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慧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兔下颌骨牵引成骨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 探讨电穿孔技术介导的重组质粒体内转染兔下颌骨牵引成骨的可行性。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模型,于术后3d开始下颌骨牵引,每天0.8mm,连续牵引7d后,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质粒+电穿孔组(A组),质粒组(B组),生理盐水组+电穿孔组(C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注射后3h及1、3、7、14d处死,切取牵引区组织0.4cm×0.4cm行冰冻切片检查,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以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检测兔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和心、肝、肾组织学检查。结果A组转染新西兰大白兔,3h可观察到GFP的表达,1d时GFP的表达增强,3d时GFP的表达最强,其后开始逐渐下降,7d后GFP的表达减少,14d仍可观察到微弱GFP的表达。B组的GFP的表达时限与A组相同,但各时相点的GFP的表达强度明显弱于A组,C组在各时间段均未观察到GFP的表达。3组肝、肾功能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穿孔技术介导的带有荧光标记的重组质粒体内转染,可在兔下颌骨牵引区组织内表达,电穿孔能明显提高重组质粒的体内转染效率,提示电穿孔技术介导的重组质粒体内转染兔下颌骨牵引成骨的动物模型是可行的,用于体内试验是安全的。
- 吴国平李盛华黎德平杨智慧何小川廖毅郭力
- 关键词:电穿孔基因疗法骨生成牵张
- 电穿孔介导的pIRES-hVEGF165-EGFP转染对牵引成骨过程中早期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 探讨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下领骨牵引成骨过程中早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质粒+电穿孔组(A组),质粒组(B组),生理盐水+电穿孔组(C组),空白对照组(D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注射后1、3、7、14 d处死,取牵引区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 A、B组血管内皮细胞呈增殖活跃状态;C、D组多数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呈现退变及凋亡早期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转染后第1天血管壁内皮细胞浆CD34表达较弱;第3、7、14天,牵引区肉芽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均出现CD34阳性表达.A组CD34阳性表达较B组强,A、B组的CD34表达持续阳性且呈上升趋势;C、D组表达最弱,CD34阳性表达维持在第1天水平上平稳波动.结论 电穿孔介导的pIRES-hVEGF165-EGFP重组质粒体内转染能够促进牵引区早期微血管的生成,使局部血管增生、渗入,增加骨断端的血流量.对调节和促进骨的生长和修复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 吴国平黎德平何小川李盛华杨智慧廖毅郭力
- 关键词:下颌骨牵引成骨电穿孔
- 兔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模型的建立
- 2009年
- 目的:建立具有良好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的兔双侧下颌牵张成骨模型,为下颌骨牵引成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用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在下颌体近下颌角处全层截断下颌骨,用兔下颌骨专用牵引器固定,经过3天潜伏期,以0.8mm/d速度牵引,连续10天。分别在潜伏期末、牵张结束、固定期第2周、第4周、第8周行X线、3dCT检查后处死动物,切取标本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动物全部耐受实验,除一例伤口感染外无其他并发症。牵引装置足够稳定,产生并维持了所需的牵张距离。全部动物的下颌骨被成功延长,牵引间隙逐渐被新生骨组织充填。结论:以兔下颌骨建立牵引成骨模型经济,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 李盛华何小川刘希杨智慧黎德平吴国平廖毅郭力
- 关键词:牵引成骨下颌骨动物模型
- 脂质体介导的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_(165)体外转染对hB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体外转染对hBMSCs成骨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hBMP-2和hVEGF165真核共表达载体。取健康成人自愿捐献的骨髓分离培养hBMSCs,采用阳离子脂质体将构建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pIRES-hBMP-2、pIRES-hVEGF165和空质粒载体(pIRES-neo)转染至hBMSCs,作为A、B、C、D组;另取相同数量的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E组)。培养4周,采用RT-PCR检测hBMP-2、hVEGF165以及骨钙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hBMP-2和hVEGF165表达,定量检测ALP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lⅠ表达。结果与E组比较,A组hBMSCs高表达hBMP-2、hVEGF165、ColⅠ及骨钙素,B组大量表达骨钙素及ColⅠ,C组高表达hVEGF165,而B组hVEGF165及C组hBMP-2和ColⅠ的表达与D、E组相似,呈阴性或仅有痕量表达。A、B、C、D及E组ALP活性分别为0.91±0.03、0.90±0.02、0.64±0.03、0.67±0.01、0.66±0.02,A、B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质粒通过阳离子脂质体能成功转染hBMSCs,外源性hBMP-2和hVEGF165基因在转染细胞中能持续表达,并能增强hBMSCs的成骨能力。
- 吴国平何小川杨智慧郭力
- 关键词:HBMSCSHVEGF165