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赴田

作品数:79 被引量:26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新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6篇抗菌
  • 35篇沙星
  • 25篇喹诺酮
  • 21篇喹诺酮类
  • 20篇菌药
  • 20篇抗菌药
  • 17篇喹诺酮类抗菌...
  • 14篇氟喹诺酮
  • 12篇氟沙星
  • 12篇氟喹诺酮类
  • 11篇甲磺酸
  • 10篇药代
  • 10篇抗生素
  • 9篇药代动力学
  • 9篇药理
  • 9篇药物
  • 9篇抗菌活性
  • 8篇毒理
  • 8篇毒性
  • 8篇氧氟沙星

机构

  • 79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江苏省微生物...

作者

  • 79篇林赴田
  • 36篇宋坤改
  • 17篇刘京芳
  • 17篇余兰香
  • 14篇刘尚裕
  • 13篇孙涛
  • 12篇许嘉齐
  • 12篇于锋
  • 10篇母立新
  • 7篇张慧芳
  • 6篇郭惠元
  • 6篇赵春燕
  • 5篇徐晓雯
  • 4篇左增艳
  • 4篇柳钟勋
  • 4篇许津
  • 3篇周梅生
  • 3篇张凤琴
  • 2篇王以光
  • 2篇林飞

传媒

  • 25篇中国抗生素杂...
  • 23篇四川生理科学...
  • 11篇中国新药杂志
  • 4篇国外医药(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 1篇2002全国...
  • 1篇2003年全...
  • 1篇2004年全...
  • 1篇第七届全国化...
  • 1篇全国首届海洋...
  • 1篇中国海洋生化...

年份

  • 5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6篇2000
  • 4篇1999
  • 8篇1998
  • 5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5
  • 9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11篇1991
  • 3篇1990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罗沙星的诱变性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微粒体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研究国产氟罗沙星的诱变性表明:氟罗沙星诱导TA_(102)菌株回变数显著增高,并且其回变数与药物剂量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其最高回变数为自发回变数的两倍以上;但对TA_(97)、TA_(98)、TA_(100)菌株,未引起回变数的增加。结果揭示,氟罗沙星在细菌检测系统中存在诱变活性。
周梅生林赴田
关键词:氟罗沙星诱变性AMES试验
国产培氟沙星的药理研究
1991年
本文测定了培氟沙星的抗菌谱,临床分离菌株的敏感性,小鼠感染金葡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或肺炎杆菌的保护作用,急性毒性和致畸胎试验。其结果表明,培氟沙星抗菌谱广和抗菌活性较强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的活性与诺氟沙星相似,明显比氟哌酯和吡哌酸强;对临床分离金葡菌的活性,本品与诺氟沙星和依诺沙星相似,明显强于氟哌酯。
林赴田余兰香许嘉齐熊雁琼于锋宋坤改刘京芳
关键词:培氟沙星依诺沙星临床分离菌株肺炎杆菌吡哌酸致畸
新型喹诺酮类抗菌剂IMB-86001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1991年
IMB—86001系我所合成室新研制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我们对合成样品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本文报道了IMB—86001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它喹诺酮类药物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IMB—86001是一个广谱强效喹诺酮类抗菌药,其对革兰氏阳性(G^+)及阴性(G^-)菌均有胶强的抗菌活性,对G^-菌的抗菌作用更强,如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
熊雁琼余兰香刘京芳林赴田
关键词:体外抗菌活性喹诺酮类药物抗菌剂肺炎杆菌痢疾杆菌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免疫佐剂制备工艺
本发明属来源于植物材料的药物制品领域。从传统中草药,伞形科植物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ASD中分离,提取并制备了佐剂有效组份ASDP及ASDE,再与哺乳动物细胞系表达的DNA重组乙肝抗原...
柳钟勋许津左增艳刘海群林赴田于锋宋坤改
文献传递
氟哌酸前药IMB—85210的药效与毒理被引量:2
1991年
氟哌酸前药IMB-85210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表明,在体外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比氟哌酸和甲氟哌酸为弱,但对感染肺炎杆菌和金葡球菌小鼠的效果(ED_(50))比氟哌酸强1.7倍和2.4倍;对感染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小鼠的效果比氟哌酸强1.4倍,小鼠和大鼠口服LD_(50)>400mg/kg;致畸胎试验和致突变试经均为阴性。结果表示,IMB-85210的动物保护效果明显强于氟哌酸,而毒性低,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新药。
林赴田余兰香许嘉齐于锋熊雁琼宋坤改刘京芳
关键词:氟哌酸前药药效毒性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6
1999年
用微生物法测定了MSALVLX在狗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4、8和16mg/kg口服给药的Cmax分别为1.73、2.89和8.28mg/L,AUC值分别为15.43、31.95和70.2mgh/L,MRT分别为6.96、7.58和6628h。大鼠口服20mg/kg的Cmax为2.86mg/L,t1/2β为2.2h,AUC为7.4mgh/L,MRT为3h。大鼠口服后72h的尿中排泄率为42%,而72h胆汁排泄率为38.2%。
任乔林林赴田孙涛宋坤改赵春燕刘尚裕张宇殷安凡
关键词:利复星药代动力学血药浓度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大鼠体内分布和血清蛋白结合率被引量:8
1999年
采用微生物杯碟法测定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大鼠组织分布和血清蛋白结合率,测定口服给药后10min、30min和4h心、肺、肝、脾、肾、肠、脂肪、肌肉、子宫、睾丸、脑和血组织药物浓度,结果表明30min的组织药物浓度为最高,大鼠血清蛋白结合率为57.88±2.31%。
宋坤改孙涛林赴田任乔林刘尚裕赵春燕张宇殷安凡
关键词:蛋白结合率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口服和皮下给药对小鼠腹腔感染的保护作用
1999年
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2株分别给小鼠腹腔感染,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口服或皮下给药,以评价其体内保护作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对2株金葡球菌感染小鼠的口服给药ED50分别为7.4和6.28mg/kg;对2株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0.37和1.19mg/kg;对2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ED50分别为19.74和23.75mg/kg。3种细菌对小鼠感染的口服给药保护效果与左氧氟沙星碱相似,而优于氧氟沙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对3种细菌小鼠感染的皮下给药的保护效果比口服给药优越2~13倍。小鼠感染皮下给药条件下,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对3种细菌感染的效果与左氧氟沙星相似,比氧氟沙星效果优4倍。
林赴田余兰香刘京芳徐晓雯母立新孙涛张宇殷安凡
关键词:磺酸氧氟沙星利复星腹腔感染
乙基西梭霉素对小鼠感染细菌的保护作用
1991年
乙基西梭霉素是西梭霉素的衍生物,其抗菌活性与西梭霉素相似,但本品的肾毒性和耳毒性则明显比庆大霉素(GM)、西梭霉素(Siso),托霉素(Tob)、卡那霉素(KM)、丁胺卡那霉素(AMK)等为小。本品对小鼠感染金葡菌、大肠杆菌和肺炎炎杆菌的保护效果进行了观察,并与GM和AMK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乙基西梭霉素对小鼠感染金葡菌15的ED50
余兰香熊雁琼刘京芳每立新林赴田
关键词:乙基西梭霉素肾毒性丁胺卡那霉素耐药菌交叉耐药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Mesylate,MSALVFX)是本所研制的一种新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氧氟沙星左旋体的甲磺酸盐。我们测定了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同类药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SALVFX是一种广谱、抗菌活性强的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革兰阳性菌的MIC为0.12~1μg/ml,对革兰阴性菌的MIC为0.002~1μg/ml。对临床分离致病菌871株的活性均与左氧氟沙星相似,是氧氟沙星的2倍。接种量、马血清、培养基pH值等因素对MSALVFX的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MSALVFX的杀菌作用与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相当,比氧氟沙星强2倍。
徐晓雯余兰香刘京芳母立新孙涛林赴田郭惠元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甲磺酸抗菌活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