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锴

作品数:5 被引量:86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纸浆材
  • 1篇治理措施
  • 1篇生物效应
  • 1篇土壤
  • 1篇种子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资源现状
  • 1篇疗法
  • 1篇苗生长
  • 1篇矿山
  • 1篇矿山生态
  • 1篇环境现状
  • 1篇环境效应
  • 1篇环境样
  • 1篇环境样品
  • 1篇黑杨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苏黎世联邦理...

作者

  • 5篇杨金燕
  • 5篇杨锴
  • 3篇唐亚
  • 2篇李廷强
  • 1篇田丽燕
  • 1篇王金满
  • 1篇迟德富
  • 1篇高辉
  • 1篇李晶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钒对作物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水培条件下种子发芽试验方法研究了V5+的生物毒性。V5+对萝卜、玉米、油菜、水稻、豆角、南瓜、向日葵7种作物的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V5+抑制油菜、豆角、萝卜种子萌发,但玉米、水稻、南瓜、向日葵的发芽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作物幼苗生长阶段,无论是在长度还是在重量方面,V5+对所有供试作物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油菜、萝卜、向日葵的幼苗根系对V5+胁迫敏感,所有V5+处理浓度(0.05~1.0 mmol.L-1)条件下,其耐性指数均小于0.5,其次为水稻,再次为玉米和南瓜,豆角对V5+存在一定的耐受力。供试作物根长受V5+抑制的程度高于苗高,V5+对供试作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发芽率的抑制。对比不同作物对V5+胁迫的响应,油菜最敏感,其次是水稻,低浓度V5+即可对其幼苗生长产生显著抑制。
杨金燕杨锴
关键词:重金属种子发芽幼苗生长
病虫害对小青黑杨纸浆材解剖特征的影响
2010年
以青杨虎天牛、杨树冰核细胞性溃疡病、杨树烂皮病对小青黑杨材质的影响为研究目标,利用计算机视觉分析系统对危害前后小青黑杨的解剖特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健康小青黑杨的纤维长度均值为1 150μm,长宽比为43.95,纤维壁厚为5.49μm,纤维壁腔比为0.42,导管壁厚为3.73μm,导管壁腔比为0.067,为优质的造纸原料。病虫危害后,小青黑杨的纤维变短,长宽比下降,纤维及导管壁厚增加,腔径减小。病虫危害后小青黑杨作为纸浆材的材质变差,但从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其仍可用于对纸张的撕裂度要求较低的纸张的生产。
杨金燕迟德富王金满唐亚杨锴
关键词:病虫害
我国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被引量:47
2012年
矿产资源是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同时也带来了侵占耕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严重问题。文章对我国矿山生态建设现状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造成矿山环境破坏的原因,及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并指出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杨金燕杨锴田丽燕黄仁豪
关键词:矿山
我国钒资源现状及土壤中钒的生物效应被引量:29
2010年
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丰富,攀枝花-西昌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成矿带,也是世界上同类矿床的重要产区之一。我国提钒的原料主要是石煤,储量巨大,但原料的利用率低,由此引起的钒污染问题日趋突出。目前土壤中钒的存在形态尚无定论,钒在土壤矿物、土壤有机胶体、土壤溶液中的存在及迁移形态有待进一步研究。矿业活动释放的高含量钒进入土壤后,经过物理、化学的一系列变化,可经由植物的吸收进入食物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文章对我国钒资源利用现状和土壤钒污染状况及其生物效应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杨金燕唐亚李廷强杨锴李晶高辉
关键词:资源现状土壤环境效应
环境样品中总钒、钒(V)和钒(Ⅳ)分离测定方法探讨被引量:9
2010年
钒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物之一,因此环境样品及生命有机体中微量钒的测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是预测和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环境安全影响的重要前提之一。环境中钒主要以Ⅳ价和Ⅴ价存在,因而对钒的测定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Ⅳ和Ⅴ价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上。对V(Ⅴ)和V(Ⅳ)的分离方法,和光谱法、催化动力法、极谱法、酶学反应法等测定V(Ⅴ)、V(Ⅳ)和总V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杨金燕杨锴李廷强唐亚黄仁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