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江浩

江浩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动力学
  • 3篇树脂
  • 3篇分子
  • 3篇分子动力学
  • 3篇改性
  • 2篇动力学模拟
  • 2篇杜仲胶
  • 2篇橡胶
  • 2篇径向分布函数
  • 2篇环氧
  • 2篇环氧树脂
  • 2篇共混
  • 2篇共混物
  • 2篇恶嗪
  • 2篇复合材料
  • 2篇苯并恶嗪
  • 2篇复合材
  • 1篇单向复合材料
  • 1篇单向纤维
  • 1篇增韧

机构

  • 8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西安近代化学...

作者

  • 8篇江浩
  • 4篇王汝敏
  • 4篇岳红
  • 2篇刘倩
  • 2篇赵建勇
  • 2篇楚桥
  • 2篇沙青娥
  • 2篇张丹丹
  • 1篇郑水蓉
  • 1篇胡睿
  • 1篇强雪原
  • 1篇张博
  • 1篇陈冲
  • 1篇魏志龙
  • 1篇刘翔

传媒

  • 3篇工程塑料应用
  • 2篇中国胶粘剂
  • 1篇粘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中国塑料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烯丙基酚氧树脂改性双马来酰亚胺体系的优化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环氧树脂与二烯丙基双酚A合成了一种烯丙基酚氧树脂,用以增韧双马来酰亚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选取改性树脂体系组分为影响因子,应用响应面法进行3因素3水平的18组的设计试验,改性树脂性能(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为响应值,对改性树脂组分配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改性树脂组分配比BMI、DDS、APO、DABPA、DAP为2∶1∶0.2∶0.84∶0.1(物质的量比)时,综合2性能最好,此时改性双马树脂体系的冲击强度可达到21.4 k J/m,弯曲强度为200.5 MPa,热变形温度为195.8℃。
江浩王汝敏Shameel Farhan郑水蓉胡睿
关键词:双马来酰亚胺响应面法
超支化聚合物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通过有核一步法,合成了端羧基超支化聚酯(CHP),然后与环氧氯丙烷经环氧化反应制备了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酯(EHP),并制备了EHP改性环氧树脂(EP)体系。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变形温度分析、热失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EHP结构、改性EP体系固化工艺、力学性能、热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了预期结构的EHP,数均分子量为1 908 g/mol,黏度为1 522.5 m Pa·s;当EHP含量为15 g时,改性EP体系的性能最佳,其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50.4 k J/m2,201.0 MPa,较改性前分别提高了213%,37%;热变形温度为147.5℃,热失重10%时的温度为360℃,较改性前分别下降了9%,7.7%。
张博王汝敏江浩强雪原刘翔
关键词:环氧树脂超支化聚合物增韧改性
复合材料界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与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综述了MD(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计算复合材料界面粘接力的MD模型构建与模拟方法,概括了MD在研究复合材料界面相互作用中的研究现状;最后对MD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江浩岳红赵建勇沙青娥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界面粘接
NR/CIIR/TPI共混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1
2013年
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对研究NR(天然橡胶)/CIIR(氯丁橡胶)/TPI(杜仲胶)共混物的阻尼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COMPASS力场和恒温恒压(NPT)系综条件下,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计算不同聚合度时NR、CIIR和TPI的溶度参数(δ),并确定计算所需的最小聚合度;然后根据共混物的主要性质,结合最小聚合度要求,搭建无定形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MD模拟方法计算得共混物的T_g为305.92 K,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实测得共混物的T_g为297.46 K,两种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基本一致。
沙青娥岳红赵建勇魏志龙江浩
关键词:氯丁橡胶杜仲胶分子动力学玻璃化转变温度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NR/BR力学性能和界面相互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运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研究了天然橡胶(NR)/顺丁橡胶(BR)混合胶体的力学性能,从微观上解释了NR和BR共混后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并通过界面结合能和径向分布函数分析揭示了混合物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本质。结果表明,NR/BR的平均结合能为21.35kJ/mol,除去程序自行产生的能量校正值(-3.64kJ/mol),结合能在数值上近似等于非键能(17.91kJ/mol),表明NR/BR组分界面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范德华力构成。
江浩岳红刘倩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力学性能径向分布函数
杜仲胶/天然橡胶共混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12
2012年
应用分子动力学(MD)和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方法对杜仲胶(TPI)、天然橡胶(NR)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MD模拟方法,在COMPASS力场下,对纯物质在不同聚合度下的溶度参数、一系列共混比的TPI/NR共混物内聚能密度、Flory-Huggins作用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确定了纯物质单链的聚合度,经判断各比例共混物的相容性均较好;采用DPD模拟方法对TPI/NR共混体系的相结构进行了研究,从等密度图可以进一步判断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分析比较两种纯物质的径向分布函数,揭示了其相互作用的本质;经过分析比较静态力学性能,发现共混比为1/3的TPI/NR共混物性能最佳,其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
刘倩岳红江浩陈冲
双酚S型苯并恶嗪改性酚醛树脂模塑料的性能研究
2016年
以双酚S为原料,采用溶剂法合成了一种含砜基的苯并恶嗪(BOZ–S),并用不同长度的高性能维纶短切纤维(PVAF)为增强材料,通过预浸料模压成型制备出BOZ–S改性酚醛树脂(PF)模塑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别对BOZ–S的单体结构、PF/BOZ–S改性体系的固化特性、改性PF模塑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冲击断口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合成出了预期结构的BOZ–S,且固化时存在两种放热反应;改性树脂体系的各项性能与纯PF相比均有明显提升,且纤维的长度越长,模塑料的力学性能提升越大,其中PF/BOZ–S质量比为80/20、纤维长度为36 mm时,体系的综合性能最佳,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88.4 k J/m^2和175.9 MPa,弯曲弹性模量达到8.8 GPa,马丁耐热温度为164.3℃。
海一飞王汝敏楚桥张丹丹江浩
关键词:双酚S酚醛树脂苯并恶嗪模塑料改性
改性EP/S–GF单向复合材料缠绕成型工艺及性能被引量:2
2015年
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苯酚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二胺型苯并恶嗪(MDA–BOZ),并用其改性环氧树脂(EP)。采用湿法缠绕成型方法制备单向高强玻璃纤维(S–GF)增强改性EP基复合材料。用T–β外推法和凝胶化时间法确定了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并测试了其在室温和高温下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层间剪切强度等力学性能。与EP/4,4’–二氨基二苯砜(DDS)/S–GF复合材料相比,EP/MDA–BOZ/DDS/S–GF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有较大提高。EP/MDA–BOZ/DDS/S–GF复合材料室温弯曲强度达1 428.3 MPa,层间剪切强度达79.92 MPa,纵向拉伸强度1 134.1 MPa,拉伸弹性模量为40.15 GPa。复合材料在100℃时,弯曲强度保持率为78.95%,层间剪切强度保持率为81.06%。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改性树脂与玻璃纤维界面粘结性较好。
张丹丹王汝敏江浩楚桥海一飞
关键词:环氧树脂苯并恶嗪单向纤维湿法缠绕复合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