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爱东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上古
  • 1篇帝王
  • 1篇兴体
  • 1篇扬雄
  • 1篇远游
  • 1篇儒家
  • 1篇诗经
  • 1篇四夷
  • 1篇图腾
  • 1篇求女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影响
  • 1篇礼乐
  • 1篇礼乐制度
  • 1篇母题
  • 1篇考辨
  • 1篇乐章
  • 1篇鬼神
  • 1篇汉代
  • 1篇《诗经》

机构

  • 7篇青岛大学

作者

  • 7篇张树国
  • 7篇梁爱东

传媒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职大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边声”与“华音”:民族碰撞中的汉代乐章被引量:1
2006年
汉代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碰撞促进了少数民族的交流与归化。反映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体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少数民族地区风物与歌谣的引进和传唱,二是少数民族乐器的引进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原汉地的歌诗艺术。
张树国梁爱东
关键词:汉代
《远游》结构的内在矛盾、作者及文学影响
2006年
《远游》以“重曰”为界分为原作和拟作两部分,原作为淮南王刘安的绝命辞;拟作实即《广骚》,为扬雄模拟《离骚》、《大人赋》而成的集句式的百衲体;刘歆将其附益在《远游》之下。两者分别对中国诗歌的游仙诗与玄言诗产生很大影响。司马相如《大人赋》借鉴了《远游》原作的首、次韵而自铸伟辞。
张树国梁爱东
关键词:《大人赋》扬雄
金声玉振——儒家乐论对上古礼乐制度的阐释被引量:2
2005年
“金声玉振”是上古礼乐文化中最富有艺术性的部分,在儒家乐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对礼乐表演性有“在场”的鉴赏性评述,指出其蕴涵的义理成分;子夏述孔,论证“古乐”与“今乐”表演上的差异,保存了孔门《诗》学的原始样态;思孟学派以“金声玉振”为道德、人性的音乐譬喻;《礼记.乐记》剖析礼乐之异同,提出“声音之道与政通”。以政治、伦理、道德、人性等“他律”来阐释并约束艺术活动,是儒家乐论的本质特点。
张树国梁爱东
关键词:儒家上古礼乐制度
《大武乐章》与“三象”考辨被引量:3
2005年
《周颂》中的《大武乐章》由《我将》、《武》、《赉》、《般》、《酌》、《桓》组成,又名“象武”、“象舞”。歌词具在而音乐消亡。古籍中《勺》、《象》、《武》连言。事实上,“象乐”、“象舞”、“勺”源于大舜古乐的“韶乐”,是周初武王、周公改作的“新乐”。《勺》即《周颂·酌》,是象乐的代表作品。“象乐”、“勺乐”与《大武乐章》歌词、舞容的结合,代表了周代宗庙乐章中诗舞综合艺术的最完美的形态。
张树国梁爱东
论屈原昆仑之游的悲剧意义
2003年
昆仑是屈原楚辞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体现为神人相连接的“天柱”和群帝所从上下的所在。在屈原《离骚》中两次提到昆仑之行,一是在遭到打击以后,登上昆仑之巅,欲向诸神倾诉。在这点上,具有与“重华陈辞”一样的悲剧意义;二是表达顾恋家国、不忍离去之意。屈原的昆仑之游同时也是其灵魂之旅。
张树国梁爱东
关键词:母题求女
诗成何以感鬼神——上古帝王与郊庙祭歌形态关系探析被引量:4
2007年
诗乐舞为上古祀神仪式中最富有艺术性的部分。周因于殷礼,祭祀礼仪中的诗篇大部分为“史巫祝宗”之辞,为仪式用语,保存在《诗经》的雅颂中,与乐舞一起服务于降神、娱神的需要。
张树国梁爱东
关键词:帝王鬼神
论上古乐奏形态与《诗经》兴体之原始关联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从曾侯乙墓鸳鸯盒乐舞图入手,分析上古时代的乐奏形态。从乐官装扮、 造型及音声模写等方面都体现了图腾艺术的本质特点,即艺术仿生性。作为《诗经》艺术手段的“兴”实际来源于上古乐官文化的兴祭仪式,通过交响性质的“大合乐”召唤神灵、营造神人以和的氛围。随着兴祭原始宗教色彩的淡去,凝固为《周礼》所说的“乐语”和《诗经》的表现手法。
张树国梁爱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