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占洲

作品数:25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肝炎
  • 15篇乙型
  • 14篇乙型肝炎
  • 9篇病毒
  • 8篇慢性
  • 7篇慢性乙型
  • 7篇慢性乙型肝炎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疗效
  • 6篇米夫
  • 6篇拉米夫定
  • 6篇肝炎病毒
  • 5篇干扰素
  • 5篇肝炎患者
  • 5篇肝硬化
  • 4篇乙型肝炎患者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耐药
  • 3篇药物
  • 3篇乙肝

机构

  • 17篇惠州市中心人...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惠州市第一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顺德第一人民...
  • 1篇惠州市第三人...
  • 1篇惠州中心人民...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林占洲
  • 11篇卢雪兰
  • 5篇何伟锋
  • 5篇侯金林
  • 5篇余治健
  • 4篇王战会
  • 3篇周元平
  • 3篇余中贵
  • 3篇黄文峰
  • 3篇李晖
  • 2篇温帆渊
  • 2篇杨小云
  • 2篇丘岳
  • 2篇刘彩霞
  • 2篇彭劼
  • 2篇谭斌
  • 2篇周彬
  • 1篇周华坚
  • 1篇甘爱华
  • 1篇邹锦秀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肝脏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今日药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扰素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干扰素阻断父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2年3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460例男性慢性HBV感染者及所生新生儿进行研究。研究组为23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并停药的患者及半年后其与配偶自然受孕所生新生儿:对照组为230例不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与其配偶自然受孕所生新生儿。观察两组患者生育前HBV定量水平及两组所生新生儿HBV感染情况。结果HBV父婴传播高风险阈值为≥1.O×10^6 copies/mL。干扰素治疗后,父婴传播风险下降31.87%,而对于高病毒载量患者,父婴传播率无明显改变。结论HBV水平高者,其子代感染HBV可能性大;干扰素治疗后HBV垂直传播的风险明显下降。但对于过高病毒载量患者,干扰素疗效欠佳。
何伟锋甘爱华张晓慧邹锦秀林占洲
关键词:干扰素乙肝病毒父婴传播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差异,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提供治疗方案。方法 2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单药治疗组29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进行基线情况及抗病毒48周时疗效的分析。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Child-Pugh评分、基线HBVDNA水平、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病毒转阴率、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但两组之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及或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HBVDNA水平下降、Child-Pugh分级明显改善。但治疗48周两组疗效无差异。
林占洲谭斌周华坚杨小云温帆渊李韶光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
低乙肝表面抗原的核苷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疗效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低乙肝表面抗原的核苷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1000 IU/mL)的恩替卡韦(ETV)经治的乙肝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ETV单药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连续用药4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BsAg下降、HBsAg清除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序贯治疗组的HBsAg下降及HBsAg清除率明显高于ETV单药治疗组(P<0.05)。两组的HBs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期ET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通过额外增加干扰素治疗,有利于提高HBsAg清除率,从而使患者达到停药标准。
卢雪兰刘彩霞刘娟林占洲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序贯疗法干扰素
构建YMDD变异乙型肝炎病毒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它可导致各种急、慢性疾病,包括致命的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及核苷(酸)类似...
林占洲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炎病毒耐药模型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
文献传递
门静脉癌栓累及部位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门静脉癌栓累及部位分类对食管胃底静脉的曲张程度和出血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导致死亡的原因.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共68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分成Ⅰ型组和Ⅱ型组两组,采取胃镜或者超声对病人进行检查,并对68例病人长期回访直至其离世.结果 Ⅰ型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29例为轻度曲张、15例为中度曲张、4例为重度曲张,Ⅱ型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12例为轻度曲张、6例为中度曲张、2例为重度曲张;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型组有32例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66.67%;Ⅱ型组有6例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30%;Ⅰ型组中反复出血最多为5次,Ⅱ型组中反复出血最多为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门静脉癌栓累及部位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患者的死亡原因也有影响.所以把门静脉癌栓患者按累及部位分类,可以很好的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检测,提出更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林占洲徐永成丘岳卢雪兰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株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包装细胞系的建立
2007年
目的构建1.3拷贝乙型肝炎病毒(HBV)拉米夫定耐药株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包装细胞系。方法在野毒株1.3拷贝HBV载体的基础上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将rtL180M,rtM204V位点突变,构建拉米夫定耐药病毒株,并通过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别以正向和反向将野毒株和耐药株分别连接于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的相应酶切位点,构建成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双酶切及PCR扩增鉴定。重组载体转染包装细胞,筛选培养细胞克隆并进行病毒滴定。结果通过双酶切、PCR扩增、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1.3拷贝HBV拉米夫定耐药株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成功建立包装细胞系并测得病毒滴度均为1×105cuf/ml。结论含正向及反向1.3拷贝HBV拉米夫定耐药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包装细胞系构建成功,可以用于拉米夫定耐药细胞模型研究。
林占洲王战会周彬杨富强余治健侯金林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逆转录病毒载体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水平对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预测价值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的价值。方法2015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初始治疗的CHB患者107例,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治疗观察48 w。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pgRN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应用MedCalc15.1统计学软件绘制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疗效。结果在治疗48周末,27例(25.2%)患者不应答,另80例(74.8%)患者获得完全应答或部分应答;(完全或部分)应答组血清HBV DNA载量为(6.1±1.0)lg copies/mL,显著低于不应答组【(7.2±1.2)lg copies/mL,P<0.05】,外周血CD4+/CD8+比值为(0.7±0.2),显著高于不应答组【(0.6±0.1),P<0.05】,血清HBeAg阳性率为41.3%,显著低于不应答组(70.4%,P<0.05),血清HBV pgRNA水平为(5.3±0.8)lg copies/mL,显著低于不应答组【(6.5±1.1)lg copies/m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V DNA载量、HBeAg状态和血清HBV pgRNA水平均为影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疗效的因素(OR=2.793、OR=3.827、OR=4.035,P均<0.05);经ROC分析显示,血清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CHB患者不应答的最佳截断点为5.89 lgcopies/mL,AUC值为0.865(95%CI:0.816~0.905),其预测的灵敏度为74.1%(20/27),特异度为88.8%(71/80)。结论监测血清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CHB患者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如果检测结果稳定,不失为一种临床决策的参考依据。
严景全王春玲刘娟卢雪兰林占洲莫凡
关键词: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疗效预测
E645R变异MXA蛋白抗HBV复制体外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E645R变异MXA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活性。方法对pcDNA3.1-MXA重组质粒采用定点突变构建E645R变异MXA蛋白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MXA-E645R。将pcDNA3.1-MXA(MXA组),pcDNA3.1-MXA-E645R(E645R组)和pcDNA3.1空质粒(对照组)分别与PU19-1.24HBV重组质粒按2∶1比例瞬时共转染HepG2细胞,转染3d后检测MXA蛋白表达和各组细胞上清HBsAg和HBeAg的量以及上清和细胞内HBVDNA水平。结果酶切和测序表明定点突变成功构建pcDNA3.1-MXA-E645R重组质粒;MXA、E645R转染组有较好的MXA蛋白表达。E645R组与MXA组HBsAg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3%和20%(P>0.05),E645R组和MXA组HBeAg较对照组分别下降61%和66%(P<0.05)。E645R组与MXA组上清HBVDNA水平较对照组分别下降1.9个和2.2个log值,细胞内HBVDNA水平均下降1.7个log值。结论E645R变异MXA蛋白具有较好的抗HBV活性,E645R变异不影响MXA蛋白抑制HBV复制。
余治健王战会周元平李晖林占洲侯金林
关键词:MXA蛋白HBV
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干扰素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时机选择及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干扰素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时机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76例干扰素治疗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继续肌肉注射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拉米夫定治疗,至5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流感样症状、肝区不适、脱发等,经对症处理缓解,患者均能耐受,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定期超声检查,及早发现干扰素应答不佳患者,及时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提高临床应答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丘岳林占洲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拉米夫定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肝硬化合并SBP的206例病例资料。对可能影响肝硬化患者发生SBP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MELD评分,脾脏厚度和腹水总蛋白最终进入了Logistic回归方程,OR分别为4.703、3.864、7.108。结论 MELD评分、脾脏厚度、腹水总蛋白可能为S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何伟锋李斌黄文峰余中贵林占洲许岸高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