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丽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西酞普兰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分裂症
  • 2篇疗效
  • 2篇精神病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艾司西酞普兰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抑郁
  • 1篇用药
  • 1篇用药安全
  • 1篇认知功能影响
  • 1篇少年
  • 1篇生活质量
  • 1篇失匹配负波
  • 1篇舒必利
  • 1篇帕罗西汀
  • 1篇强迫症

机构

  • 6篇日照市精神卫...

作者

  • 6篇毛丽
  • 2篇宋思佳
  • 1篇陈维香
  • 1篇陈常云
  • 1篇陈洪振
  • 1篇陈忠
  • 1篇王松梅
  • 1篇李建辉
  • 1篇姜振玲
  • 1篇李俊业
  • 1篇李梅
  • 1篇郭秀娟
  • 1篇陈莉

传媒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山东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6
  • 1篇2004
  • 2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对比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应用帕罗西汀。在用药0周、1周、2周、4周、8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用药期间BPRS、HAMD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用药0周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BPRS评分对比,各时刻均无明显差异(P>0.5);观察组用药1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时刻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均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可靠药物,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对性功能影响更轻。
毛丽陈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精神病
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 :探讨奎硫平、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对 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奎硫平、舒必利治疗 6个月。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精神症状 ,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 (WHOQOL 1 0 0 )评定生活质量。 结果 :治疗 6个月后 ,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的改善和舒必利相似 ,PANSS两组间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奎硫平组WHOQOL 1 0 0各领域除精神支柱外均明显改善 ,在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较舒必利组有显著改善。 结论
卢振胜李梅姜振玲陈忠王松梅毛丽宋思佳
关键词:奎硫平舒必利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
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临床对照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将 4 6例符合CCMD 3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用西酞普兰和氯丙咪嗪治疗 8周 ,采用Yale Brown强迫量表(YBOCS)、副反应量表 (TESS)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西酞普兰组副反应较氯丙咪嗪组少且轻 ,两组脱落率相似。
李建辉毛丽宋思佳胡夫东李俊业陈洪振
关键词:西酞普兰氯丙咪嗪强迫症临床对照分析副反应临床疗效
老年精神病患者服药发生副反应的护理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总结老年精神病患者服药发生副反应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 7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应用药物治疗 ,2 6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副反应 ,总发生率为 38 81% ,对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结果 :经治疗与护理病情好转 ,无意外发生。结论 :随患者年龄增高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增加。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易发生的副反应 。
陈常云陈维香毛丽李召秀
关键词:精神病护理用药安全药物不良反应
利培酮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利培酮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7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及50例同期在医院进行治疗且基本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对观察组给予利培酮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病性症状,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测量表(SCoRS)评价并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情况,分析患者治疗前的认知功能与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观察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前认知功能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利培酮能较好地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但患者治疗前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一种独立性的精神病理学症状。
毛丽
关键词:利培酮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rTMS对抑郁症患者P300、MMN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相关电位P300与相关电位成分失匹配负波(MMN)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8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及对照组(54例)。对照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其基础上观察组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相关电位P300及MMN潜伏期、波幅、抑郁状态(HAMD-17)及认知功能(MoCA)评分;分析治疗前后P300及MMN潜伏期、波幅与HAMD-17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相关电位P300及MMN潜伏期均较对照组短,而波幅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AMD-17评分较对照组低,而MoC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P300和MMN潜伏期、波幅与HAMD-17评分无相关性;治疗后,潜伏期P300及MMN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r=0.527、0.631),波幅P300及MMN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r=-0.624、-0.428)。结论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rTMS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MMN及事项相关电位P300水平,同时还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应用。
郭秀娟陈艳玲高洁曹辉毛丽
关键词: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艾司西酞普兰P300失匹配负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