通过上调Hippo信号通路中Yap1的表达和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Smad2/3的表达,促进Ⅰ型胶原的合成,诱导大鼠肺纤维化。
张茜茜汪铮安云霞李晓亮张晓菊
关键词:肺纤维化SMAD2/3
美国Fleischner学会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白皮书解读
2018年
近年来多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诊治指南发表,但仍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临床上也时有难以诊断的病例。美国Fleischner学会召集呼吸、放射、病理和医学情报专家,就IPF诊断形成了7个关键问题,将讨论意见汇总并形成文献,以“IPF诊断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为名正式发表。
汪铮安云霞李楠张晓菊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PULMONARY诊治指南医学情报
不同初始治疗方案对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初始治疗采用同期加量调强适形放疔(SIB—IMRT)或者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自2012年7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EGFR基因突变并未经过EGFR—TKIs吉非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68例,其中初始治疗采用EGFR—TKIs吉非替尼的患者45例(吉非替尼组),采用SIB—IMRT治疗的患者23例(SIB-IMRT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及颅内进展的累积发病率曲线,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SIB-IMRT组、吉非替尼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9个月(95%CI:16.5~21.4)、27.5个月(95%CI:21.6~33.5);Log—rank检验显示SIB-IMRT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吉非替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B—IMRT组有61%的患者出现颅内进展,其中位时间为20.7个月(95%CI:9.6~14.2);吉非替尼组有89%的患者出现颅内进展,其中位时间为11.9个月(95%CI:19.7~49.21:Log-rank检验显示吉非替尼组患者颅内进展的累计发病率高于SIB-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初始治疗方案、预后评估量表评分和脑外转移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EG职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初始治疗采用SIB—IMRT比应用EGFR—TKIs吉非替尼治疗的总生存期和颅内无进展生存期更长。初始治疗方案、预后评估量表评分和脑外转移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
李晓马利军张晓菊张茜茜汪铮潘金兵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