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翠华
- 作品数:16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α-L-岩藻糖苷酶与甲胎蛋白对38例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比较被引量:4
- 1997年
-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例肝内外良恶性疾病患者的血清AFU及甲胎蛋白(AFP)含量进行了联合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U明显高于非肝癌组,AFU及AFP在原发性肝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4%和71%,两者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另在原发性肝癌组,AFP水平与AFU阳性间无相关性,在AFP阴性原发性肝癌中,AFU阳性率为82%,两者联检的混合阳性率为92%。结论:AFU可作为一种新的肝癌标志物应用于临床,与AFP互补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 毛翠华
- 关键词:肝肿瘤甲胎蛋白岩藻糖苷酶
- 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胃粘膜环氧化酶-2表达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粘膜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27例无任何症状健康检查者,经胃镜采取胃窦部粘膜组织,用于Hp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OX-2的表达。结果18例Hp感染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表达COX-2,而9例Hp阴性者胃粘膜均不表达COX-2。结论Hp感染诱导胃粘膜COX-2表达。
- 孙为豪俞谦欧希龙郭庆明俞婷毛翠华钱铖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免疫酶技术胃肿瘤发病机制
- 双气囊内镜检查致胰腺炎并诱发肠梗阻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患者男,50岁,因反复黑便5年,再发1个月余入院.患者2003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黑糊样便,并逐渐头晕、心悸、乏力,当地医院查胃镜及消化道钡餐未见明显异常,结肠镜提示横结肠息肉.经抑酸、止血等对症治疗后停止黑便.2008年5月患者再次出现黑便,大便成形,伴终未滴鲜血,自认为是痔疮,未重视,后又出现头晕、乏力、心悸、肌肉酸痛等.
- 史乃蕴欧希龙俞谦毛翠华魏晓莹蔡惠美徐海峰
- 关键词:内镜检查肠梗阻胰腺炎气囊反复黑便消化道钡餐
- 肝硬化死亡因素与防治的探讨(附90例分析)
- 1993年
- 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很高,并发症是其直接致死原因。作者对1985年1月至1992年1月我院因肝硬化死亡的90例患者就死亡因素及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其与肝功能评级的关系,旨在提高对严重肝硬化患者预后和合理治疗的认识。
- 孙月美毛翠华
- 关键词:肝硬变死亡率
- 血清铁蛋白及脂质唾液酸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 1997年
- 为探讨血清恢蛋白(SF)、脂质唾液酸(LSA)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本文同时检测了86例原发性肝癌及其他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SF及LSA,并与甲胎蛋白(AFP)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组血清SF及LSA水平明显高于非肝癌良性组,SF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1.6%,特异度为83.3%,诊断正确率为82.5%,均较LSA为优,且对AFP阴性和轻度升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较高的检出率。本文提示,对疑患原发性肝癌者,除检测AFP外,可同时检测血清SF及LSA,特别是对AFP阴性患者,以期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 毛翠华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铁蛋白
- 肝胆病患者尿甘胆酸/肌酐测定的意义
- 1990年
- 本文利用Simko 等测定尿胆汁酸/肌酐的方法,以肌酐矫正尿量对胆汁酸的影响,可以代替24小时尿胆汁酸测定,其结果与血清胆汁酸有高度相关性,兹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正常对照组男15例,女9例,年龄17~79岁,平均33岁。肝胆病患者男30例,女11例,年龄20~71岁,平均43岁。乙型肝炎20例,其中急性无黄疸型和迁延型肝炎14例。
- 陈在忠王国祯毛翠华周伟君王景明
- 关键词:肝胆病胆汁酸肌酐尿液
- 胃液胃动素与慢性胃炎、溃疡病及上消化道癌的关系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探讨胃液胃动素(Motilin,MTL)与慢性胃炎、溃疡病及上消化道癌的关系。方法空腹胃镜检查时抽取胃液3m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MTL含量。共检测对照组21例,慢性胃炎31例,消化性溃疡21例,上消化道癌25例。结果慢性胃炎组MTL无明显变化,消化性溃疡组及上消化道癌组MTL明显升高(P<0.05),且上消化道癌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消化性溃疡(P<0.05)。结论胃液胃动素与消化性溃疡及上消化道癌的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测定空腹MTL含量为判别消化道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指标。
- 毛翠华吴自英翟卫中
- 关键词:胃动素胃液胃炎消化道肿瘤
- 快速尿素酶试验在评价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02年
- 孙为豪曹大中吴自英张有珍毛翠华刘顺英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
- 内镜下齿状上移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食管裂孔疝关系探讨
- <正>目的内镜下齿状线上移并非少见。本文分析其相关内镜表现及临床特点,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mia HH)的关系。方法分析6 280例胃镜被检者中142例有齿状线上移者的胃镜相关表现及其...
- 毛翠华吴自英张友珍
- 文献传递
- 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胃粘膜环氧化酶-2表达
- 2001年
- 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有关Hp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且认为,Hp是胃腺癌发生的一种Ⅰ类(肯定)致癌物.流行病学资料提示,Hp感染人群胃癌发生危险性显著高于对照人群[1-3].动物实验证实,Hp慢性感染易引起胃粘膜组织恶性转化[4-5],但其致癌机制尚不清楚.
- 孙为豪俞谦区希龙郭庆明俞婷毛翠华钱铖
- 关键词:胃粘膜组织流行病学资料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