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丽华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1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感染性临床输血不良反应81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建立安全、科学、合理的输血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发生的81例输血不良反应,分析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科室分布、时间分布、年龄分布、血型及血制品种类分布等。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各种血液制品的输注过程中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输血不良反应。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输血的患者共24608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1例,总发生率为0.33%;发生科室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其中女性发生率为0.23%(56/24608),男性发生率为0.10%(25/24608);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输血史54例(66.7%),无输血史27例(33.3%)。4年间2018年、2020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较多,共54例,占总数的66.7%;2019年和2021年较少,共27例,占总数的33.3%;不同年份之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8,P<0.05)。输注血液成分以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66%(22/24608)],其次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0.31%(43/24608)]、病毒灭活冰冻血浆[0.31%(16/24608)],其他血液制品未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为最多,为58例,其次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8例。结论临床输血作为救治危重症患者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和制度用血,尽最大努力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合理。
- 段丽华张伟丽时珊珊孙彦奇张厚毅
- 关键词:血制品回顾性分析
- 无防冻剂冻存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新鲜富血小板血浆不添加防冻剂冻存,融化后与冻存前的血小板功能比较,初步探究无防冻剂冻存的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形态破坏后其凝血功能保留的比例及意义。方法: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3毫升分为1毫升和2毫升两份,1毫升直接在血栓弹力图仪上检测血小板功能指数MA值,为对照组(A组)。另外2毫升离心分离富血小板血浆和压积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三遍,尽量沥干生理盐水后37℃保存。富血小板血浆-40℃以下冻存4小时,然后37℃水浴箱完全融化。根据原始血样血常规检测的红细胞压积结果,将冻存融化后的富血小板血浆,与洗涤后的压积红细胞按比例混合,制作全血模型,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小板功能指数MA值,为实验组(B组)。计算(冻存融化后MA值/原血MA值)×%。设定无防冻剂冻存的血小板血浆,融化后与冻存前的血小板功能比较,血小板凝血功能保留比例达原血的50%以上,认为该方法有意义。结果:对照组(A组),原血血小板功能指数MA值为±s=60.65±7.311。实验组(B组),即冻存新鲜富血小板血浆融化后制作的全血模型,血小板功能指数MA值为x±s=33.44±9.786。比较冻存前后血小板的功能指数MA值显示,不添加防冻剂的新鲜富血小板血浆冻存融化后,血小板功能指数MA值约为原始血样的50%。结论:无防冻剂的新鲜富血小板血浆冻存融化后,与冻存前血小板比较,尽管血小板形态破坏后凝血功能有所减弱,但是并未完全消失为零,尚存的凝血功能不低于原始血样的50%,或可成为血小板制品库存的另一种模式,应用于急救方案中。
- 段丽华邱明张伟丽时珊珊张厚毅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冻存凝血功能
- 扁桃体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扁桃体炎术后出血的原因、出血分度及相应对策。方法采用Windfuhr J出血分度法将扁桃体术后出血分为5度,对220例行扁桃体摘除术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扁桃体术后出血14例,发生率6.36%;1度出血5例,发生率2.27%;2度出血8例,发生率3.64%;3度出血1例,发生率0.45%;无4度及5度出血者。原因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咽部活动过度、咳嗽、创面白膜脱落、缝扎血管线脱落、创面感染等。给予相应处理血止。结论按扁桃体术后出血程度分类,探讨各度出血原因,便于采取相应措施,对预防术后出血有指导意义。
- 牛传贵段丽华张华柴茂文
- 关键词:扁桃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