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飞
-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后近期复发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影响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后近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追踪研究方法,从广州市所有的结核病防治所中整群随机抽取3个结核病防治所,收集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停药的全部患者进行2年随访研究。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初治痰菌量多、初治有用药副反应、初治合并糖尿病、初治低白蛋白血症、初治体重指数低、停药时残留空洞大是肺结核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初治规律用药、初治使用项目治疗方案、初治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反应强是肺结核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初治规律用药、初治使用项目治疗方案、初治PPD反应强对降低肺结核复发有帮助。而年龄大、初治痰菌量多、初治有用药副反应、初治合并糖尿病、初治低白蛋白血症、初治体重指数低、停药时残留空洞大的患者是复发的高危人群,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作为治愈停药后随访观察的重点人群。
- 伍小英张晋昕梁国飞
- 关键词:复发
- 128例SARS病例的临床特点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探讨SAR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广州市某SARS定点医院128例SARS住院病例的性别、年龄分布、接触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并发症、治疗与预后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37.6±14.5岁,男性54例,女性74例,69例(53.9%)有SARS病人接触史,3例有明确的野生动物接触史;入院前平均病程为5.79±5.56d;入院时主要症状为发热(123例,96.1%)、咳嗽(74例,57.8%)、全身酸痛(26例,20.3%)、呼吸困难(12例,9.4%)和腹泻(10例,7.8%)等;实验室检查见白细胞计数低下(35例,27.3%)、肝功能ALT异常升高(35例,27.3%)、心肌酶CK异常升高(26例,20.3%)和肾功能Cr异常升高(3例,2.3%)。胸片显示89.1%(114例)的病例在入院时可发现肺部病灶,X线主要表现为渗出性病变,显示为淡薄云雾状或片状的浸润阴影,平均累积肺叶数为2.12±1.27;31.3%(40例)出现并发症;经过系统治疗,63.3%(81例)的病例在住院后10d内病灶已开始吸收。平均住院天数为20.73±11.68d。119例(93%)康复出院,9例死亡,病死率7%;22.7%(29例)出院时胸片仍显示存在纤维化病灶。结论SARS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全身酸痛、白细胞计数偏低、易累及心、肝、肾等脏器,胸片主要为片絮状阴影,经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良好,但要注意肺部的残留纤维化。
- 王云南罗一鲁谭守勇吕嘉春冯蝶仪廖春信王维勇岑文昌冯永忠邹永红梁国飞
- 关键词:SAPS
- 病变范围与低蛋白血症对非耐药肺结核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病变肺野数与低蛋白血症对敏感肺结核患者规则化疗2个月痰菌未阴转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痰结核菌涂片检查阳性且药物敏感试验全敏感病例中初治2个月痰菌未阴转的肺结核病人100例为病例组及初治2个月痰菌已阴转的肺结核病人100例为对照组。分析病变肺野数、低蛋白血症与敏感肺结核患者规则化疗2个月痰菌未阴转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病人病变肺野数与低蛋白血症暴露情况较对照组要多,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变肺野数与低蛋白血症是敏感肺结核患者规则化疗2个月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
- 梁国飞李宇王维勇
- 关键词:病变范围低蛋白血症疗效影响因素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病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和实验室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高热(占66.7%),双肺病灶广泛、5个肺野以上者15例(占62.5%),PPD皮试阳性者4例(占16.7%),抗酸杆菌阳性率为15例(占62.5%),合并肺外结核为18例(占75%),药物性肝损害5例(占20.8%),病死率8.33%。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肺外结核发生率高,肺部病灶广泛,PPD皮试阳性率低,抗酸杆菌阳性率较高,病死率较高,两病均应尽早确诊和治疗。
- 梁国飞谭毅刚梁国添李宇
- 关键词:红斑狼疮结核
- 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后近期复发预测模型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建立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后近期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追踪研究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广州市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停药的3 293例患者进行2年随访研究,从临床因素、社会因素探讨影响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建立近期复发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后细菌学复发率为4.6%。近期复发预测模型:logitP=-9.546+0.586X1+1.959X6+1.449X10+1.118X15+1.027X16+1.525X18+0.674X22+2.042X23,经评价预测效果较好。结论预测模型的建立为减少肺结核复发提供了科学循证依据,能为结核病疫情控制给予针对性指导。
- 伍小英谭守勇张晋昕梁敏青陈其琛刘国标温文沛梁国飞梁国添罗少霞
- 关键词:结核复发
- 肺结核治愈后复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07年
- 伍小英张晋昕梁敏青梁国飞
- 关键词:肺结核治愈后慢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复发公共卫生工作
- 我院2008~2009年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和耐药菌谱变迁趋势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对本院2008~2009年感染病菌的构成及耐药菌谱的变迁趋势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本院2008、2009年2个年度680例所感染的病原体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病人数为68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手术伤口,有267例,占39.3%;其次为呼吸道感染,为236例,占34.7%,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04例,占15.3%,下呼吸道感染132例,占19.4%;泌尿道感染例数为67例,占9.9%;骨关节和生殖器感染例数为45例,占6.6%;皮肤软组织感染为33例,占4.9%;其他感染例数为32例,占4.7%。结论:近2年来,本院感染病原菌的主要部位是手术伤口和呼吸道,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应该加强对这两种部位感染的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耐药菌株出现的较为关键的措施。
- 梁国飞黄冬生郑意梅黄雪敏梁国添何敬业曹智忠
- 关键词:病原菌
- 细胞免疫抑制性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抑制性即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比较无反应性肺结核与肺结核两组病例系列临床项目。结果:单因素比较中病灶肺野、痰涂片、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功能ALT、类白血病反应、免疫IgG等7个因素有意义(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排除多因素间交互作用后,病灶肺野、痰涂片、类白血病反应、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四大临床特征可能是无变应性肺结核的特征表现。结论:无反应性结核病临床表现趋向多样化,较一般结核病为重,应注意其免疫抑制问题,临床治疗上须予以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 温文沛梁国飞梁国添
- 关键词:肺结核无反应性病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