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约瑟

作品数:51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动脉
  • 18篇儿童
  • 14篇先天
  • 14篇先天性
  • 12篇心脏
  • 12篇婴幼
  • 12篇婴幼儿
  • 12篇肺动脉
  • 11篇术后
  • 10篇心脏病
  • 10篇先天性心脏
  • 10篇先天性心脏病
  • 10篇肺动脉高压
  • 8篇心室
  • 7篇心室功能
  • 7篇主动脉
  • 6篇右心
  • 6篇撤机
  • 5篇多普勒
  • 4篇导管

机构

  • 5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1篇林约瑟
  • 49篇王慧深
  • 40篇李轩狄
  • 36篇覃有振
  • 35篇李淑娟
  • 33篇李运泉
  • 22篇朱玲
  • 19篇巴宏军
  • 7篇陈国桢
  • 7篇张兴
  • 5篇徐玲玲
  • 5篇彭慧敏
  • 5篇林超
  • 4篇戴刚
  • 2篇黄紫房
  • 2篇潘佩珍
  • 2篇杨军林
  • 1篇姚凤娟
  • 1篇唐安丽
  • 1篇方榕

传媒

  • 6篇中华实用儿科...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实用临床医学...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第15届中国...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第16届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发热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引起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婴幼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根据术后72 h内是否伴体温〉38.5 ℃分为发热组和非发热组,比较2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最高体温、炎性指标、体外循环时间、术前感染、微生物感染、输血及心功能评估等。结果74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中,发热组53例,占71.6%,男女比例为1.11.0;非发热组21例,占28.4%,男女比例为1.21.0。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包括室间隔缺损45例(60.8%)、法洛四联症5例(6.7%)及房间隔缺损4例(5.4%)。发热组患儿术前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非发热组[(10.67±3.15)×1^09/L比(8.97±2.8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发热组患儿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2.83(2.05~3.88)×10^9/L比2.31(1.80~2.89)×10^9/L]及单核细胞计数[0.75(0.58~0.98)×10^9/L比0.59(0.46~0.81)×10^9/L]显著高于非发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1、-2.26,均P〈0.05)。2组患儿年龄、术前感染、体外循环时间、性别、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心功能评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单核细胞计数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275,95%CI 1.84~246.11,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白细胞计数与术后早期发热密切相关,且术前单核细胞水平是引起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
巴宏军李轩狄林约瑟张兴李淑娟朱玲李运泉覃有振王慧深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热婴幼儿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合并系统性血管炎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提高对以皮肤损害起病的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CAEBV合并系统性血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患儿起病隐匿,以反复皮肤损害起病,2次病灶活检证实EB病毒感染相关的皮肤损害。2)患儿除皮肤损害外,无其他的临床表现,但实验室检查提示EBV DNA载量4.53×10^6 copies·L^-1 ,EBV VCA-IgG阳性,IgA 6.17 g·L^-1 、IgG 23.2 g·L^-1 、lgG4 3.3 g·L^-1 、lgE 55 860 U·mL^-1 均升高,红细胞沉降率 66 mm· h^-1 ,CD3^+ 72%、CD19^+ 24.9%、CD3^+/CD4 +比值55.4%、CD3^+/CD8^+比值11.4%、NK细胞2.5%均降低,符合 CAEBV 的特征。3)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主动脉窦部明显增宽,左右冠状动脉增宽并血栓形成;全身大动脉CT提示主动脉窦部明显扩张,双侧肺动脉扩张,冠状动脉扩张,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远段稍扩张;心电图提示ST-T改变。结论CAEBV有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以反复皮肤损害起病。对反复皮肤损害者应行病灶活检,并行EBV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重建等影像学检查,早期、及时地发现合并心血管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巴宏军徐玲玲李轩狄林约瑟彭慧敏王慧深覃有振
关键词: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系统性血管炎影像学检查儿童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评价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1例,Cobb角30°~125°,其中轻度脊柱侧凸(Cobb角<45°)5例,中度(Cobb角45°~80°)31例,重度(Cobb角>80°)5例;选取年龄相匹配的脊柱与心脏正常的人30例作为对照组。脊柱侧凸组与对照组均用GE Vivid 7超声心动图仪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先用改良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并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然后用二维超声STI检测右心室多节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在两组中选取有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通过三尖瓣返流(TVR)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行组间比较。脊柱侧凸组行肺功能检查,测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FEV1),计算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EV1%)。应用线性相关分别分析右心室整体收缩期二维应变与Cobb角、FV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脊柱侧凸患者的RVEF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脊柱侧凸组右心室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心尖段、室间隔心尖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度脊柱侧凸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侧凸组的后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显著低于轻度侧凸组(P<0.05),而与中度侧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侧凸组25例有TVR,对照组18例有TVR,两组PAS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侧凸组的FVC%与FEV1%显著低于轻度侧凸组(P<0.05),中度侧凸组与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整体收缩期二维应变与Cobb角呈负相关(r=-0.93,P<0.05),与FVC%间有低相关性(r=0.47,P<0.05)。结论:二维超声STI可敏感地检测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功能异常,是评价右心室功能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李淑娟杨军林李运泉王慧深林约瑟黄紫房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右心室功能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定量评价不同年龄段正常儿童左、右心室纵向运动功能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正常儿童左、右心室纵向运动功能随年龄增长变化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0~15岁正常儿童,按照生长发育分期分为6组,另征集正常青少年作为对照组,每组收集15~30例正常志愿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TI技术从不同切面测量左、右心室心肌整体与各节段纵向运动参数,包括整体与节段收缩期应变、收缩期应变达峰时间(TTP)、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所得结果在不同年龄组间比较,探讨以上指标随年龄增长的变化,并进一步比较左、右心室功能指标关系。结果左心室:纵向应变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P在组6(青春期)显著缩短(P〈0.001);组1(婴儿期)至组3(学龄前期),SRe/SRa逐渐增大,组3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应变、TTP、SRe/SRa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应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8±2.32)%对(-23.47±1.93)%对(-23.75±2.60)%,P=0.004]。右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应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40±5.87)%对(-36.52±4.57)%对(-30.74±5.98)%,P〈0.001]。左心室纵向应变显著小于右心室[(-22.91±2.37)%对(-29.35±3.01)%,P〈0.001],而SRe/SRa显著大于右心室[(2.92±0.69 )%对(2.02±0.59)%,P〈0.001]。结论正常儿童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在青春期有增强趋势,舒张功能自婴儿期至学龄前期逐渐增强,之后维持稳定。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随年龄增长无显著变化。自基底至心尖部,左心室纵向收缩逐渐加强,而右心室逐渐减低。左心室纵向舒张功能强于右心室,右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强于左心室。
李淑娟朱玲林约瑟李轩狄李运泉覃有振王慧深
关键词:儿童心室功能斑点追踪显像
右心室快速临时起搏同时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瓣狭窄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更加安全地治疗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从股动脉途径对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术中扩瓣同时应用右室快速临时起搏使左心室和主动脉收缩压下降,从而使...
李运泉王慧深覃有振李淑娟林约瑟陈国桢
文献传递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Libman-Sacks心内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通过复习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Libman-Sacks心内膜炎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儿童SLE合并Libman-Sacks心内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男,2岁5个月。以浮肿为首发症状,伴有皮肤瘀斑及肉眼血尿,按过敏性紫癜及紫癜肾炎治疗无好转。病程中有反复栓塞表现,血清抗磷脂抗体及狼疮相关抗体均阳性,肾脏病理为弥漫性节段增生性肾炎伴膜性狼疮性肾炎,免疫荧光:IgG+/-,IgM++,C3++,C1q++,FRA+,k+。炎症指标不高,多次血培养均阴性。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增大,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见赘生物。予强的松、他克莫司抑制免疫,以及抗凝、强心、利尿等治疗后好转。结论SLE合并Libman-Sacks心内膜炎容易误诊,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抗凝及调整心功能等对症治疗,预后依赖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巴宏军覃有振林约瑟李轩狄王慧深王尧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
脱氢野百合碱诱导建立肺动脉高压犬模型的剂量研究
2014年
研究应用脱氢野百合碱(DHMC)建立肺动脉高压犬模型的合适剂量和技术细节.方法 32只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1.5mg/kg-1 DHMC组(n=8)、2.0mg/kg-1DHMC组(n=8)、3.0mg/kg-1DHMC组(n=8)、4.0mg/kg-1DHMC组(n=8).取动脉血检测血氧饱和度,外周血检测血浆脑钠肽浓度.穿刺右颈静脉置管插入Swan-Ganz漂浮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肺循环阻力、右心输出量.体外将野百合碱转化为脱氢野百合碱后,经右心室途径分别注射上述剂量的脱氢野百合碱.8周后复测上述指标.实验过程中死亡的比格犬和实验8周时处死的比格犬,均取出肺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5mg/kg-1 DHMC组肺动脉压力及肺循环阻力均未见明显改变,2.0mg/kg-1 DHMC组肺动脉压力、肺循环阻力均明显升高,3.0mg/ kg-1DHMC组肺动脉压力、肺循环阻力均明显升高,但死亡率62.5%,4.0mg/kg-1DHMC组均死于急性肺水肿.结论 脱氢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犬模型呈剂量相关性,小剂量建模不成功,大剂量死亡率高.
林约瑟李淑娟李轩狄朱玲戴刚王慧深
关键词:野百合碱肺性疾病模型比格犬
经胸超声心动图与造影指引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比较
<正>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引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PDA介入封堵术的单纯漏斗型PDA共58例,分为造影组21例和超声组37例。造影组应用传统的PDA介入封堵技术,超声组采用TTE指...
朱玲李轩狄林约瑟李运泉李淑娟覃有振王慧深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经胸超声心动图造影术
文献传递
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早期撤机的术后相关因素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影响婴幼儿先心病(CH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术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在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监护的先心病术后婴幼儿临床资料,分析与术后早期撤机的关系。结果 (1)单因素分析提示先心病婴幼儿术后早期撤机率与术后拔管前NT-ProB-NP低、BUN低、Cr低、麻醉类药物使用时间短、无肺部并发症、无心律失常及液体出入量为负平衡有关(均P <0.05)。(2)非条件Logsitic回归分析提示,拔管前麻醉类药物使用时间是独立影响因素(OR=1.09,95%CI:1.05~1.13)。结论拔管前NT-ProBNP低、BUN低、Cr低、麻醉类药物使用时间短、无肺部并发症、无心律失常及液体出入量为负平衡均有利于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早期撤机,其拔管前麻醉类药物使用时间短是有利于早期撤机的独立影响因素。
林超林约瑟李运泉李轩狄巴宏军朱玲覃有振王慧深
关键词: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婴幼儿
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电图长期随访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长期随访儿童经导管介入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后心电图(ECG)各值,了解ECG改变规律及其转归。方法对患膜周部VSD并成功介入封堵的290例患儿进行术后ECG随访。所有患儿术前术后均检查ECG,术后分别于1、3、6个月及1、2、3、5、8年复查ECG,电脑自动测算心率(V)、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及校正的QT(QTc)值,观察心律及ST-T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1~96个月[平均(40.16±29.2)个月]。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小儿膜周部VSD引起心电改变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在6周岁以内,膜部瘤样VSD,选择封堵器大于VSD直径3mm以上者。封堵术后290例中115例(39.7%)出现各种轻重不等的ECG改变,进入5年以上长期随访的200例中持续ECG改变者43例(21.5%)。但这些患儿均无症状,生长发育良好。随访80例经过应用激素和营养心肌治疗者中仅17例仍存在ECG的改变(21.3%),未经过治疗的35例,持续存在ECG改变者有26例(74.3%)。随访5年以上仍需特别关注并定期随访的ECG改变者有25例(25/200例,12.5%)。持续ECG改变组与术前组及无ECG改变组的各值对比,均有显著差异。对于出现重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患儿及时放置临时起搏器以及激素和营养心肌等治疗的病例预后较好。结论本组随访提示封堵膜周部VSD慎重选择封堵器型号至关重要。对封堵术后ECG出现异常改变者,应用激素、果糖和维生素等营养心肌治疗,对心律失常的恢复或缓解有帮助。封堵术后早期发生ECG改变大部分轻微或可恢复,对一些明显的ECG改变,随访中未发现有转为三度AVB并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的病例,但对于一些ECG值的改变需要更长期随访以了解其转归和预后。
王慧深李淑娟林约瑟李轩狄李运泉孙芸芸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心电描记术长期随访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